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飛機都怕撞鳥? 如何緊急避險?川航一航班夜飛遇鳥擊返航,我們採訪了一位執飛空客320的機長

為什麼飛機都怕撞鳥? 如何緊急避險?川航一航班夜飛遇鳥擊返航,我們採訪了一位執飛空客320的機長

△點擊上圖有福利

10月25日晚,川航3U8899成都至北京航班在飛行過程中遭遇飛鳥撞擊。

昨天,橙柿互動從四川航空了解到,撞擊發生後該航班返航至成都雙流機場,更換飛機後重新執飛,並於26日00:11順利抵達北京,所有機組人員與旅客一路平安。

川航工作人員告訴橙柿互動記者,這次撞鳥事故,處置過程非常順利,“撞鳥對於飛行來說偶有發生,這次的撞鳥事件裡,機艙內的乘客是沒有明顯的感覺的,對飛行安全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

有旅客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晚7點40分左右機上乘客接到鳥擊通知,機組人員告訴他,飛機是爬升到3000米以上的飛行高度時遭到鳥擊的。

起飛與降落,候鳥遷徙季

都容易發生撞鳥事故

還記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劇情片《薩利機長》嗎?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原型就是2009年1月15日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飛往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的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因起飛撞鳥導致引擎失去動力,迫降至哈德遜河河面的事件。這起撞鳥事件中,這架空中客車A320飛機於900米高度撞鳥,成功迫降後機上全體人員均獲救。

自從1903年萊特兄弟完成全人類歷史上首個載人空中持續動力飛行,人類動力航空史就此一步步展開。100多年間,儘管人類航空器(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飛行器)科技樹進化迅速,在一次次突破高度與速度的同時,天空最初的主人鳥類始終是和平年代中航空器最大的威脅之一。

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航空器是客機。別看客機和人類相比都是個龐然大物,但如果在飛行過程中遇上高速對向飛行的鳥,很可能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正因如此,固定翼航空器的起飛與降落階段,遭遇撞鳥的可能性較大;每年候鳥遷徙的春秋兩季,也較為容易發生撞鳥事故。

2019年8月,烏拉爾航空公司U1678航班從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機場起飛遭遇鳥擊,飛行員在輪子沒有時間伸出的狀況下用機腹部著地將飛機迫降在玉米地上,救下了233人的生命。

2012年9月28日,尼泊爾西塔航空公司一架小型客機在首都加德滿都機場起飛1分半鐘後墜毀,機上19人無一倖免於難。在飛機墜毀前30秒,飛行員曾聯繫塔臺報告“飛機撞鳥”。

以尼泊爾西塔航空公司的墜機事件為例,飛機在遭受鳥擊後僅有右邊發動機起火,單純依靠左邊發動機還是有可能成功迫降的。但飛行員試圖以一個很小的轉彎半徑調頭轉變航向,由於飛機剛剛起飛,飛行高度低,加上右發停車導致的飛行速度低,飛機極易失去平衡。相關技術人員分析,這很有可能是墜機的一大原因。

飛機哪些部位容易被鳥撞擊?

撞到哪裡是最危險的?

在人類航空史上,飛機撞鳥事故並不算少。但可以發現,有的撞鳥事故,會造成飛機墜毀;而有的撞鳥事故,在機組成員的緊急操作下,飛機與乘客還能平安無事地返航。

這就與鳥擊位置有一定的關係了。一位航空業內人士表示,飛機容易被鳥撞擊的部位包括雷達罩、駕駛艙風擋玻璃、發動機、起落架、大翼、水平安定面等。

如2021年,重慶江北機場飛往太原武宿的東航MU6996航班在深夜起飛不久後遭鳥擊,前擋風出現裂紋後返航。

1977年1月17日,一架MD-80客機在美國達拉斯機場起飛時遭到400多隻山鳥撞擊,幾乎所有部分均遭損傷,發動機被更換。當時有一萬多隻山鳥在機場尋食。

除了發動機外,一些特殊部位一旦受到破壞,也會導致機毀人亡。比如1987年9月美國空軍的B-1B型可變後掠翼轟炸機在科羅拉多作低空高速飛行訓練科目時,與一隻6.5公斤重的美洲白鵜鶘撞擊,這隻白鵜鶘撞壞了後掠翼根部的液壓系統,同時還破壞了燃油系統,進一步造成飛機失控墜毀,機上6人中3人遇難,損失21500萬美元。

軍機如同客機一般,雖然使用性質大不相同,但在面對鳥襲擊時一樣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1991年,意大利航空表演時,英國空軍的一架戰鬥機在飛行中,與一群海鷗相撞而墜毀,兩名駕駛員死亡。

