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止疼,治帶狀皰疹的用藥訣竅

快速止疼,治帶狀皰疹的用藥訣竅

小編導讀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皮膚疾病,有纏腰火丹、火帶丹、蛇串瘡之名,一旦患此疾病,會令人疼痛難忍。如果帶狀皰疹發作在口腔或顏面部,則更是令人痛苦不堪。名老中醫李元聰教授對治療帶狀皰疹有獨特治療心得,下面通過醫案進行學習體會。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佈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徵,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兒童無免疫力的情況下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也可形成潛伏感染,多年後在某種誘因下引起神經節炎症,並且在相應神經節分佈部位皮膚上形成水皰,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成年人及老年人患者多引起神經痛。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可直接接觸傳染,特別是吸入傳染,多數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患者感染後可獲得終生免疫,個別免疫缺陷者可再發。

本病屬中醫學“纏腰火丹”“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等範疇。

辨證要點

1.肝經風熱證

頜面部皮膚和口腔黏膜半側紅腫,局部為帶片狀紅色斑丘疹,很快轉為綠豆或黃豆大小水皰,瘋壁緊張集簇成群。伴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小便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數或弦數。

2.脾胃溼熱證

頜面部皮疹淡紅,皰壁鬆弛,水皰密集成簇,串串如珠,水皰潰後滲液,糜爛,損害位於半側上顎、舌、齦、唇等處,可見成片糜爛,有燒灼痛。伴納呆腹脹,大便漉,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而滑。

3.氣滯血瘀證

常見於年老體弱或素體陰虛、血虛、氣虛之體。患帶狀皰疹後,患處腫脹,基底暗紅,皰液混濁為血水,疼痛劇烈,病損癒合緩慢。伴頭昏目眩,疲乏無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甚至舌下青筋粗大,舌苔白,脈弦細。

1 肝經風熱之帶狀皰疹

譚某,男,58歲,農民。2009年9月9日初診。

訴右側面部及口腔內疼痛7天,發皰潰爛5天。1周前因過度勞累後右側面部及右側口腔內疼痛不適,繼而紅腫起小水皰,影響進食及言語,今來診求治。

檢查:外觀痛苦面容,右側面頰皮膚紅腫,上有成簇小水皰,部分已破潰,口腔內右側顎部大面積糜爛,部分牙齦也紅腫,病損限於右側,不超過中線。伴右側頭痛,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診斷:帶狀皰疹。

辨證:肝經風熱。

治則:清肝火,祛風熱。

選自擬方:龍膽草10g,夏枯草15g,梔子10g,柴胡10g,黃芩10g,防風10g,金銀花15g,生地黃15g,連翹10g,蟬蛻5g,大青葉10g,牡丹皮10g,甘草5g。7劑,日1劑,水煎服。局部外搽季德勝蛇藥片(將藥片適量研末,丁卡因調),或選用阿昔洛韋軟毫交替塗搽。中藥愈瘍漱口液(自制藥)含漱,日4~5次。

9月16日二診:病情好轉,面部水皰逐漸乾涸,開始結痴,口內糜爛疼痛明顯減輕。原方去龍膽草、梔子,7劑,日1劑,水煎服。外用藥同前。

9月23日三診:自覺症狀基本消失,右側面頰結痴癒合,右側顎部及牙齦紅腫糜爛基本痊癒。觀察1年,未見覆發。

2 脾胃溼熱之帶狀皰疹

汪某,男,26歲,工人。2014年5月10日初診。

訴左側面頰及左側舌部灼痛5天,起水皰3天。5天前因加班熬夜後感左側面頰及舌部灼痛,腫脹不適,當地診所診為口腔潰瘍,服消炎藥(藥物不詳)症狀不減,特來求治。

檢查:左側面頰見密集成簇水皰,沿該側三叉神經第三支成帶狀分佈,左下唇及口角區也有類似病損,部分已潰破流水,口內黏膜尤其該側舌腹部見不規則糜爛面,表面有黃白假膜覆蓋,不超過中線。伴不思飲食,口渴不欲飲,小便黃,大便溏,舌緣有齒印,苔白膩,脈滑數。

診斷:帶狀皰疹

辨證:脾胃溼熱。

治則:清熱利溼,兼以祛風。

選自擬方:茵陳10g,滑石15g,黃芩10g,生地黃15g,黃連5g,梔子10g,金銀花15g,大青葉10g,防風10g,薏苡仁15g,淡竹葉5g,牡丹皮10g,甘草5g。7劑,日1劑,水煎服。局部外搽季德勝蛇藥片(將藥片適量研末,丁卡因調)或選用阿昔洛韋軟膏交替塗搽。中藥愈瘍漱口液(自制藥)含漱,日4~5次。

5月17日二診:病情好轉,左面頰及舌部灼痛明顯減輕,局部充血減退,成簇水皰逐漸收斂乾涸,仍不欲飲食,上方去梔子、黃芩、滑石,加石斛10g。7劑,日1劑,水煎服。外用藥同前。

5月24日三診:左面頰水皰結痴癒合,左舌腹部糜爛面消失,但感病患部位麻木癢痛,上方加蟬蛻5g。日1劑,水煎服,直至症狀消失。

心得體會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曰:“甑帶瘡者,纏腰生,狀如甑帶,因以為名。”《醫宗金鑑》曰:“蛇串瘡有乾溼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此屬肝、心二經風火。”蛇串瘡,溼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幹者多痛,此屬脾、肺二經溼熱。”其認為發病與肝、心二經風火,與脾、肺二經溼熱有關。據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症狀表現,更多與肝、脾關係密切。情志內傷,肝氣鬱結,鬱而化火,火熱上蒸,復感風邪;脾胃溼熱,循經上蒸,復感風邪。因此,火毒內蘊,感受風邪為本病病機特點。

治療時,無論清肝瀉火,或是清脾洩熱,必須兼以祛風,使臟腑火熱得清,風毒之邪以除,疾病方能痊癒。治療本病所用龍膽草,味苦性寒,不宜過服,過則傷胃中升發之氣。凡氣虛、血虛、胃虛脾弱、無溼熱實火者,當慎用,甚至忌用。

本病局部使用季德勝蛇藥片和丁卡因前者為治療毒蛇咬傷之要藥,具很強清熱解毒作用,後者為表面麻醉劑,將藥片適量研末加入丁卡因調勻外搽,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痛效果,尤其對於局部疼痛劇烈者,療效顯著。

中醫口腔科特色經驗

  

《李元聰口腔疾病中醫診療心得》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分從醫心得、辨證心得、治法心得、用藥心得、用方心得、診療心得六部分介紹。基本上涵蓋了李元聰教授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40餘年的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書末附有李元聰教授近20年所撰論文摘要和方劑索引。本書以心得體會為主軸,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如複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舍格倫綜合徵、灼口綜合徵、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以及口腔癌術後的中醫藥治療等從整體出發進行辨證治療,克服了單純西醫治療所帶來的療效不穩定和毒副作用,從病種和內容方面所佔比重較大,突出中醫中藥治療這些疾病的特點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