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爐集》“小滿”​013曾師講解《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之歌》用中華擎天筆,去記錄世界||學堂日報10.25

《金爐集》“小滿”​013曾師講解《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之歌》用中華擎天筆,去記錄世界||學堂日報10.25

小滿集

013曾師講解《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之歌》

‘石子路,整齊鋪,千載輝煌’我一定要寫石子路,因為客家人跟喜歡鋪路用石子,我們也去過起龍圍,整條路都是石子,還有石頭巷子都是石子,還有天井也是石子鋪的,舉之不盡,因為他們認為石子是堅固的,是能耐風雨的,他們希望傳承一種永久的精神,與星辰大海同在的精神,所以我喜歡鋪石頭路,我鋪的是堅定;我喜歡在龍江邊鋪,因為我鋪的是源頭活水,是一種清淨、鳥語花香。
客家人一看到石子路鬆動了,趕緊蹲下來把它補好,因為古人認為補了會有子息的,子息會足,孩子會多,看到坎坷趕緊鑲回去,為什麼?因為修橋補路,功德無數啊,所以客家人為了紀念這個石子的傳承,居然在圍龍屋裡建了化胎,化胎上面還不準水泥硬化,因為當時也可以用泥把它完全硬死,但是都沒有,他就留著它長雜草,閒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到上面去打赤腳、拔草啊,長養勤勞,
所以這個化胎,是有重要的作用的,像有些人認為很煩,掃地天天要掃,多麼不耐煩,其實你不知道,它也在提高你身體掃除力,石子路每個石子,都是天上的星星,千載輝煌,而且石子路老師寫一方面是多子多福路,第二方面是子曰詩語路,古代被稱為‘子’的,那往往都是有學問的,孔子、莊子、老子、列子、墨子是一條有靈魂、有詩禮之風的石頭路,所以人家問我,你在幹什麼?是不是在鋪石頭路?我說‘不是,我在鋪一條有靈魂、有詩禮之風的路,我形容詞比較多’,心懷讚歎,詞彙不斷,靈感之河,源源湧來!
大祠堂,春秋祭,源遠流長’客家很重視祠堂文化,你如果結識了客家人,你不遊他家的祠堂、參加他們的祭祀以及觀看他們拜祖,你不算真正認識到這位客家人。所以是客家人,就得要參加祠堂拜祭,因為拜祭有讀祝文、有行禮儀三跪九叩、四跪八叩的大禮儀,所以這個大祠堂是大公無私之堂,裡面有一些很深厚的文化、思源文化,春秋祭祀,這個傳承源遠流長。
所以破壞祠堂,就是破壞子孫對我們的敬仰;尊重祠堂,就是培養子孫對我們的敬仰,所以沒有祠堂的家族,是很艱辛的。你看為什麼潮汕的計劃生育,在今天各個城市人口都出現往退的方向,而潮汕仍然保持劇烈的增長?因為潮汕人重祠堂,我們這邊客家人也非常重視,祠堂就是人丁興旺的地方。
所以我說國外人來中國取經,他們取走了很多中國的古董,其實中國最寶貴的祠堂文化,他們沒取走,如果有的話,在國外英國、歐洲、美國等等,建立一些族姓的祠堂,一方面有利於團結,第二方面有利人丁發展,所以中國很多文化,還值得他們漂洋過海萬里來求,他們現在能取走的,目前為止還不是中華最優秀的文化,最優秀的文化在中華民族能夠勤勞勇敢,代代繁衍生息,這偉大的文明,以祠堂的形式展現。
以前的士大夫若要營建,必先祠堂,‘返本報始,先從建祠’這些都是史記上記載的,所以有說潮汕的大祠堂,就像京都大皇宮一樣輝煌,所以我們五經富人還有客家人,你只要建祠堂,發這個心、立這個願,一號召沒有建不成的,祠,承載客家人的文化!
