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滿集
013曾師講解《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之歌》
緣起:昨天李強發來一個請詩的涵報,因為我作的《李強中醫十字詩》家林做成過膠片,在他中醫診所掛了以後,被一些有文化的人看到了,眼睛就亮了,這個十字詩還是很有威力的,龍潭劉氏宗親會長一掛,就感動了劉優武校長,所以是不是珍珠就會發光啊?哪有明珠久埋土?不怕稻草蓋珍珠!
這是當時應新老師提到的,他說‘我大五經富,一希望老寨肚祠堂重光,二希望大嶺洋稻穀飄香…’就是這種耕讀之風純正,他說‘以前五經富,是整個嶺南康養聖地’,整個嶺南哦,包括廣東、福建下來的,英國、法國、歐洲、荷蘭都有傳教士,在這邊建房子避暑,他們把這邊比作為‘五經富乃東方中國的英格蘭’,是那邊最美的鄉村,可以跟這邊比,連那邊的皇姑都過這邊來康養,對這邊讚不絕口,專門請了秀才過去教國學、國文。教會門樓也中國化,用中國對聯石刻,喜樂為懷,繞庭松竹琴詩韻,謙和克己,滿案圖書道德香!
五經富這塊明珠沒有久埋土的,我們就是在明珠的珠光寶氣之中,你不知道有沒有那種感覺,整個五經富都是在俊採星馳、在文光普照之下。這單地方自信,老師還是有的,希望大家也要有。應新老師教我十字詩,我現在是越做越得心應手,真是多做多得吧,當時河源有一個客家文化學院,是‘少年新聞學院’,用筆去記身邊的故事、傳聞,要為這個學院,弘揚客家傳統文化,寫一首詩,他說我們寫李強的詩,是不可多得,極為看重,我就寫了長短兩首詩。
‘河源河源,客家廣東。大江環繞,矗立高峰。’我們去過河源,那大東江好大,香港的水都從那裡引過去,那裡有萬綠湖,它那高峰也是海拔過千米,河源顧名思義就是河水之源頭,廣東的河水之源頭,有龍川古城,是文化的源頭。
‘少年少年,人中龍鳳。提筆努力,世界推崇。’就是少年要立志做人中龍鳳,提起筆來記身邊的大事小事,這種好學記錄的態度習慣,整個世界都在推崇,是不是啊?筆乃龍鳳的的方霞,勤動筆的少年,有希望!
‘學院學院,詩禮之風。團結記錄,時代傳誦。’小小的學院,它有詩禮之風,有一個團隊在記錄,那勢必會在整個大時代中傳唱、頌揚,這個歌簡單明快,我後面還寫了一首長的十字詩《我們是客家人(客家之光)》。
為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詩文創作,以助客家之光,並寄語:
有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發一個願,就是要成為未來新聞之光,身邊的小事就有人記錄,他們是客家人,所以我就寫了‘我們是客家人(客家之光)’,這個是詩名。就是要寫客家人的特點‘客家人,自中原,南下開創’要用客家話讀更押韻,從中原往南遷,為什麼?因為中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逐鹿中原(打仗),客家人厭倦打仗,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打仗就有死亡、甚至有瘟疫、還有饑荒會餓死人。千年繁華,一戰而滅!
所以真正和平厭戰的,是客家人,為什麼?他為了不打戰,寧願從中原遷出,不在那裡混了,我就南方去拓荒,所以客家人被譽為中國非常有智慧的猶太人,是他們南下開創的時候,身上都帶族譜,他們都說自己是衣冠南遷,帶著詩書文禮到南方,邊走邊傳文化!
‘百千年,萬里遠,無懼風霜’從一千多年前,客家人就開始逐漸南遷了,當時漢朝曾據公就開始南遷,當時王莽亂政,我們曾家曾據帶千把人南遷,這南遷之路,真的是一路坎坷、一路風霜,有些人水土不服就死了,有些人逢上饑荒沒得吃也死了,有些人找不到好的安家落腳地方,也沒了,所以這個南遷之路,何其坎坷。但是客家人縱使路途前路坎坷,也沒有畏懼過,無懼兩個字,得此人生足矣!我想太平之日的今天,又不是叫大家要遷徙、長征,那你來幾個癌症患者,我陪你算什麼?要有‘無懼’兩個字。一年半載、三年五載,長時跟學,滴水成浩瀚,細流作江海!
‘雖坎坷,縱艱辛,一如既往’客家人特別善始善終,我在這個地方日久他鄉成故鄉,我會把這個地方當做故鄉來打造,所以建宗祠、開荒林、披荊斬棘以有尺寸之地,每一尺一寸土地,那不是寸土寸金,那是寸土寸生命啊,都是祖上用生命開拓開來的。可是這樣的南遷拓荒,繁衍子孫都是一如既往,像魚溯流而上,產卵繁衍子孫,途中縱使瀑布、急流、狗熊、鷹…都在那裡守住,那些魚也沒往回退,勇往直前。
所以我這個客家之光,裡面傳遞頌揚的精神,是大家在座所有客家人都有份的,而且你們學習了,血脈裡都會被喚醒,中國之偉大在於中國造了文字,文字可以將血脈裡的無懼、一如既往、勇悍喚醒,一旦喚醒,你就能夠獨當百萬兵,像有些宗族的族長,你看觀音坐蓮,就是一個人上去,一個祖公開創,一百多年就承下來,成為兩百多人的村寨,所以那麼山溝的地方,何其的艱難,買個鹽巴都要好半天,但是他們照樣,只要不打仗不死人,他們寧願在山林中清貧,所以客家人才是真正熱愛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