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禮共創Vol.4|從人類共同夢境開始的帽飾戲法

10月12日,FASHION ZOO「中國大禮CHINA DARLINGS」年度首展拉開帷幕。作為此次大展最為重磅的呈現,5組年輕創意人與非遺藝術家兩兩配對組隊,完成了一次以“東方美學,當代表達”為主題的聯袂共創。

 

本期講述的是兩件藝術帽飾,和大展前短短一個月用手工繁複、打破傳統的方式製作頭頂「個性展示臺」的幕後故事。2位聯合創作者,是才華橫溢、引發眾多明星佩戴的知名帽飾設計師隋宜達,和擁有個人獨立工作室的編織藝術家JINGJING虞師菁。

FASHION ZOO全程見證了作品的構思、孵化、成型。當設計的追光燈落在帽飾展品上,甚至不侷限於帽子——

它似乎在說明,東方與西方,配飾與面孔,時裝和人體之間的關係,可以像雕塑有更大的想象力,蘊藏其間的,是一種無邊界的藝術審美表達。

👆點擊看看藝術帽飾背後的夢境 

神話是人類集體的夢!”比較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在《神話的力量》中提到。地域與歷史的差異造就了迥然不同的人類文明,但過往人們的古老幻想中流淌著相似的母題,將浪漫遐想的元素納入瑰麗迷人的時代氣質。

在美國居住了9個月,“鼓搗”中古首飾的設計師隋宜達接到「中國大禮」的邀請後,想要找到全人類共有的、能產生情感共鳴的元素來創作。


在不同地區的上古神話中,蛇被視為神秘而優雅的古老圖騰——從《山海經》到象徵守護與權力的古埃及神祇,極富戲劇表現力的古典雕塑《拉奧孔》到聖經故事,人類對蛇這一符號的美感感知始終共通。立體環繞的三維感讓這件藝術裝置更像放大版的首飾,呈現獨特的比例造型。

 

* 靈蛇獻瑞&青鳥佳音,帽飾裝置藝術,2023

拍攝:隋宜達

青鳥也是《山海經》中的經典形象,隋宜達用奇幻花卉與它結合,將東方傳統神話元素與人類對美的共識相聯結。


「靈蛇獻瑞」、「青鳥佳音」在展覽中呈現。作品的取名靈感來自一同共創的非遺藝術家JINGJING虞師菁,她用成熟的手工編織為展品賦予了神奇而濃郁的顏色,光澤感仿若寶石。


這是一次不同於以往的設計體驗。從工藝到形式感,再反推主題,似乎與設計師慣有的工作順序相悖?走近展品,閃亮多彩的「現成物」材料似乎也並不符合人們對高定的通俗想象?循著這些有趣的先鋒想法,把時針撥回從前,看看這次創作如何成為一場鏈接了過去與將來的美妙體驗。

 

* 傳奇時裝珠寶品牌Kenneth Jay Lane

1963年在美國紐約成立

隋宜達第一次見到JINGJING虞師菁“不尋常”的編織作品時,材料所營造出光的迷人折射就抓住了他。



在旅美階段,他一直研究和收藏材質上發揮創新的中古首飾——富有傳奇色彩的Kenneth Jay Lane品牌靈感就成為這次合作的原點。


明亮、大膽、奢侈的時裝珠寶將亞洲和東方神秘主義體現得淋漓盡致,女神、蛇、舞者和宗教人物的圖形曾深受好萊塢名流和王室貴族垂青。隋宜達給虞師菁看了許多KJL首飾的照片,希望創作出有珠寶光澤的面料。

* 隋宜達的帽飾藝術作品

用纖維藝術作品和傳統手工織布來延續中式美學,是虞師菁獨特藝術風格的畫像。從最微小的絲線開始,將服裝材料這一本源的設計焦點放大為任意審美物件。這一次,則是以「柔軟」的面料來表現「硬質」結構,也是隋宜達共創構思中的有趣之處。

“我平時刷小紅書的時候,發現關注他好久了。”

性格爽朗的虞師菁哈哈笑道,自己看過隋宜達很多生活Vlog,稱他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緣分和巧合為這次合作添加了幾分奇妙色彩,也為他們在“互出難題”的共創和解決的過程中迸發驚豔創造力埋下了伏筆。


* JINGJING虞師菁的編織藝術作品

如何用纖維編織的肌理“摹仿”像萊茵石、琉璃、銅、鍍金那樣硬的光澤?虞師菁靈光一現,想到了非常大膽的塑料。

與珠寶相似的濃郁色彩微微折射出透亮的光,塑料曾經讓先鋒設計民主化,成為大眾市場的一部分,如今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在更開放的語境下,“並不珍貴”的材料也可以出現在高定中,藉此我們重新思考設計,正如設計評論家奈傑爾·懷特利所言,“設計超過現代主義材料真實性的原則而達到另一個階段,某種程度上,塑料既是造型也是內容。”