‘辦書院,興教育,桂蘭芬芳’客家人有個特點,像我們五經富曾姓的,在江西就建有武城書院,因為這還少在漢朝據公南遷時,帶了皇帝賞賜給他的三百兩黃金,這故事很感動人,他召集族人,都在商量,如何用這三百金,有錢就是福氣,會不會花錢才是智慧。據公問大家,有些人說購置田產、有些人說存起來做黃金、有些說要投資、經營,據公都搖頭,最後說‘我只想買讀書聲’,大家都愣了,讀書聲去哪裡買?
油鹽醬醋茶都有得買,讀書聲去哪裡買?據公說建書院,所以吉水才開始有十六個書院,有這樣的美傳‘曾氏黃金三百兩,只買吉水讀書聲’,我們曾氏就有這個典故,從此世代簪纓,曾經最旺盛的時候,有曾半朝之說,整個朝廷曾姓佔一半,所以建武城書院,用自家的錢財蓋武城書院,教養門徒弟子,將文化播頌到南方,傳承道統,繼述祖風實為罕見啊,所以曾家將興學育人,辦書院形式帶到南方。
‘尊長老,愛少年,世代興旺’孔夫子的遺願是‘老安少懷’四個字,懷少安老,讓老年人尊重他,讓少年人愛讀書,這樣的村落聚落,會世代興旺。所以我們當地有懷安樓在高屋村,那樓周圍出了兩個清華北大,也是難得,所以少年人要熱愛讀書、熱愛做筆記。嶽麓書院那是清華北大的祖庭了,在清朝最精銳的人才,都聚在那裡,‘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就是這裡最興盛,嶽麓學規有一條‘讀書必須過筆’,一定要經過你的筆寫,那書才算是讀到你的心裡,所以嶽麓書院這個學規,鑄造了一代一代強大的人,所以如果一個少年,如果早覺悟到用筆來讀書,那這個少年一定有著輝煌,不可限量的未來。愛子,必教之以筆書!
落腳穩,紮根深,百福千祥’客家人一要求落腳穩,在平原多爭鬥,我寧願住在山上,行穩致遠,我們可以用三代人來培養人才,像我太爺,一生耕田種地;我爺爺一生沒離開過新寨,都在田地上面;直到我爸爸才出來五經富創業,做匠人;到我這一代就學醫、做作家。要培養好人才,得要用三代人的力量,客家人有這種長遠的眼光,所以要繼續紮根,我認為大家不需要羨慕別人,你有長遠心以後,不用羨慕那些浮的東西‘你究竟有幾輛寶馬車、幾套房子’這東西談都不會拿來談,百福千祥都是看那根基扎得深不深?像松樹沒那麼輝煌,但是它千載長青。
‘重仁義,崇孝悌,熱愛家鄉’客家人的特點就是仁孝,你看祠堂裡,左邊必寫仁,右邊必寫孝,家鄉是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相信任從隨地立綱常,我在哪裡我都可以建立一番業績,憑什麼?仁義孝悌,孔夫子傳給曾子的,你只要忠信篤敬,那四海都可為家,你不忠信篤敬在家鄉都會被排斥。
‘讀書優,為社會,大國擔當’學而優則仕,仕就是要帶人,要為社會作貢獻,就像子祥博士講的,要‘春花朵朵齊爭秀’,要爭奉獻、比奉獻;‘赤子拳拳競衍祥’都在想到要為家鄉帶來吉祥。
‘外飄洋,異國土,心繫鄉邦’你在外面漂洋過海,雖然不在中國這片國土上,但是你創業有成,照樣像曾兆春先生,把錢財分批寄到中國家鄉,成為愛國華僑建起學校,拯救了教育、培養了人才、延續了芳名,這就是客家人。千枝萬葉歸一本,樹高千尺,落葉歸根,這種歸根思想就是客家人,所以客家文化這種歸根思想弘揚好,那出去外面奉獻的人才,他們成果會回來報家鄉。
