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地榆可以修復胃黏膜,治胃潰瘍。
至於它為什麼能起到這個作用,其實是中醫從它的另一大功效上受到啟發,舉一反三聯想到的。
地榆最大的作用是治療燒傷燙傷,一直以來在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相信很多朋友都略有耳聞。
一則,地榆這種植物分佈很廣,從南到北都有。《本草崇原》有過記載:“地榆處處平原川澤有之。”
二則,地榆治療燒燙傷效果很好,這種事情在生活中常有發生,也正是因為貼近生活,所以才會被更多的人熟知。
地榆這種植物很有辨識度,在過去,淳樸的勞動人民識不得草藥藥性,能叫的上名字的也寥寥無幾,但他們總能在野草叢生的地方一眼就把它認出來。
你看它頂上的葉子只有一片,形隻影單,其餘的則是成雙成對,有序的分佈在兩側,葉片邊緣有一些小的鋸齒,它還有筆直的莖,莖上託著暗紅色的花絮。
下地幹活的時候見到了就順便帶一些回去,把根洗淨,曬乾,研成粉末,平日裡若是一不留神被熱水燙到了,這種簡單的燙傷,很好處理,用地榆就可以,取地榆末適量,加香油調敷患處。
地榆酸澀,力量是往回收的,滾燙的熱水滴到皮膚上,換做誰都受不了,皮膚也會因此脫皮。這時候用點地榆,能促進瘡面癒合。
那麼,胃黏膜潰瘍,有沒有一種可能也是因為受了熱,胃黏膜被熱邪灼傷了。這種在裡的皮和在表的皮,修復起來道理是相通的。用地榆收斂瘡口,促進癒合,也確實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另外,地榆性寒,在潰瘍伴有出血的時候還可以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本草正義》:“地榆苦寒,為涼血之專劑。”
國醫大師朱良春就非常看好地榆這味藥,朱老以為地榆可以單用,在胃痛、反酸症狀較為明顯的時候,可以配烏賊骨、延胡索,以增強抑酸、止痛的作用。
朱老的方子是這樣的:
1、生地榆45克,水煎服。
2、生地榆60克、烏賊骨30克、延胡索30克,打粉,一次3克,一日3次,飯前服用。
醫案記載有一位姓趙的男子,四十二歲,這人一心撲在工作上,有時候一忙起來就忘了吃飯,平日裡也有一些應酬,飲食上偏油膩。時間久了就落下了病根,主要是胃痛,有時候也會反酸。這種現象往往在飯後兩個小時更加明顯。
西醫診斷為胃潰瘍,因為忙於工作,也沒有系統調理過。這年開春,疼痛加劇,偶有出血的現象,這才下定決心找中醫調理。
經人推薦找到了朱良春先生。
朱老通過觀察舌象,發現此人舌紅苔黃,說明胃有鬱熱。
於是叫他回去先用生地榆煮水喝,一共喝了四劑。
因為胃痛反酸的症狀比較明顯,二診加入烏賊骨,延胡索。
兩味藥合起來抑酸止痛。
烏賊骨主要負責抑制胃酸分泌,它是墨魚的內殼,墨魚就是烏賊,是比較通俗的叫法。因為生活在海里,偏鹼性,胃酸過多的時候,用鹼性的藥材去中和。
《山東中草藥手冊》裡有用烏賊骨“治胃痛潰瘍出血,胃吐酸”的記載。由此可見,它的作用是經過實踐檢驗,得到充分肯定的,不是中醫想當然的結果。
延胡索負責止痛,是中藥裡大名鼎鼎的止痛良藥,痛是因為局部氣血不通暢,延胡索通過行氣活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脾胃功能逐步恢復正常。
關於地榆,以及它的兩個搭檔烏賊骨、延胡索的介紹就到這裡。
中醫就是這樣,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說稀裡糊塗地就把病治好了。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