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煥章(1880-1938),字星階,原名佔恩。中醫外傷科著名醫家。雲南江川縣人。曲家原籍江寧(今南京),其祖明初襄沐黔國(即《大明英烈傳》裡的小矮子沐英同志)戎幕來滇,十餘傳至煥章。煥章生性仁慈,有活人之志。少失怙恃,全仗祖母與姐夫扶養成人。
12歲時隨姐翁袁恩齡(即姐姐的老公公)學傷科,始接觸加工配製傷科用藥的醫藥學知識。凡有上門求醫者,耐心醫治,療效顯著。後又博採眾家之長,成為當時江川一帶頗有名聲的傷科醫生。
公元1902年煥章遍遊滇南名山,學神農嘗百草,不恥下問,求教於當地各族名醫及草藥先生,獲得傷科名藥知識甚多。遂苦心鑽研試驗,創制出傷科藥物百寶丹(即雲南白藥)。
經十載苦心臨床驗證,反覆改進配方,百寶丹乃告成功。
百寶丹功效以治刀槍傷及跌打為最。凡外傷,只要身軟不死,雖人事不省,先入百寶丹,再服虎力散,氣絕者漸蘇,血流者漸止。再用消毒散、洗創止血藥敷藥塗其傷口,傷輕者半月,重者月餘即愈。
凡瘡、瘍、癰、疽以及婦科、兒科疾病兼能治療(以此丹為主)。婦科以幹血勞藥酒、保身藥酒、紅崩白帶散為輔;兒科以洗腸散為輔,皆有明顯效驗。
土匪頭子吳學顯被槍傷胸部,傷情嚴重,延請煥章治癒,曲氏白藥漸漸聞名遐邇,聲譽大振。
民國五年,曲將白藥、虎力散、撐骨散藥方,呈送雲南省政府警察廳衛生所檢驗合格,發給證書,允許公開出售。
當時雲南督軍唐繼堯,委任他為東陸醫院滇醫部主任兼教導團一等軍醫正。民國六年煥章到通海掛牌行醫,白藥由紙包改為瓷瓶包裝,銷量聚增,銷往全國。
七年,匪首吳學顯受唐督軍招安,委以軍長之職。吳感謝煥章治傷之情,函請曲煥章赴昆明開業,在南強街開設傷科診所。
翌年,滇軍參與北伐,開赴廣西,討伐軍閥,後敗北迴昆,吳學顯右腿骨被槍打斷,經當時昆明的法國醫院,惠滇、陸軍等醫院診治,皆認為截肢才能保命。
轉請曲醫治,終治好傷腿骨折,行走如故,使西醫醫生不得不對中醫學深為佩服。一時煥章成為昆明人心目中的“妙手”、“神醫”,前往求醫者,門庭若市。
唐督賜給“藥冠南滇”,吳贈以“效驗如神”等匾額。民國十二年以後,雲南政局混亂,“倒唐”及龍、胡、張、李爭權等混戰之際,煥章抓緊時機,苦鑽藥理、藥化,合理配方,集中精力總結驗證臨床,終於使白藥達到了最理想的療效,成為“一藥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寶丹、重升百寶丹、三升百寶丹、保險子。於是雲南白藥的聲譽,由國內走向港、澳、新加坡、雅加達、仰光、曼谷、日本等地。
民國二十年煥章在昆明金碧路建蓋“曲煥章大藥房”,又請人代筆編著《曲煥章草木篇》、《曲煥章求生錄》二書行世。
民國二十二年煥章當選雲南醫師公會主席,團結全省中草藥業者,積極組織醫學研究,為國家的中醫藥事業作出了貢獻。
民國二十七年七·七事變後,雲南60、58軍北上抗日,煥章出於愛國之心,願為抗戰盡一份力量,捐獻三萬瓶百寶丹給兩軍全體官兵,對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作了重大貢獻。
同年,中央政府派專人將煥章接往重慶,住在中華製藥廠內,廠主焦易堂以抗日為藉口,百般要挾曲交出白藥秘方,均遭嚴詞拒絕,因此被軟禁在渝,抑鬱成疾而終,終年58歲。
煥章死後,其妻繆蘭瑛繼續主持昆明的曲煥章大藥房,繼續生產曲煥章百寶丹。
雲南白藥的配方和製法從不外傳,公元1955年繆女士將曲煥章百寶丹秘方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後一直被國家衛生部視為絕密,妥善保存,從此“雲南白藥”之秘為國家所有。
雲南白藥最早研製出的劑型是散劑,是一種米黃色或黃白色的粉末,有特殊香味,味道微酸帶苦澀,舌頭有清涼麻木的感覺。保險子為紅色硃砂衣的小丸,剖面淺棕色,味微苦。
雲南白藥為世人所知的多是止血的功效,由於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藥理作用複雜,除止血之外還有多種用途,在此恕不一一列舉,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查找。
雲南白藥現由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是國家唯一定點生產雲南白藥的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