1988年,巴黎航展,一架蘇聯米格-29戰鬥機剛起飛就因發動機吸入鳥類而墜毀,飛行員跳傘。

“鳥被吸入發動機,打壞壓縮器和渦輪葉片,導致飛機空中停車和起火,是發生鳥擊後最危險的情形之一”,前中國空軍殲擊機特級飛行員葉重輝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鳥類撞擊飛機座艙,造成座艙蓋破裂,艙內失壓,或是打壞操縱系統舵面,造成操縱失效,都會發生事故。

“只要不是體型較大的鳥,如鷹隼、野鴨、大雁,不是撞在飛機座艙、發動機等要害部位,飛行員冷靜正確處理,一般不至於造成嚴重事故。如果是在低空大速度飛行中撞上大型鳥群,造成發動機停車失火、座艙蓋爆裂,處理難度就比較大了,後果會比較嚴重。”

資深機長陳建國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小一點的鳥類如麻雀之類,可能不會造成發動機大的損壞,但是稍微大一點的鳥,撞擊的能量就有可能讓發動機葉片損壞或斷裂。

不過即使葉片斷裂或者發動機著火這種最極端的惡性損壞,也不會損壞到飛機機翼,或者打穿飛機機艙。一旦發動機嚴重損壞乃至著火,是有一定的危險,但是發動機設計時已經考慮到這種危險,將這種危險限制在不能進一步危及飛機和人員的安全的限度之內。

飛機機翼前側前緣縫翼也是遭受鳥擊的重災區。由於鳥擊發生時飛機多數處於起飛或降落階段,此時前緣縫翼處於放出狀態,更加脆弱,受損時也更難收回,使飛機不斷增加升力系數,從而導致低空失速,產生極大的危害。

如何防止鳥擊事件發生?

飛行員怎樣才能緊急避險?

如何讓飛機平安起飛與降落,避免人類與飛鳥之間的衝突呢?

葉重輝表示,一方面要靠機場管理方採用人工和科技相結合的驅鳥方法,最關鍵的是飛行員加強空中觀察,做到及時發現,正確避讓。此外還要研究飛行航線、區域與候鳥遷徙路線、鳥類活動區域的衝突點,提前預防。最後要嚴格遵守飛行規定,不違章改變飛行路線和任務。特別是低空飛行時不要擅自進入鳥禽活動頻繁的湖泊水網,以免低空與鳥類不期而遇。

比如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驅鳥隊就曾用過煤氣炮、驅鳥劑、聲波等方式驅鳥;2012年,溫州永強機場還引進了9只獵鷹驅鳥,這樣的做法,國外著名的機場如法國戴高樂機場和美國肯尼迪國際機場,都有包括蒼鷹、禿鷲在內的猛禽組成的驅鳥隊。

昨天,一位執飛空客320客機的機長告訴橙柿互動記者,發生鳥擊後,判斷處置需要分三方面:

1.明確機組分工,保持對飛機狀態和飛行參數的監控。

鳥擊產生的聲響要比撞擊帶來的實際損壞要嚴重,會給機組造成較大心理影響,所以首先要穩定好情緒,即使觀測到與鳥擦肩而過沒有損傷,也會極大牽扯機組精力,所以機組最首要的是保持監控好飛機狀態,不要偏離正在進行中的正常程序。

2.結合外部信息、儀表參數、系統顯示,綜合判斷鳥擊後受損的情況和範圍。

視覺:目視鳥類接近飛機或者已與飛機相撞;風擋玻璃留有血痕羽毛或出現裂紋破裂。

感覺:機身或發動機出現振動,推力損失,推力不對稱,非正常阻力增加,飛機操控性異常。

聽覺:明確地聽到撞擊聲;發動機喘振;壓氣機失速;雷達罩損壞後偏離空氣動力學設計外形而發出異響;引氣管道破裂發出的氣流聲。

嗅覺:空調煙霧,異味,或是焦煳味。

EWD(發動機及警告顯示器,Engine and Warning Display, E/WD)指示:發動機參數波動,不正常的燃油流量指示,發動機失效,發動機火警。

PFD(主飛行顯示器,Primary Flight Display/PFD)儀表:由於空速管、迎角傳感器等大氣數據採集設備損壞,大氣數據計算機接收數據錯誤。左右座或備用儀表速度不一致,或與姿態、構型、推力呈現出不匹配的狀態。

3.及時重新評估飛機狀態,考慮飛行高度限制、速度限制、燃油消耗、目的地天氣、目的地保障能力等因素,尋求客艙機組、籤派、機務、ATC的支持,進行決策。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陳彬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