跳至主要內容
【來源】為鉅蚓科環毛蚓屬動物參環毛蚓和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櫛盲環毛蚓等的全體。前一種藥材習稱“廣地龍”,後三種藥材習稱“滬地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或鮮品拌糖或鹽化水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或拌糖取汁塗敷;研末撒或調塗。
【功用主治】止痙,息風,通絡,平喘。主治熱病發熱狂躁,驚癇抽搐,肝陽頭痛,目赤腫痛,中風偏癱,風溼痺痛,小兒疝疾,肺熱喘咳,咽喉紅腫,鼻衄,小便不通。
【應用】本品能息風止痙,又善清熱,用於壯熱驚癇、抽搐等證;能擴張支氣管而有良好的平喘作用,用於痰鳴喘息對支氣管哮喘以肺熱型較為適宜;性寒清熱,又有通利經絡的功效,可用於熱痺之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等證。《神農本草經》稱其:味鹹,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
【現代研究】地龍具有清熱止痛消炎抗菌、通經活絡及抗組織胺等功能,同時還具有較強的促進巨噬細胞生長、傷口癒合的作用。在治療中,用藥後傷緣收縮明顯,新的肉芽組織生長較快,促進了表皮生長,提高了創面癒合率,使癒合期提前。
【治療方法】地龍洗淨,經烤箱烤乾後研末,過篩備用。每次服2g,每日3次,飯後1小時服。夜間疼痛加重者睡前加服1次。
③陶弘景:"溫病大熱狂言,飲其汁皆瘥,與黃龍湯療同也。熬作屑,去蛔蟲。"
⑦《日華子本草》:"治中風並癇疾,去三蟲,天行熱疾,喉痺,蛇蟲傷。"
⑨《滇南本草》:"祛風,治小兒瘈瘲驚風,口眼歪斜,強筋治痿。"
⑩《綱目》:"主傷寒瘧疾大熱狂煩,及大人小兒小便不通,急慢驚風,歷節風痛,腎臟風注,頭風,齒痛,風熱赤眼,木舌,喉痺,鼻息,聤耳,禿瘡,瘰癧,卵腫,脫肛,解蜘蛛毒,療蚰蜒入耳。"
⑫《科學的民間藥草》:"有解熱、利尿、舒展支氣管作用,可治氣喘等病。"
⑬《山東中草藥手冊》:"解毒,通絡,平喘,降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