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蕨菜是二級致癌物?
蕨菜,又稱薇蕨、蘕蕨,是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也是尋常百姓耳熟能詳的野菜,在我國具有廣泛分佈,其嫩葉和嫩莖可以供人食用。
但是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蕨菜列入2B類致癌物中,專家認為蕨菜中的原蕨苷和黃鹼醇類化合物可能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這也讓很多人都不敢在繼續食用蕨菜。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就是“任何拋開劑量談毒性”的說法都是耍流氓。
雖然目前已有研究發現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可能通過干擾DNA修復和損傷分子等方式,導致細胞DNA的損傷和突變,從而引起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途徑,抑制細胞間的黏附和增強細胞遷移能力,導致正常細胞無法生成,而惡性細胞的無限增殖,促進腫瘤轉移和侵襲,進而誘發癌症。
但是,在生活中沒有人會將蕨菜當飯吃,拋開劑量談毒性往往是不科學的,跟其他致癌物一樣,原蕨苷和黃鹼醇類化合物的致癌效果是基於達到一定劑量的前提之下的,蕨菜中的原蕨苷含量非常少,大約只有0.1-0.6%,而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正常人每天食用蕨菜的劑量在一公斤以上,連續食用超過20年,才有可能會患上癌症。
在正常食用量下,蕨菜的致癌風險較低,但為了確保安全食用蕨菜,減少蕨菜中二級致癌物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因為蕨菜中的原蕨苷和黃鹼醇類化合物等致癌物質都屬於水溶性,這些物質在蕨菜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最高,所以我們在使用時,可以選擇食用蕨菜莖的部分,並且在製作之前,應用清水洗淨,並通過水煮的方法降低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蔬菜的食用選擇要多樣化,減少對蕨菜的單一依賴,致癌指數級別下降,自然可以放心食用蕨菜。
2、新鮮木耳會誘發癌症?
木耳,又稱黑木耳、雲耳,它呈現黑色或暗褐色的薄片狀,質地柔軟,是一種常見的食用菌類食材,它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尤其富含鐵、鉀和維生素B族。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木耳具有清肺、潤肺、益氣補血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中國傳統飲食中,木耳經常被用來烹製湯、炒菜或製作涼菜,深受人們喜愛。
近年來,一些媒體和網絡上出現了有關木耳導致癌症的言論,這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擔憂。一些研究聲稱木耳中含有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的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會在烹飪和食用過程中釋放出來,進而對人體造成損害。
我們在市面上購買到的木耳,一般都是乾製後的產物,在製作美食前,往往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泡發,泡發的木耳,其外表皮會裂開,含有的營養成分會逐漸滲透到水中,所以泡發木耳的水就會成為“營養水”,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椰毒假單胞菌就是其中一種。
椰毒假單胞菌利用脂肪酸合成產生的——米酵菌酸,它是一種線粒體 ANT 毒素,無臭無味,被汙染的食物沒有明顯變化,米酵菌酸具有不易察覺、毒性強的特點,米酵菌酸對人、動物、多種真菌有毒,由於對熱穩定,普通的烹飪方式不能將其去除。
為了保障人民健康與安全,我國頒佈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測定》對米酵菌酸的檢測和限量均有嚴格規定。
如果木耳的浸泡時間超過8小時,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和毒性蛋白質的量較大。若食用較少,則可能不會出現或僅出現輕微不良反應,如輕微的噁心、腹瀉,這時無需擔心,停止進食,過一段時間上述症狀可自行消失。但若食用較多,則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
正常情況下,黑木耳本身沒有毒素,而是在長期浸泡過程中產生毒素,為了減少潛在風險,正確的食用和處理木耳非常重要。
我們在購買木耳時應儘量選擇質量可靠、信譽良好的品牌,確保木耳的新鮮度和安全性。另外在製作木耳時,儘量進行充分的清洗和處理,以去除表面的雜質和細菌。同時,注意烹飪時控制火候,避免過度加熱,以減少米酵菌酸毒素的生成和釋放。
3、娃娃菜含甲醛,不能吃?
娃娃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但是卻又傳言說商家為了保持食材新鮮,常將她們泡在甲醛中,甲醛在食品中被認為是有害物質,因此人們擔心食用娃娃菜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風險。
甲醛作為一種揮發性有機物,常見於傢俱、裝修材料、菸草煙霧等環境中。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下會引起多種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呼吸系統的刺激作用,會導致咳嗽、喉嚨疼痛等症狀;二是甲醛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攝入過量的甲醛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娃娃菜被檢測出含有甲醛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源頭分析。據專家研究,娃娃菜中甲醛的主要來源是農藥殘留和後採處理過程中的物質轉化。
農藥殘留可能是由於農民在種植過程中不恰當地使用了含甲醛的農藥,或者是在收穫後農產品未經充分處理,導致甲醛殘留;而後採處理過程中,由於物質轉化的原因,也可能使娃娃菜中的甲醛含量增加,但是大部分娃娃菜中的甲醛在運輸、儲存和銷售的過程,都已經揮發了,人體正常的使用量並不會導致甲醛攝入量超標。
但是為了安全食用娃娃菜,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和措施。首先,選擇正規的市場和超市購買娃娃菜,儘量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蔬菜;其次,選擇新鮮、無斑點和無異味的娃娃菜,這些都是選擇健康菜品的重要指標;另外,對娃娃菜在食用前可以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如用溫水浸泡片刻,有助於減少甲醛的含量。
4、扁豆會致癌,不能吃?
扁豆是一種豆科植物,具有營養豐富的特點。它富含蛋白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扁豆可以作為主食或配菜,在世界各地被廣泛種植和食用,近年來有人提出扁豆會致癌的觀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這只是片面的觀點。
扁豆中含有一種叫血清素的物質,它在特定條件下會轉化為亞硝酸鹽。研究發現,扁豆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與烹飪方式、儲存條件和個體消化系統有關。在高溫和酸性環境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速度更快。而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會進一步將亞硝酸鹽轉化為有致癌風險的亞硝酸胺。
雖然扁豆中含有亞硝酸鹽,但並不意味著食用扁豆會直接導致癌症。扁豆作為一種常見的食物,通常被人們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亞硝酸鹽的攝入量較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相對有限。而且傳統的煮熟方法可以大大減少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加入某些調料,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咖啡因等,能夠有效抑制亞硝酸鹽的生成。
為了減少扁豆中亞硝酸鹽的攝入量,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如選擇新鮮的扁豆,在烹飪之前充分洗淨扁豆,使用低溫和低酸性環境下烹飪扁豆,減少亞硝酸鹽的生成,同時搭配其他食材一起食用扁豆,儘量減少攝入量,通常在正常飲食中,食用扁豆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明顯影響。
二、總結
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蔬菜在特定條件下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然而,我們需要權衡其中的風險和營養價值,通過合理選擇和烹飪,我們可以減少的攝入有害物質,並享受蔬菜的營養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