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杭州這件小事,搞大了

15年,杭州這件小事,搞大了
這週二,杭州小百花蝴蝶劇場上演了一場特殊的話劇:《人生小事》,故事還原了這些年手機是如何改變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一位從西藏遠道而來的朋友高興地和大家分享:拉薩公交也可以使用支付寶刷碼乘車了!
她說,這一刻,等了13年。
對於生活在杭州的老百姓來說,不用說掃碼乘公交車了,點點手機就把事辦了已經是大家早已習慣的日常。
2008年開始,杭州從水電煤出發,將多項政務、民生服務搬到線上,掃碼乘坐公交地鐵,一鍵查詢查車輛違規記錄,刷臉提取公積金……開啟了移動辦事之城充滿魔力的便捷生活。
不知不覺,這些生活小事被搬到線上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
排隊、跑腿、辦事,這些曾經的日常生活場景,現在回想起來,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
不過,要說印象最為深刻的,排隊買火車票一定榜上有名。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可是一張張望眼欲穿的火車票。
這是一張拍攝於19年前的圖片,在杭州體育場路的一個鐵路代售處,這位大哥邊排隊邊吃燒餅。
在那個年代,因排隊而錯過飯點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小事。
還記得那些年,軍大衣、小板凳、熱水瓶,是排隊買票人的必備三件套。
其實,買票的人辛苦,售票的人也很苦,忙起來一整天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甚至還鬧出了讓人有點哭笑不得的新聞。
當年杭州浣紗路上的一個火車票代售點,因為漏夜排隊買票的人太多,上廁所都成了問題,很多人不得已隨地解決,被大家戲稱:“方便”都成了難事。
還有人更慘:排隊多天都不一定能買上票,比如說這位大哥。
大哥失望又無奈的眼神背後,是這一年網絡購票開始興起,而他面對這一新鮮事物,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此後,火車票代售點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轉而代之的是線上買票,但小長假和熱門目的地要拼手速。
關於排隊這件事,也不只是火車票。生活中需要排隊的地方可不要太多,比如看病。當年,北京19家醫院院長當了一天“患者”後發出感嘆:看病難,比我想象的難。
以至於在醫院排隊掛號,也有了必備助手:飲料瓶和小馬紮。
當然,存錢取錢、辦理各種現金業務,銀行也是排隊重災區。這張大爺大媽排隊領取工資的的圖片就很形象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各類政務服務大廳常常也是排隊重災區。社保證明、提取公積金、辦理護照等,誰還沒排過隊呢?
2016年底,“刀刃向內”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
一個核心:讓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2018年,隨著“浙裡辦”小程序的上線,在這場全國各地政府數字政務發展賽場上,浙江跑出了“新速度”。
據說一年就迎來了6批以上各地政府前來學習考察,“蘇服辦”、“貴人服務”、“愉快辦”等,甚至捲起了諧音梗,連老外都來取經了。
在支付寶“市民中心”的入口,動動手指就能辦的事項多達8000多項。
教育繳費、考試報名、出入境繳費、辦證等服務的交易量更是位居全國前列。
據說有超過一半的中國家庭在支付寶上完成了日常生活繳費。如果按1次繳費節省1小時,這15年支付寶為每個家庭省出了一個黃金週假期(7.5天)。
這是很多人從沒沒仔細想過或算過的數字,原來過去15年裡,手機辦事如此深遠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不斷造就“全國第一”到“全國複製”的案例,最先全面實現了公交地鐵掃碼乘車、全國首個電子社保卡醫院、藥房全覆蓋 ,全國首創支付寶刷臉提取公積金,第一家未來醫院落地杭州,全國首個支持地鐵區塊鏈發票,老百姓辦事一次都不用跑,長三角互聯互通背後的技術來自杭州。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像今天的杭州一樣,不用排隊、最多跑一次、點點手機就把事辦了。
15年的努力,讓一切不可想像,最終都化為平常。

都市快報·橙柿互動 記者 劉永麗

都市快報、杭州日報等媒體資料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