所以現在很多新農村建設,無外乎一方面國家硬件措施做好,還有另一方面發動鄉民,從家鄉出去的,回鄉來出謀劃策,共舉大業,這樣國家才會更繁榮昌盛,這個會向力很重要,如果一個家鄉沒有宗祠,他的迴向力會大減特減、大打折扣。所以《我們五經富》這些鄉史收集,很受外面華僑、外面奮鬥的人喜愛,因為他們在外地,也可以看到家鄉的變化,所以家鄉書籍,你無論在哪裡,都要堅持寫下去。
有成就,必報本,根深難忘’這是客家之光,所以我們可以用筆去記錄家鄉那些報本的人才,這件事情鍋廠的曾天作家在泰國就做過,他把所有,幾百個五經富出去,在泰國創業有成回報家鄉的人,都拿來記錄,留那些信封,他就做這樣的事情,所以一條記錄之筆,可以傳承客家之光。
新時代,文與德,未來希望’為什麼說文跟德才是未來的希望?不是名與利、不是錢與財、不是珠與玉,而是文與德?因為《論語》講: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所以國家要有號召力,鄉村旅遊要有吸引力,要修文德,像今天的淄博,它會火,火在哪裡?它延續了古代齊國稷下學士的文禮之鄉。當時疫情,一大批大學生來這裡,政府沒地方安置,放到那裡去,結果鄉鎮人員全力去接待,感動了這批大學生,這叫文。
德呢?走的時候,還請大學生們吃了一頓,大學生們說‘來年必定再回來’,結果每個大學生天涯海角、五湖四海的,都發圈裡越朋友過去,一下子整個城市都被點亮了,就是文德,如果不是你種下一個善因,怎麼後面會有碩果呢?是吧。我也覺得,有些東西就是長遠的,如果今天大家不斷救人、救人絕症一個一個的好過來,將來就有一天,你的人生已經完全被供養了,你一生的奮鬥,就是去幫助更多人,文德才是未來的希望。
‘我少年,客家人,氣宇軒昂’就是說少年的客家人要有客家風采,唐朝官方語言就是客家話,要有這個大國客家人、世界客家人的風采氣度,總之我要像榕樹那樣,客家人很重視榕樹,村前村後常種榕樹,美意容百物,命壽長。縱經風雨仍堅牢,百世千秋蒼翠綠。所以客家人有這個涵養、容量,所以氣宇軒昂。
提起筆,記錄好,再譜新章’我提起這條筆,把客家風采記錄好,激勵代代少年再創新章。
手牽手,心連心,世界翱翔’大家只要會記錄,你只要有這個本事,將來好多團隊、協會都邀你到世界去記錄,那你們就可以用這個團隊,手牽手、心連心走向更遠,一滴水走不遠的,無數滴水團結起來,可以走到大海。
人這生,有志向,參天棟樑’從小要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了會成參天棟樑,可以懂語華夏、可以成為擎天高峰;‘望大海,看星辰,客家之光’客家男兒有這個高遠的目光,叫高瞻遠矚,是望大海、看星辰的,所以有些人不望大海、不看星辰,很多時候沒有共同力量。
我們是,客家人,中華兒郎’我們河源、五經富都是客家人,全國各地都有好多客家人,我們客家人也是中華兒郎,是中華好兒郎,是中華代代好兒郎,這就是我為河源客家文化少年新聞學院創造的十字詩,是戲曲語言,可以用客家的調來唱的,這首我自認為還算滿意,就是昨天講完課後,提筆就寫,我感受到了古人講的‘倚馬可待’,真的有靈感了,把馬背當做桌子,墊下去寫文章就成了,或者就是說寫多了,熟能生巧;或許就是去年拜祖,祖蔭其後吧,祖上一定會愛護他後代,託祖鴻福。客家兒郎,用中華擎天筆,去記錄世界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