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什麼總是擺脫不掉霸凌?

本 文 約 5200 字
閱 讀 需 要 14 min

如何確認一支捲髮棒通電後的溫度?在近期熱播的韓劇《黑暗榮耀》裡,主角團裡的韓國高中生們把同學的手臂當作確認高溫的工具,當捲髮棒觸及皮膚時,會發出烤肉一般的炙烤聲,而傷疤則會留存數十年,每年夏天週而復始地瘙癢。


韓國校園霸凌的殘忍手段。來源/電視劇《黑暗榮耀》(第一季)截圖


劇裡有關校園霸凌者的殘忍暴力手法,來自韓國真實社會事件。2006年,清州女子中學14歲的鄭某被3名同學集體施暴長達20余天,其中包括用捲髮棒燙胳膊、用別針等尖銳物割劃胸口和大腿、以棒球棒毆打等暴力行為,甚至在受害者的傷口結痂後,施暴者還撕開癒合的傷疤,進行二次傷害。最終,學校和警方因“加害者和被害者雙方證詞不同”而讓該事件草草收場。


2006年清州女子中學校園暴力事件報道截圖。來源/naver網站


當霸凌的受害者變成韓劇主角,結局是否會有不同?這一次,以偶像劇聞名的宋慧喬不再圍繞甜甜的羅曼史展開,她用絕望的表情和憤恨的獨白,為觀眾還原了一名校園暴力受害者佈滿瘡痍的成長之路,以及蟄伏了18年的復仇計劃。

受害者講訴對加害者的憎恨。來源/韓劇《黑暗榮耀》截圖


諷刺的是,就在《黑暗榮耀2》上線第一天,該劇導演安吉鎬竟然站在校園暴力加害者的立場之上。另一邊,2月25日,韓國新任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部長鄭淳信因為兒子大搞校園霸凌和入學舞弊而光速下臺,成為尹錫悅政府欽點的“任期一天的部長”,韓國民眾對於“金湯匙”和霸凌的指責控訴至今仍在發酵。


韓式霸凌,似乎成了一種社會沉痾。無論是在青春洋溢的校園、光鮮亮麗的娛樂圈、紀律嚴明的軍隊,還是講究公正的體育界,霸凌問題在韓國社會各角落俯拾即是,其背後的病根到底在哪裡?

尊卑秩序與集體主義


在韓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長幼有序”是社會交往中刻進骨髓中的一條準則,這起源於朝鮮三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時期。李氏朝鮮王朝取代王氏高麗王朝而起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大力推行“以忠孝為道德之本”“倡三綱五常”“尊上下秩序”的禮法,將其作為統治社會思想的主流和中樞,併成為延續到現代的民族禮儀傳統。


“長幼有序”不僅意味著要對自家親戚長輩表示尊重,更體現在全社會範圍內以年齡為序列劃分出的尊卑秩序。


韓國人在初次相識時,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彼此的出生年份,方便雙方選擇使用哪種語言體系——敬語、平語和半語,一個簡單的詞彙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都有各自的表達。在韓國,能互稱“親故”(朋友的韓語發音)的,只能是和自己同一年出生的人,其他人要麼是需要用敬語的“前輩”,要麼是可以說半語的“後輩”,這就是韓國的“前後輩文化”。韓國人表達尊卑關係的各種語義,均承載在韓語的外殼上,語音的高低、語調的抑揚、語速的急緩等都可表達出人際之間的尊卑關係。


年紀的細微差別,可以改變兩人相處模式中的尊卑秩序乃至親疏程度,這種秩序以鐵律的面目出現在日常社交裡,不僅體現為幾套“看碟下菜”的語言體系,還具化在和前輩打招呼時必須鞠躬、不能招手,敬酒時酒杯不能比前輩舉得高、要側身轉頭到旁邊喝等行為細節上。


也正因如此,論資排輩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前輩也擁有絕對的權威,被賦予了“父母”一般的權利,前輩訓斥、指責甚至打後輩,都是出於“關愛”。尤其在韓國校園裡,形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產物——MT(Membership Training),這是一種基於社團組織建立起來的規則,由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掌控內部社交規則,而低年級的後輩只能無條件服從。因此,每年韓國大學新生入學時期,都少不了聚會團建時前輩執行“長者權威”給新生後輩灌酒,導致飲酒過度的事故。


韓國新生MT上的喝酒比賽。來源/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截圖

現今韓國的前後輩秩序之所以如此根深蒂固,除了歷史傳統,也離不開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後所開啟的長達26年的軍人威權統治。


朴正熙曾講過一句很典型的話:“對於像韓國這樣貧窮的人來說,他們是在生死的邊緣掙扎,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經濟問題高於政治問題,強調民主是沒有意義的。”他的話為大多數韓國人所認同。朴正熙時代,高度威權的政治體制大大加強了韓國人“安分守己、遵守紀律、尊重權威才能獲得安定生活”的前後輩文化意識,並催生出韓國人至今仍嚴重痴迷的集體主義。


