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治定喘膏
組 成:生麻黃10g,杏仁30g,白芥子40g,生半夏20g,吳茱萸20g,明礬20g。共研細末,以30%二甲基亞碸50ml調成軟膏,備用。
功 能:止咳、化痰、平喘。
主 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用 法:每晚洗腳後擦乾,取外治定喘膏約蠶豆瓣大小,置於傷溼止痛膏中心,貼雙側湧泉穴,每晚換藥1次,半月為1個療程。
方 解:藥用辛溫宣肺、止咳平喘之麻黃、杏仁,與燥溼化痰之半夏、白芥子相伍,能較好地增強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據現代藥理研究,麻黃含麻黃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鬆弛平滑肌等作用,可用於支氣管哮喘等多種疾病;杏仁、半夏對咳嗽中樞有抑制作用;白芥子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而祛痰;吳茱萸具有辛熱之性,民間有單用或配伍明礬,醋調敷足心治療咳喘的經驗。諸藥相合,加之萬能溶媒二甲基亞碸的調製,可提高藥物透皮吸收的效果
4.傷筋方
生大黃50克,生梔子50克,川芎30克,透骨草20克,赤芍15克,蘇木20克,丹參20克,紅花15克,冰片20克。上藥為面,用醋調糊敷患處,24小時換藥1次,連用5天即可愈
5.自擬蒼龍散治療陽萎,效如桴鼓。
[方藥]蒼龍散:蒼朮30克、地龍15克、川芎15克、細辛5克、炒薏 米30克、川牛膝10克、露蜂房10克、麻黃3克。
[適應證]陽萎多無明顯誘因,偶有久臥溼地或居室潮溼寒冷所致者。症見:陰囊冷溼,舌淡苔白厚膩,脈沉遲。
[體會]寒溼下注,宗筋弛縱,陽萎乃發。本方重用蒼朮,辛燥健脾除寒燥溼,。現代藥理認為本品含大量維生素A、B,有營養神經作用。地龍活血,此處取其善於屈伸,是中醫取類比象之意。現代藥理證明,本品能興奮子宮、腸管,是否能興奮性神經,尚有待研究證明。此二味同為君藥,方因此而命名。更多偏方名方請關注千方百劑古方大全。另佐以薏米去溼、川芎活血、川牛膝補腎且引藥下行、細辛通絡舒筋,露蜂房乃經驗用藥。取用麻黃,是按山東著名中醫劉惠民經驗,可能是取麻黃興奮脊髓的原理,諸藥相配,祛寒溼、通血脈,從而起到治萎的作用
6.治療鼻息肉效方
【配方】枯礬一兩(或白礬二兩,放入砂鍋或者瓷碗中置爐火上熬幹,放冷,絕對不能用金屬器具)。硇砂一兩,打碎成黃豆粒大小塊。上好的冰片一兩。
【製法】將 3 種藥物拌勻,研為細粉,過篩,瓶裝密封備用。
【用法】早上 7 點鐘開始取適量藥粉噴入鼻孔內,讓藥粉均勻沾滿息肉上面,相隔 3 個小時左右噴一次,晚上睡覺前停用,第二天再如此重複噴藥。
【療效】連用幾天息肉就會一塊一塊的脫落下來。我左鼻孔長了一塊很大的粉色的息肉,鼻子都顯的歪了,醫院說只能手術,費用要 5000-8000 元,還會復發。一位朋友把他爺爺留下的這個祖傳秘方告訴了我,只用兩週,息肉就全部掉光,沒有一點痛苦。我是整形醫生,自己好了後,我介紹的患者用 3 天就開始掉了
7.二味拔毒膏主無名腫毒
組成:白石英(俗稱“白火石”)、蒲公英根(鮮品)等份。上藥放石臼內搗極融如膏,視患處大小,厚敷、留頭,外以樹葉蓋之,幹則隨換,以腫消痛止或有膿拔出,毒儘自愈。
功效:消腫散瘀,拔毒止痛。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赤熱焮痛,或有膿不出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