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日,西風長,秋已暮,入山林,松橘香,風光正宜登臨賞:奇峰、奇洞、奇聞、奇石、奇井……誰會想到,在4號線石林寺站附近,有這樣一處絕美景色呢?
10月23日,重慶晚報-廂遇記者經推薦,前往大渡口區跳磴鎮石林村。此行預計有三個打卡點——石林二十四景中的“金雞洞”“蓮花臺”以及“千尺井”。但因不熟悉路,在重重山脈中迷失,幾多徘徊,重慶晚報-廂遇記者在石林村村民李老師的帶領下,才登山成功,打卡到“奇洞”風景。
奇峰
當地人稱獅子巖
在古道通幽處,李老師一邊領路,一邊介紹:“我是土生土長的石林村人,獅子峰確實不知道。我們這都只曉得獅子巖,可能它就是你想登的山,而你說的蓮花臺,可能有,但我真沒有見過。金雞洞也是,只知道一個當地人稱的聖可洞,不知道是不是要探尋的那個石洞?”
李老師說,這座獅子巖,是石林古剎原址的後山,風景優美,他和朋友以前時不時會約著一起上山,石邊賞景,松下喝酒。如今,當地正在修路,預計年底就可以開車來半山腰參觀,不用步行這麼辛苦,以後加了路標也不容易迷路。
當我們登上獅子巖的峰頂,松下極目遠眺,眼前一片美景,望出去能看很遠:近有蒼翠松林,遠有高樓大廈,更遙遠處的山脈和雲天相接,生機勃勃,天涼氣爽好個秋。
據悉,這是當地人稱的獅子巖,屬於中梁山山脈,中梁山為華鎣山餘脈,橫亙南北,地分東西,北起北碚區柳蔭鎮附近,南至江津區西湖鎮附近,南北長約100公里,寬約2-7公里。
奇洞
有聖可追金雞傳說
有李老師帶路,很快找到了聖可洞。
李老師說,聖可洞應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石洞是天然形成的。你看附近的石頭上,還刻得有字。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看到周邊的石上,一個地方刻有三個字,其中兩個已經因歲月流逝而模糊不清,有個“可”字隱約可見。在另一個地方,石刻上面的字還比較清晰,能看到:聖可……
聖可是誰?這說來就話長了。要從石林古剎談起:根據可查史料(1983年9月的《四川省巴縣地名錄》),石林大隊(現石林村)下屬4個生產隊,石林寺生產隊的註釋為:宋徽宗時建,此地以石林山得名。
而另外的史料介紹,石林古剎初建於明代嘉靖39年(公元1560年),由奧希大臣之女姊妹二人發願修建,後交與僧團,後毀於兵燹(xiǎn,戰火)。清初,聖可法師擴建石林寺。
石林寺至今還有個傳說:聖可法師在石林寺後山——如今當地人說的獅子巖,夜見金雞飛往華巖洞,遂從巖上縱身跳下追趕,在華巖洞留下一雙巨足印,聖可法師於是在華巖洞建華巖寺。聖可法師最後隱居石林寺,在此圓寂。如今聖可洞內,就塑有聖可法師的雕像。
李老師猜測:既然有這個傳說,你要找的金雞洞可能就是聖可洞。
大概是了。經過只可以一人通過的小路,記者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聖可洞。洞內聖可法師雕塑莊嚴,洞外風景更是一絕。
據悉,當年聖可法師留下《石林邀友》一詩:“肉髻蒼松翠可看,白雲新茗香於荃。”
遙想幾百年前,他和朋友在松柏蒼翠下,白雲悠悠處,在此遠離紅塵,品茗論經,任飛花落葉,煩惱全忘,真是逍遙自在。
奇石
有石林二十四景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萬籟俱寂,蘆葦花和松枝招手作別,重慶晚報-廂遇記者只得依依不捨下山。
下山路上,又見到不少奇石林立。李老師說,石林二十四景為渝西一大勝景。不過,哪一塊是烏龜石、壁虎石、野豬下山石、金鋼神彈琴石、佛座石和曬經石……還需要查證考究。
他吹開一塊巨石上的厚厚桉樹落葉,重慶晚報-廂遇記者嘆道:這麼平,是不是曬經石?李老師也默然,不知者不亂下定論。
雖不知每塊巨石的名字,但不妨礙大家一起來欣賞石林之美。
下山後,天色已然黑完,當年被聖可法師列入“石林一景”的古井——千尺井,只有下次再找了。
千尺井又名滌井,在石澗半巖中,井眼一尺三寸,腹深六尺。清人李光正寫有讚歎此井水美好的詩——《千尺井》:“透雪心腸徹底空,曹溪一派任流通。”
途中重慶晚報-廂遇記者遇到幾位年輕遊客,他們都說沒有見到山下的古井,山上也沒有茱萸。他們有的摘了山上的野生蘆葦花,有的摘了山上的野生山茶花作為登山紀念。重慶晚報-廂遇記者也撿了落在地上的松果,想必未來,這裡肯定是一個很美的旅遊打卡點吧?
據大渡口區跳磴鎮石林村黨支部書記李萬兵介紹,未來,當地會在不破壞石林寺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打造系列生態旅遊項目。
他說,石林寺背靠中梁山脈,怪石嶙峋,天然形成的奇景很多,而石林寺附近山峰上還有不少果園,目前種植有蜂糖李、七月脆、春見、金桔等優良品種。稍微有點兒遺憾的是,目前橘子園裡果子正青,可以過段時間再來旅遊,感受天然氧吧,試試當地物美價廉的特產,也很是不錯。
回首遙望萬松中屹立的奇石,對下次與石林和古井,還有果子們的見面,竟然有些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