正是在這一時期,韓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出口工業和製造業的增長帶動了整個韓國經濟的騰飛。一方面,“經濟第一”的集體主義,向世人展示了韓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和強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上命下從”的威權統治也驅使韓國人把個體價值置於整個民族和國家之中,形成了一種為國獻身的集體主義。


這種如軍隊般紀律嚴明、聽從上級和前輩吩咐的民族主義,對於當時韓國的發展起到了殺出重圍的作用,也成為此後韓國人一直為之驕傲的精神源泉。因此,韓國也把他們所造就的“漢江奇蹟”的主要動力,歸功於具有堅定性、排外性、高度一致性的民族心理上。甚至在1995年,韓國教育改革委員還把“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寫進了教育改革方案中,強調對所屬集體的責任感是民主社會公民的基本品質。


流過首爾的漢江。來源/紀錄片《俯瞰韓國》截圖


因此在霸凌事件中,多數肇事者只會認為他們遵守了團體的規則,做了“正確的”“規範集體秩序”的事情,欺凌行為也有了正當動機。而旁觀者則會因為怕被社會群體孤立、被多數人的意見掃地出門,順理成章地選擇“旁觀”。被害者的聲音得不到傳播,霸凌便成為一種無法破局的“沉默的螺旋”。


霸凌,與禁止法共生


韓國人對於霸凌,並非一味包容,而是堅決抵制和反抗。在韓國,人們還為霸凌製造出一個專有名詞——갑질(gapjil),直譯為中文就是“甲方的各種行為”。在合同權利上,甲乙關係中相對佔優勢的甲,利用優越的身份、地位、職級、位置等,對乙方肆意妄為,施展身體、精神、語言等多方面的暴力。갑질的前綴可以加上軍隊、職場、前輩等多種名詞,用於指代存在於社會各行各業的霸凌行為。


1996年,韓國男子偶像組合H.O.T曾發表過以反抗校園暴力為主題的歌曲《戰士的後裔》,歌詞中寫道:“我不會忘記你曾對我做過什麼,為何我要受到這樣的對待,因為你,我的生命受到打擊,我將持續地等待你的下場。”歌曲發佈後在韓國當地,尤其是當時的青少年群體中影響力巨大,得到許多學生的共鳴,但卻因為歌詞太過尖銳屢次遭到電視臺禁播。


進入21世紀,韓國社會對於打擊校園暴力的呼聲水漲船高,政府不得不著手製定相關法律法規。2004年1月29日,韓國《校園暴力預防和對策法》頒佈,自7月30日起生效。法律規定,每個廣域自治團體的教育廳都要建立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各個學校還建有校園暴力對策自治委員會,簡稱“校園暴委”。


這個校園暴委可以說是最為人所詬病的組織。它由教監、專業諮詢教師、保健教師和責任教師等人組成,當學校發生同學內部霸凌事件時,可以不上報教育廳,由校園內的委員會內部調解,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就容易造成我們在韓劇裡常常看到的現象——有錢人家的孩子逍遙法外,窮人家的孩子被霸凌了還要再挨老師一頓罵。

校園暴委開會。來源/韓劇《頂樓》截圖


這樣一來,《校園暴力預防和對策法》是否能發揮有效的強制力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


2011年,大邱市德源中學13歲的權某,因為無法忍受校園霸凌,在7樓公寓的陽臺上自殺身亡。警方調查發現,受害者長期遭到勒索、毆打,而班主任只是用一種叫“集體精神”的笨拙方法來勸誡受害者。


2017年,首爾私立雙桂小學的學生遭到4名學生踩踏毆打,雙桂小學的調查結果是“有受害者,但沒有蓄意毆打他們的肇事者”。經KBS新聞曝光,被認定為肇事者的學生中,有財閥總裁的孫子和藝人的兒子。


2020年3月1日,校園暴委機制終於在民眾的呼聲中被廢除。但近期韓國青少年諮詢福利開發院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在2020到2022年期間,遭到校園暴力的青少年有增無減。儘管學生因為疫情沒法線下上課,但霸凌正在以網絡、語言等新形式入侵韓國青少年的生活。


校園暴力觸目驚心,但走出校園的韓國人依然躲不過被霸凌。


2014年的“堅果回航事件”,讓全世界人民見識了韓國財閥的“威風”。大韓航空副社長趙顯娥在乘坐飛機時,因為乘務員給她堅果時沒有撕開包裝袋盛在盤子裡而大發雷霆,命令該乘務員下跪並進行打罵,還要求飛機返回登機口,導致航班延誤。


