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四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蔣文孝透露,在對該墓陪葬車馬坑進行發掘時,發現了羊車實物,這在中國考古史上實屬罕見。
從2011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隊員們,對秦始皇陵外城西側的陵區展開了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發現一處屬於秦始皇陵園有規劃的高等級陪葬墓區。
墓葬多采用壕溝及自然河流合圍,形成相對獨立的墓園。據考古工作者介紹:這次陪葬車馬坑中6只綿羊的骨骼一字排開,車身部分雖已朽化不存,但羊骨上依然留存著用來拉車的配飾。
據專家推斷:應該是羊車實物。
古人真會用溫順的羊拉車嗎?
所謂“羊車”,顧名思義,多數人自然會解釋為羊力車。
在今人的想象認知裡:古人出行打仗,均是隆隆前行的馬車,比如秦始皇帝陵所出土的銅車馬實物,其次是牛車。
這是一段歷史懸案,從古吵到今:古人真會用溫順的羊兒,拉車出門遠行嗎?
東漢劉熙在《釋名·釋車》中這樣解釋,“羊車。羊,祥也;祥,善也。善飾之車。”並沒有特指出為羊力車。
而隋朝的典籍指出:羊車就是馬車。《隋書·禮儀志五》著述說,“(羊車)其制如軺車,金寶飾……駕以果下馬,其大如羊。”“果下馬”是一種古老的矮馬種群,分佈於貴州、廣東、雲南等地。因遺傳變異而身材矮小。
關於羊車,到了晉代有個知名典故,叫“衛玠羊車”,說的是晉代男子的風采出行。衛玠是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那時的衛玠據說才五六歲,這個粉雕玉琢的小朋友乘羊車出門逛街,引來洛陽全城人蜂擁而來爭相吃瓜,驚為天人。
羊車也見證了西晉王朝一段興盛和覆亡,說的是成語“羊車望幸”一段大瓜。
太康二年(281年)起,晉武帝司馬炎 “頗事遊宴,怠於政事”,心思放在了後宮。後宮美女如雲,個個風情萬種,司馬炎看得眼花繚亂,無法一碗水端平,面面俱到。
公平起見,大聰明司馬炎想出一個辦法:乘羊車在後宮跑,停在哪個妃嬪門前,當晚就和哪個飲酒吃飯睡覺。《晉書·后妃傳》裡記錄的頗為精彩翔實,“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
這也是一段晉代的《甄嬛傳》宮鬥劇——
《資治通鑑》裡說,“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羊喜歡吃嫩草聞鹹味,妃嬪們便想方設法,投羊所好,力爭把羊吸引過來。
建興四年(316年),匈奴軍隊大舉進攻長安,晉愍帝司馬鄴無力對抗,被迫出降,西晉滅亡。
《晉書》記錄了司馬鄴出降的情形,“帝乘羊車,肉袒銜壁,輿櫬出降。群臣號泣攀車,執帝之手,帝亦悲不自勝。”
次年,淪為階下囚的司馬鄴被殺。
關於羊車,在太多的歷史典籍裡,沒有明確點明羊車即羊力車。
“羊車”一直是樁歷史懸案,迄今為止為許多學者討論,但眾說紛紜。
實物羊車可能終結一樁歷史懸案
有觀點認為:羊車實為一種貴族交通工具,但卻並不一定是“羊力車”,而可能是牛力車、馬力車甚至是人力車。
事實上,早在秦代之前,實物羊車最早已經出現在商代晚期。
在考古發現中,安陽郭家莊商代晚期羊坑M148,就是先秦時期唯一一例羊車實物資料。
坑內兩頭羊相對而臥,羊首均有由小銅泡組成的絡頭,羊側近坑壁處還有一殉人。絡頭的存在,表明這兩頭羊是用於挽車的,殉人可能是飼羊人。
這也說明,在商代晚期,羊車是為滿足特定的需要而產生使用的。那麼,這次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考古發現,也可能解答這一歷史懸案。
另外,在陵西墓葬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多種形式的駕車。
考古工作者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輛帶有車傘的四輪獨輈木車,這是國內目前發現最早的四輪獨輈木車實物,為研究早期大型墓下葬用車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橙柿互動了解到,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是目前發現秦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補了秦代高等級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穫。
這是秦陵地區發現的獨一無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帶壕溝的墓葬遺存。
在這座墓中,此前還出土了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
金駱駝發現於墓室南側,是雙峰駝造型,這在當時的中原地區比較少見。
考古工作者推斷,它有可能是文化交流的產物,為研究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以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實物材料。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程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