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10月28日,一則詞條登上了新聞熱搜:
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了!
很快,這個話題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起因是,山西一名教師在媒體平臺發佈視頻“吐槽”:
一個學校有7成孩子課間十分鐘不出教室。
即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操場上的學生也寥寥無幾,校園裡空空蕩蕩。
這樣的現象並不僅僅只是發生在山西。
前幾天,一位杭州的媽媽陳女士就反映,自己兒子所在的學校對課間十分鐘的要求極其嚴苛。
“課間不能下樓,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還不能大聲說話 。”
陳女士表示:
“學校裡還有老師會巡查,看誰下課了在走廊上奔跑。有一次兒子回來說班裡有同學被‘抓’了,班級因此還被扣了分,班主任就批評了全班同學。”
說真的,聽到這樣的新聞,我深感震驚。
孩子們上了50分鐘課,好不容易有10分鐘鬆鬆筋骨,活動活動,結果卻連這點兒時間都被剝奪了?
熱搜一出,引發了大多數網友的共鳴。
很多人在評論區裡吐槽:
其實,這樣的現象並不是現在才被發現。
早在2021年,媒體人白巖松就在平臺上痛批“課間十分鐘”現象:
很多學校,課間十分鐘鴉雀無聲,除了喝水上廁所,不許孩子們下樓,因為要從安全等很多方面考慮。
這個話題閱讀量在24小時內就高達3千多萬,擊中了無數人的心。
成年人都要在工作的8小時之餘,去找點時間給自己摸魚,放鬆,何況孩子呢?
連課間十分鐘都難以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樣支撐一個民族的健康?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誰?
是老師的原因嗎?
的確有人表示,總共只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個老師佔用幾分鐘,那個老師說點知識,下一節課又到了。
老師表示也很無奈,他們何嘗不想休息?
但,現在的教育,好像越來越畸形。
為了學業,為了成績,什麼都可以不顧。
曾經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湖南的一個孩子因為作業沒完成被批評了,回家之後爸爸聽說了這件事,上來就踢了孩子的胸部,揚言不要這個孩子了。
奶奶見狀趕忙上來護著,爸爸氣得去廚房拿了菜刀,失控之下砍傷了孩子的腿。
據醫生所說,小孩腿部的傷口大概有10多釐米,已經傷到了骨頭,外部的血管和神經全部都斷掉了。
這完全就是下死手了。
一個父親,因為孩子沒做作業就要傷及孩子的生命,真的令人震驚又憤怒。
還見過一則新聞:
河南一個男孩因為考試成績沒有超過95分,被媽媽拋棄在高速路口,宣稱坐牢也不要他了。
此類種種,無一不讓人感到心寒,心痛。
連孩子生命都不在乎的家長,他們會在乎孩子失去了課間的十分鐘嗎?
他們會害怕孩子失去朝氣嗎?
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功利化。
只要能考出好成績,只要能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付出再多的代價也在所不辭。
哪怕這份代價,是孩子的身體和健康。
那麼,是學校的原因嗎?
有的學校規定學生不準出教學樓,或者不準在教室走廊嬉戲打鬧,但背後的原因頗有無奈。
“凡是學生受點傷,有的家長就會找學校或者老師麻煩。
之前就聽說有學生磕掉牙,家長跟學校打官司的。”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不爭的事實。
軍訓時摔成骨折,家長向學校索賠151萬。
孩子上體育課的時候摔倒,家長氣勢洶洶地找學校,希望學校能夠“給個態度”。
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於是,很多學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乾脆“一刀切”,採用“課間圈養”這種一勞永逸的方式,讓孩子少出去甚至是不出去活動。
家長拼命卷學習,學校怕擔責一心求穩,於是孩子們的課間十分鐘,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被剝奪了。
但“圈養教育”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這幾天,刷到一個讓人很驚詫的新聞:
兒童精神科醫生林紅,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說:
開學一個多月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就已人滿為患。
家長們拖著各種心理問題的孩子來求診,兒童精神科的病房進入住院高峰期,有時一床難求。
《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已達15%至20%,抑鬱症患者中18歲以下佔30%。
不管你承不承認,抑鬱症,已經開始向小齡化的兒童靠攏了。
美國明尼蘇達州有過一項調查。
研究人員對4500名學生進行了兩年的跟蹤記錄。
研究發現,運動量較大的青少年不易患抑鬱症。
在運動中分泌出的多巴胺,會讓人產生更多幸福和愉悅感。
可是,現在的孩子,連課間十分鐘的運動量都不能保證,哪裡還能在別的地方抽出時間來運動呢?