擁有嚴苛訓練制度的韓國體壇,同樣也是霸凌的重災區。2020年,年僅22歲的韓國鐵人三項運動員崔淑賢在宿舍內自殺身亡。隨後曝光的錄音顯示,她曾因早上吃了一顆桃子沒有向隊內彙報,而被隊醫連續毆打20多下,教練等人更是長期施暴。她向多個機構投訴,但從未得到回應。


在上下等級分明的韓國軍隊,霸凌的手段更令人咋舌。韓劇《D.P:逃兵追緝令》就聚焦在韓軍內部霸凌現象上,劇裡那些讓人如鯁在喉、背脊發涼的霸凌,都是取材於現實生活。


韓國軍隊的體罰方法之一。來源/韓劇《D.P:逃兵追緝令》截圖

而這種軍事化的思維離不開韓國日據時期日本軍官的影響,當時只有日本人是一等公民,被殖民者是二等公民,這種等級代表著大山般的壓制。到了軍隊裡,軍銜的高低決定了前輩可以對後輩進行肆意的體罰、侵犯,甚至人格侮辱。而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可怕但無力逃避的傳統,因為每個體檢合格的韓國成年男性(除了極個別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男性,如奧運/亞運冠軍),都必須經歷23-28個月的兵役。


即使韓國在2019年7月16日起就開始施行《職場霸凌禁止法》,但囿於根深蒂固的前後輩尊卑意識、無法撼動的階級差距、瀰漫成為社會癥結的霸凌傳統,在禁止法施行一年後,仍有4成職場人士對“自己被法律保護了”毫不知情。韓國的霸凌,一直在與禁止法共生。

女性在工作中遭受更多職場霸凌。來源/韓劇《未生》截圖

現實中有沒有“榮耀的復仇”?


《黑暗榮耀》裡滿腹血淚的復仇者固然讓人看得血脈賁張,鼓掌叫好。但熟悉韓國影視作品的人,或許會比較熟悉編劇的這一番套路,因為霸凌和復仇,一直是21世紀以來韓國影視創作者們的兩道主要選題。


《學校2015》裡被霸凌的女主角在雙胞胎姐姐的幫助下,對霸凌者以牙還牙;《模範出租車》設定了一批正義的民間英雄,他們把為被霸凌者行俠仗義當作人生使命;《梨泰院class》的男主角不斷地戰鬥,決不妥協,最終讓霸凌者自食其果……這些帶有幾分“爽劇”氣質的故事情節讓我們好奇:現實生活中被霸凌的人,是自我治癒了?還是匯入了龐大的霸凌者隊伍?又或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去實施復仇了?


事實上,大部分能暴露在陽光之下、被我們知曉的霸凌被害者,都以悲劇的面貌出現。


就在今年3月,首爾大峙洞公寓的保安——70多歲的樸某,用自殺和一封遺書揭開了自己被管理人員霸凌的真相。在此之前,還有韓國海軍內一名僅僅服役4個月的新兵鄭某自殺、27歲的韓國男排選手金仁赫遭受網絡暴力自殺……


面對霸凌而救助無援時,曝光加害者的真面目似乎是最好的復仇方法。為此,韓國民間還建立起一個公益組織——직장갑질119(職場霸凌119),鼓勵大家傾訴自己被霸凌的故事,有180多名勞務公司、律師和勞工團體活動家自願提供諮詢服務。

韓國民間公益組織직장갑질119來源/“職場霸凌119”官網


也有部分不僅要自我毀滅,也要把加害者拉入地獄的悲劇,最知名的當屬“金一等兵射殺隊友事件”。2005年6月19日,位於韓國京畿道漣川郡的530GP軍營發生了一起惡性槍擊事件。一名姓金的一等士兵向正在睡覺的隊友投擲了一顆手榴彈,並用步槍亂射,造成8人死亡,2人受傷。據調查,“高級軍官的虐待和語言暴力”是金一等兵的犯罪動機,他的殺人計劃從17日起就開始醞釀了。經過3年的軍事審判,金一等兵被判處死刑(實際上是無期徒刑),目前被關押在國軍監獄。


韓國國立大田顯忠院將士墓地內的“漣川530GP殉職者墓地”。來源/oh my news網站


現實中,每一個韓國人都有可能成為《黑暗榮耀》裡的被害者文東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忍辱負重18年來完成對加害者“榮耀的復仇”。這也是為什麼,霸凌和復仇類的影視劇,每次都能精準地扎中韓國國民的興奮點。而韓國人想要擺脫霸凌,似乎還需要很多個18年。


參考文獻:

安凌,萬柏編著.韓國人在想什麼[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09.

許開軼.東亞威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特徵解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05):141-145+156.

王簫軻.民族性格與國家理性之迭變——評《當代韓國民族主義研究》[J].當代韓國,2015(03):121-126.

END
作者 | 關禾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彥文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國曆好物

國家人文歷史再出好書
縱覽華夏三千年的朝局動盪
俯瞰從商到清的中國政治興衰
點擊下方圖片,直達現場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擊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在看”的永遠18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