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秋高氣爽,正是進行登山、郊遊等戶外活動的好時節。不過,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時,可能身邊也潛伏著巨大的危險。
最近,多地發生了馬蜂蜇人的事情,甚至造成了多人死亡。
01
多地發生馬蜂蜇人致死
日前,河南洛陽一名46歲的男子到自家平房上幹活,不料被一群馬蜂攻擊,短短几分鐘,男子就出現了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等症狀。遺憾的是,醫生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一週,未能挽回其生命。
10月20日,四川瀘州38歲的民間航拍攝影者宋某某在古藺縣白泥鎮山區航拍時,因尋找無人機被野蜂蜇傷,經搶救無效身亡。
9月20日,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山岔村68歲的村民鄭某燕在家門口被馬蜂蜇傷,人三四分鐘就不行了,兩眼發直,說不出話來。送往鎮醫院途中,人已經口吐白沫。到了醫院,5名醫生輪流做心肺復甦,腎上腺素也打了兩支,搶救了差不多50分鐘,最終還是去世了。
*媒體報道截圖
02
被這種蜂蜇一下
可能失去性命!
被馬蜂蜇了,這麼要命嗎?胡蜂,也名馬蜂、黃蜂、草蜂等。世界上已知胡蜂種類有5000多種,我國記載的有200餘種。
提起蜂蜇傷,我們常常會想到蜜蜂,蜜蜂總科下有很多種蜂類,多有毒刺,一般蜜蜂只能蜇一次。
而胡蜂科是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最能蜇人的昆蟲之一,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胡蜂具有極強的攻擊性,由於毒刺結構特別,刺入受害者皮膚釋放毒素後可輕易拔出,可以多次蜇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劉斯表示,被胡蜂蜇後,局部傷口可出現疼痛、紅腫、丘疹、紅斑或中心壞死性病灶,嚴重時引起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可伴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全身多系統損害,嚴重中毒者可死亡。
胡蜂蜇傷發病高峰出現在8~10月,7月和11月也較多。
河南科技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陳應武介紹,這個時節,新產生的蜂王會與老蜂王分家,帶領部分馬蜂到別處築巢產卵,隨著天氣轉涼,一般選擇靠近人居住的地方安家,加上樹葉凋零,蜂巢容易暴露,蜂群的警惕性增高,且性情暴躁,蜇傷人的情況會比夏天多。
03
外出如何避免被蜂蜇?
劉斯醫生介紹,通常蜜蜂不會隨意攻擊人類,遇見蜜蜂,不要用手揮舞驅趕,遠離它即可。相反,如果極力抵抗,蜜蜂會誤認為遭到攻擊,甚至發出訊息招來群蜂進行集體攻擊。
若是不小心在山上、野外碰上了胡蜂蜂巢,立即遠離,以免驚動、侵擾整個蜂群。
04
被蜇瞭如何正確處理?
北京市密雲區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高巍提醒,戶外活動或遊玩時,如果遇到蜂蜇傷後:
第一,立即用針頭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或用卡片刮出毒刺。用鑷子夾出毒刺是錯誤的,因為當你用鑷子或鉗子夾住毒刺的那一刻時,有可能會把毒刺內的殘留毒液再次注入人體內,加重過敏反應。
第二,蜜蜂蜇傷,因其毒液為酸性,可用肥皂水塗敷蜇傷處。黃蜂蜂毒與蜜蜂蜂毒不一樣,為弱鹼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擦洗傷處。如果在戶外,我們也可以用涼水沖洗蜇傷處,對局部的疼痛也會有一定的緩解。
第三,局部紅腫發癢可外用藥膏觀察。
第四,若全身出現皮疹、噁心嘔吐、嗓子發緊、心慌憋氣、大小便失禁等不適症狀時,一定要切記立刻就近就醫。
來源:人民網科普
直
播
預
告
點擊下方預約 直播開始前將提醒你↓↓↓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