前段時間,“脆皮大學生”這個新鮮的詞條登上了熱搜。
是指新一代的大學生,雖然年紀輕輕,但身體毛病卻極多,脆弱到了一碰就壞的程度。
有報道稱:僅2023年9月,鄭州一家醫院急診科就接診了1700多名18到25歲的年輕人。
有沒有發現,現在年輕人的身體素質太差了,尤其是學生。
有人伸個懶腰,就把脖子給伸斷了。
有人憋笑過度,把鼻動脈笑裂了,噴得一身血送醫院。
有人上廁所蹲麻了,強行起來,腳趾頭給掰斷了。
有人說,當代大學生主打就是一個“有命但不多”的狀態。
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營養越來越好,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弱;
身高越來越高,力量卻越來越小;
世界越來越明亮,孩子們的視力卻越來越下降……
我家有個上小學的娃,他告訴我,班上已經有大部分同學都戴上了眼鏡。
久坐,用眼過度,讓很多孩子都成了駝背,近視眼。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
到了高中,班上的同學都是明晃晃的“四眼相對”了,能擁有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那短暫的十分鐘休息時間還對著教室,黑板,這不是在保護他們,反而害了孩子。
還記得嗎?我們80,90後的小學課間,是15分鐘。
而我們的課間,是如此豐富和美妙。
雖然那時的物質條件有限,我們的操場上甚至連體育器材都沒有,但我們從不覺得枯燥和單調。
下課的鐘聲敲響後,老師一句“下課”,孩子們便如同出閘的神獸一般奔出教室。
我們在簡陋的水泥板上打乒乓球;
每到下課,女孩子就拿出她們的皮筋去操場上跳,那上下翻飛的身影,是孩子們躍動的童年;
男孩子們玩的花樣更多,幾乎每一項遊戲都有他們參與的身影。
“鬥拐”遊戲,還記得嗎?
孩子們都用雙手掰住左腿,就這麼蹦著往前走,把對面的對手直接撞倒就是贏了。
那時候的快樂很單純,即使被撞到,摔疼,也沒有一個人擔心家長會來學校找麻煩,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盡情遊戲;
那時候,我們沒有玩具,路邊的幾粒石子都可以玩得津津有味;
用廢紙做成的“紙面包”,也能變成遊戲的道具;
更不用說跳繩,老鷹捉小雞,打陀螺……
每到下課,校園裡歡聲笑語,即使我們人到中年,一想起那些美好的記憶,內心就會變得柔軟和溫暖。
那時候的生活很苦,但回憶卻很甜。
那些歡樂的遊戲,美好的課間,充實了我們懵懂的童年。
孩子的世界,應該是鮮豔明亮的。
不應該被灰暗籠罩,更不應該因為一些客觀的掣肘,而硬生生地剝奪屬於他們的快樂。
很多年前,偉人曾在《新青年》報上發表過《體育之研究》:
“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
不“野蠻其體魄”,如何“文明其精神?”
想到了網上一段扎心的話:
如果孩子除了用功讀書就別無選擇,那他們以後的路會有多狹窄?
如果成績是他們唯一的成就感來源,那他們的人生會有多枯燥?
如果從小就被剝奪其他的生活體驗,那孩子長大了面對負面的人生經歷,除了情緒崩潰號啕大哭之外還能幹什麼?
我們的孩子,不應該成為只會讀書的小呆瓜。
我們的家長,需要的也肯定不是一個只會做題的脆皮孩子。
溫室裡長出的,往往不是參天大樹;
一味的“圈養”,也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人生,應是一望無垠的曠野,而不是狹窄逼仄的軌道。
共勉!
文章作者簡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獅子生活合作微信:yojiu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