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答江阿姨的疑問,我們需要深入探討一個問題:癌症是如何產生的?目前,醫學界對此的解釋是:癌症的產生是一個涉及外部和內部因素交互作用的複雜過程。
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長期暴露在致癌環境中,例如環境汙染和不良生活習慣等。
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人體細胞逐步突變,形成癌前病變。如果對癌前病變的治療不夠重視,病變可能進一步惡化,發展成為無法逆轉的癌症。
內部因素:主要涉及到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的異常。
遺傳因素是指某些人可能攜帶有易感癌症的基因,這些基因可能在特定環境或生活習慣的影響下被激活,導致癌症的發生。免疫系統的異常,則可能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地清除或控制癌細胞的增長。
【 原癌基因 】和【 抑癌基因 】對癌症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人體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互調節,保持平衡。
當原癌基因活化、突變、擴增或重排時,可能導致細胞過度增生,形成腫瘤。相應地,如果抑癌基因缺失、丟失、失活或變異,也可能觸發癌症的產生和發展。
在許多情況下,癌症的發生會在同一家庭中呈現出聚集性,這意味著家庭中的多個成員可能會患上同類型的癌症,這是因為他們遺傳了家族的致癌基因突變。
在所有已知的可遺傳的基因突變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最為人們所熟知。
BRCA1和BRCA2基因在人體內具有抑制癌症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基因能夠修復DNA的損傷,防止細胞過度增長,從而有效地抑制癌症的發生。
然而,如果BRCA1和BRCA2基因發生突變,它們的抑癌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細胞更易產生無法修復的DNA損傷,從而提高了癌症的發生風險。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佈的一項研究,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可能增加七種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
1. 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與乳腺癌的關係最為密切,具有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其患上乳腺癌的風險相較於正常人群,分別提高了5到7倍和4到6倍。
2. 卵巢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也與卵巢癌的發生有顯著關聯。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0倍,而攜帶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則高出10倍。
3. 前列腺癌:攜帶BRCA2基因突變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7倍,而BRCA1基因突變則會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2倍。
4. 胰腺癌:大約5%-1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如果一個家庭中有超過一位直系親屬患有胰腺癌,那麼該家庭成員的患病風險將大幅提高,且常在50歲之前發病。
5. 胃癌: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人,患胃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3倍。這可能是因為這兩種基因突變影響了胃黏膜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分化。
6. 肺癌:BRCA2基因突變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倍,這可能是因為肺癌的發生與肺細胞的DNA損傷有關,而BRCA2基因正是參與DNA修復的重要基因。
7. 子宮內膜癌: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倍,而攜帶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則高出1.5倍。
二、如何才能避免癌症代代相傳?
一項發表在美國癌症協會旗下知名期刊《癌症》的研究,對2211名攜帶了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參與者進行了隨訪研究。
研究發現,在長達近9年的隨訪期間,共新發癌症333例(15%),乳腺癌(186例)和卵巢癌(45例)是最常見的癌症。具體表現在:
● 未在50歲前採取預防措施的參與者,在50-75歲期間患上各種類型癌症(如乳腺癌、卵巢癌等)的風險高達75%。
● 在50歲前就開始採取預防措施的參與者,她們在50-75歲期間患上各種類型癌症的風險大幅降低,僅為9%。
在333例新發癌症中,有256例(佔比77%)本可以通過採取預防措施來避免。例如,在9例新發肺癌中,有8例是由吸菸引發,他們是可以通過戒菸來避免的。
對於那些遺傳了某些類型的基因突變,如BRCA1和BRCA2的人,他們可能面臨著更高的患癌風險,因此需要提高警惕並採取預防措施,就比如說:增加癌症篩查的頻率。
早期預防和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或防止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對於有明顯遺傳傾向的家族成員,應進行基因檢測,通過技術手段有效篩查體內的腫瘤易感基因,加強癌症的預測和防控。
一旦腫瘤易感基因被篩查出來,可以使用降低癌症風險的藥物,或進行降低患病風險的手術。
《柳葉刀》發佈的研究指出,遺傳風險較高且生活習慣不佳的男性,其患癌風險是一般男性的兩倍,而對於女性,這個比例為1.38倍。
然而,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這些具有較高遺傳風險的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可以顯著降低,男性從7.23%降至5.51%,女性則從5.77%降至3.69%。因此,我們應該:
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如戒菸、限酒、均衡飲食、保持理想體重、增加運動鍛鍊等,以儘可能降低患癌風險。
三、得了癌症的人,這些疾病的死亡風險會升高
隨著癌症篩查的廣泛應用和早期診斷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壽命均有所提升。總體來看,三分之二的癌症患者能夠存活超過五年,甚至更長。
然而,隨著生存期的延長,癌症患者死於其他疾病的風險也在增加。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的研究,對美國SEER數據庫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涵蓋了627702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1.1歲,其中69.3%為女性。所有參與者都是1-3期癌症患者,並且生存期至少超過5年。
研究結果顯示:
所有參與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死亡並非由癌症引起,而是由其他疾病導致。最常見的是心臟病,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其次是阿爾茨海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腦血管疾病。
儘管現代醫學在癌症治療,甚至“治癒”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使得患者的壽命得以延長,但是,非癌症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許多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種風險常常被忽視。
癌症生存者想要活得更久、更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
● 及時戒菸:避免接觸二手菸。
● 健康飲食:適當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和全穀物,平時要限制或減少精製穀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儘量不吃超加工食品。
● 少坐多動:在醫生或專業人員指導下規律運動,可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瑜伽、悠閒地騎自行車等,或是75-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打網球等。
也可以每週至少有2天進行力量訓練或抗阻力運動,如舉重、運動帶、俯臥撐、深蹲等。
● 保持健康體重:要通過飲食和身體活動來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並維持或增加肌肉質量。
● 避免飲酒:在癌症治療期間,最好不要喝酒,尤其是在進行頭頸部的化療或放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