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明(1918年2月~)男,回族,遼寧省新民市人,中共黨員。現為遼寧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確定的全國500位名老中醫之一,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幼承家傳,受祖父業醫的影響,立志為醫。16歲(1934年)師從盛京中醫世家老中醫楊耀泰先生門下,發奮學醫,寒窗八載,遍讀經典,博覽群書,窮究其理,親受言傳身教,對楊氏內婦兒科疾病審證論治、施方用藥經驗,盡得精傳,領悟極深。
1941年考人奉天漢醫學講習會第一期學習班,並以優秀的成績結業。1942年考取漢醫行醫資格,發給“認許證”,准予開業,行醫於瀋陽,久負盛望。
查老平生以求學研讀為樂,為夯實基礎,建國後曾先後兩次深造。
1951年於瀋陽市中醫進修學校以優異成績第一期畢業,1956年於遼寧省中醫進修學校師資班畢業。通過兩次系統學習,使其早年所學中醫藥理論得到進一步昇華,對現代醫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查老常言祖國醫學博大精深,《黃帝內經》乃中醫理論體系之核心,系臨床各科之理論基礎:《傷寒論》《金匱要略》則為《內經》理論的發展,臨床證治之規範,多示人以法,使之有章可循。此三部經典可謂醫書之聖,乃學醫必讀,務須精讀深透,悟其精髓,方能觸類旁通,辨證有法,臨床有據。
查老常謂為醫者,師古不泥,應深悟其道,兼收幷蓄,貴在博採,高在創新,勤求古訓,不得偏執。金元醫家,各有千秋,東垣以脾胃立論,謂脾胃為元氣之源,精氣升降之樞,提倡“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學術論點,雖重視脾胃,偏於補陽,然並未疏於養陰,其方多升提溫燥,久服恐劫腎傷陰也。
丹溪主相火病機立論,認為多相火妄動,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學術論點,故重視肝腎,偏於補陰,但亦未忽視益陽,方多苦鹹寒、滋膩之品,常服宜慎,恐傷胃陽也。
東垣強調後天,丹溪注重先天,一補其陽,一養其陰,為後世醫家臨證論治開闢兩門大法,醫者當吸取兩家之長,去蕪存菁。
清代王清任所著《醫林改錯》,獨闢蹊徑,發展中醫氣血理論,創立“活血化瘀”學說,補前人之未備,為後學之啟迪。
“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三個逐瘀湯,條分縷析,論證清晰,功能明確,乃其臨證智慧之結晶,極受後世讚賞。“補陽還五湯”更具有實用價值,古方今用,豐富了中醫學異病同治之理論,治新感伏邪,取法“葉”、“吳”,貴在緩圖,意在存正。
查老學術思想一貫主張融百家之長,不拘成見,不僅精通中醫,而且對西醫亦無門戶之見,認為這兩種醫學都是面對病人,當互為借鑑,揚長避短。主張病、癥結合,提倡現代科學檢測方法為我所用。本著宗古方宜活而不離其軌、師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的原則。
臨床診治刻意求精,每遇奇症,勿為西醫病名所惑,宜揚中醫之長,對複雜疑難重症,力求實效,析病論治,多據經旨,往往經方、時方並用,多起沉痾。
查老思維開拓,主張知識更新,精鑽業術,以重視實踐、求真務實為行醫宗旨,恪守醫道,反對炫耀空談,勿妄自菲薄言他人之非,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富貴貧賤一視同仁,心懷坦誠,以行無愧事、作本色人為行醫標準。
學術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