* 靈蛇獻瑞,帽飾裝置藝術,2023

在隋宜達的想象中,最終的裝置作品應該有種生命感,編織的肌理就像毛髮的質感。

虞師菁就讓金色絲帶隱於其他材料之間,隱約顯露閃光,保留粗糙的毛邊。大多數時候,她以深沉的顏色為主,試圖體現神話中的暗黑元素。


當兩件綠色調底與紅色調底的面料做完,見到實物的隋宜達很驚訝,“我只是給了一個方向,但她實際上完成得非常好,就是超乎我的想象。”


在虞師菁拍攝的照片中,她手腕上戴著的金色鐲子又激發了隋宜達的靈感,也許把金色的物件放大、加粗,與面料結合,最終變成蛇鱗的質感,勾勒出像蛇又像藤蔓的騰空形狀,效果會出乎意料的有趣?隋宜達決定修改自己的設計。

* 靈蛇獻瑞,帽飾裝置藝術,2023

第一件帽子的底託有種粗糲的建築感。


隋宜達把虞師菁的面料覆蓋在像蛋一樣的面具上,在外沿打造蛇的紋理,彷彿這種危險又迷人的生物正纏繞在苔蘚上。


為了讓頭飾的雕塑感更強,隋宜達將蛇的脊柱作為主空間,調整不同部位的粗細比例。蛇的表面還用激光切割的一張張金屬薄片覆蓋,也就是從金色鐲子而來的靈感,燈光照射後,裝置的轉折感更顯靈動。


* 創作中的隋宜達


在第二件作品中,紅色的編織被設想為花心。隋宜達將現有面料的紅色部分打碎,再參差不齊地放入花蕊中間,做成一朵很輕的大花瓣。花瓣覆蓋地方的線條像鳥的羽毛一樣生長出來,像古老傳說中的奇異生物,也在紅藍撞色中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 青鳥佳音,帽飾裝置藝術,2023

也許你會發現,這種配飾並不僅僅用於錦上添花,不管是通過比例、體積、材質還是裝飾的變化,都能成為塑造個人精神風貌的第二層皮膚。


初出茅廬之際,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的隋宜達試圖尋找讓更多人瞭解他的方法,亦在探尋能承載他靈感與知識的時尚載體。


隋宜達的所有靈感與設計原動力都源於他的個人經歷,如同寫日記的過程——頭飾能夠幫助他表達個人觀點,將抽象變為具象的統一體。

幸運的是,當審美與方向一致時,共創就能輕鬆呈現1+1>2的效果。當裝置藝術與面料技藝相結合,美的表達以更新穎、更廣闊的形式出現。


* 青鳥佳音,帽飾裝置藝術,2023

拍攝:隋宜達

“一共有3000片羽毛!”梳理材料時,隋宜達驚呼。大展開幕在即,整個工作室都在進行展品最後的完善。在隋宜達的Vlog中,創作的環境有些“狼藉”,但栩栩如生的成品神奇地出現了。


在美國、意大利、英國、日本等國待過一陣子,未來還會去往更多地方。在所謂發達國家生活的經歷,促成了隋宜達想在東方非遺裡“淘金”的願望。


 

* 隋宜達收藏的Kenneth Jay Lane首飾


中國非遺手工藝是東方美學的亮點,但審美的共同體驗讓它並不侷限於故紙堆的歷史插曲,而邁向未來的世界時尚。

如何讓這樣的手工藝活下來?對於所有作品的最終歸屬,隋宜達的願望是,它們未來將成為“隋宜達博物館”裡的一員。“在博物館裡,你可以看到最好的東西沉澱在這,那都是全人類共識的東西。”

而對於虞師菁來說,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手工的溫度,所以它的獨一無二性就特別的高,代表它未來的價值會非常的高。

東方、西方的美學其實並無界限,刻在基因裡的對美的感知,構成千百年來人類對藝術的無限追求。

在現場駐足,細細地看,不禁想起馮至的詩——帶有東方意蘊,又彷彿預示著人類精神與自然、古老宇宙的連接,正與這兩件藝術品暗合。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冰冷地沒有言語——姑娘,你萬一夢到它時千萬啊,莫要驚懼!它是我忠誠的侶伴,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它月影一般的輕輕地,從你那兒輕輕走過;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 靈蛇獻瑞&青鳥佳音,帽飾裝置藝術,2023

策劃&監製|FASHION ZOO

編輯、採訪|Huiyi

撰文|Huiyi、Qianhe

視覺|Huiyi

部分圖片來源於品牌和受訪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