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塊錢能買到什麼?
能買到一大瓶用半年都用不完的洗髮膏,能買到十桶讓你足夠喝上一個月的礦泉水,能買到十幾斤各式各樣新鮮的綠色蔬菜。
當然,79塊錢也能買到一支“話題”眉筆。不過,人們會對這樣一支眉筆的性價比產生質疑,並引發巨大的輿論風波——它或許不是當代年輕人對於79塊錢花銷的最好選擇。
又快到雙11了,在這個意味著瘋狂的購物日裡,當代年輕人卻更多開始理性消費,討論起商家優惠展現出的誠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逐漸遠離那個流行金錢崇拜的“小時代”。
如今的他們,精打細算,不放過任何生活的折扣;他們極簡人生,開始投向簡單與有序。他們之間的攀比,從比較誰過得更貴更精緻,變成了比誰過得更實惠。
可以買貴的
但絕不能買貴了!
“我已經是一個不看折扣攻略就不會買東西的人了。”
剛剛工作的小余,是“反向消費”之風的堅定執行者。所謂反向消費,是一種更注重性價比與實用性的消費。比起花裡胡哨的裝飾性,與高昂的價格帶來的高質量錯覺,當代年輕人更加相信真實的消費需求,以及,他們的理性。
小余大概從兩年前開始頻繁光顧各大社交平臺的省錢攻略,對她而言,那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有很多省錢小技巧,比如平臺的金幣、優惠券都可以省錢,再疊加補貼或者會員優惠,買東西會更便宜。”
跟著各種攻略一步一步來,當小余在付款界面看到具體優惠多少錢的時候,她體會到了一種巨大的快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小余一樣,從省錢中享受愉悅感,並將其看作一場持久的競賽。他們熱愛與熟悉互聯網,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擅長蒐集與分享信息。他們挖掘出那些更有性價比的產品,鑽研更方便的省錢之道,樂於參與“誰更便宜”的比拼,並在打敗其他網友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感。比起“摳門”,他們更願意將這種生活方式定義為“智慧”。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種充滿性價比的處事之道,是一種聰明的生活方式。
拼多多和1688開始成為很多年輕人常用的購物平臺;豆瓣、小紅書的省錢帖子成為日常必逛之地;甚至有些人在買書這件愛好上,也轉變了思維,開始喜歡用多抓魚、孔夫子網等二手平臺。因為他們發現,看舊書和新書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取多少知識,而購買舊書省下來的錢,還能再多買幾本書。
不過他們大多也曾有過被“即時消費主義”蠱惑的時刻。小余說,她剛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可以獨立支配手中的錢,幾乎每天都要花二三十塊錢買一杯奶茶,晚上睡覺前最大的愛好就是逛淘寶,買一些貴但是不實用的好看裝飾品,但事實上,它們的命運,是來到宿舍之後就被壓到儲物箱裡,很少有公開露面的機會。
那時候的消費,更多伴隨著不成熟的感性,帶來的是即時的、速食的快感,而這種快感之後,卻因為無用,催生出了更大的空虛。
“我想現在,我只是更理解了媽媽輩是怎麼買東西的。”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帶她去菜市場買菜,面對媽媽毫不留情的砍價,她總是覺得很尷尬,現在她反而理解了這種行為。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逐漸明白了,一件東西的價格,應該匹配它的用處,而不是它的模樣。他們更堅信自己的需求,不會再被視覺輕易地迷惑,然後將自己寶貴的錢包掏空。
這種理念的滋生,遏制了消費的多餘增長。有時候在等待折扣出現的時間裡,人對商品的渴望逐漸消失,直到降為零。“當你享受過划算,你就不甘心接受普通的價格了,最後,它會毀滅你的消費慾望。”小余說,因為沒看到划算的零食攻略,她已經至少兩個月沒買過零食了,這導致她的體重減少了三斤。“嗯,也許,反向消費,還有減肥功效吧。”
那些便宜又好使的體驗
年輕人都要了
除了精打細算,注重消費的性價比,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消費獲得的體驗感,也更加重視。他們用極其敏銳的嗅覺,發現了以往年輕人很難觸達的消費方式,積極地向“將省錢刻在骨子裡”的中老年一輩學習。
有人報名夕陽旅遊團,和大爺大媽們遊山玩水,享受獨有的便利與優惠;有人找到自家附近的社區助老食堂,即使是在大城市,也能吃上便宜實惠的早午餐;有人甚至還專門去報名老年人愛去的廣場舞培訓班,提前幾十歲過上了悠閒自得的退休生活……
在小紅書上看到人們推薦去吃社區食堂,並積極在實踐中響應的阿瞳,就是跟風人群中的一位。平日在北京國貿打工的她,坦誠自己之前完全陷入了高價消費的漩渦,高端的工作環境,漸漸模糊了她對於花銷的概念,蠶食著她對於性價比的認知,而她意識到,她本來就不屬於那裡。
住在離國貿兩站地鐵的勁松社區的她,聽朋友推薦勁松有一個社區食堂,價格實惠,深受打工人和中老年一輩的喜愛。阿瞳從一個月之前開始在那裡解決自己的早午餐,花10塊錢買滿滿一份熱騰騰的鮮肉小籠包,再花3塊錢來一碗八寶粥,十幾塊錢就能讓自己吃到撐,阿瞳久違地找到了“正常”的感覺。
社區食堂的裝設雖然很普通,但讓阿瞳這樣的打工人吃得很踏實,她不用在裝飾精美但食物一言難盡的餐廳裡,佯裝自己吃得很舒服。她久違地體會到“花錢花得值”是一種什麼感覺。
跟著媽媽一起參加老年旅行團的Alice,也有著相似的感悟。由於工作性質比較特殊,Alice和同齡人的假期總是撞不到一起,所以很難找到同齡朋友一起出門。前段時間,她跟著母親一起參加了老年人旅行團,15天的時間,幾乎把新疆著名景點全逛了個遍,總共花了一萬四,Alice覺得十分划算。
叔叔阿姨們旅行經驗非常豐富,什麼東西都準備很全,比如藥啊,一次性手套,小刀,什麼都有。”
甚至他們還會帶菜去,中間路途到了沙漠公路,有幾頓飯吃得比較艱苦,Alice在新疆買了饢餅,就著阿姨們贈予的醬瓜和梅乾菜,吃得很開心。作為85後的Alice,笑稱自己少走了幾十年彎路,直接開始體驗退休生活。
這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新選擇。他們開始摒棄徒有其表的產品體驗,不想再為構造出的“附加價值”花錢,他們想要的是真切又充實的人生體驗,而不是表面花哨的假性高潮。
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多的快樂,甚至還能從中得到浮躁之外的寧靜與安逸,這也許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向中老年人消費習慣看齊的重要原因。
阿瞳說,她會一直在社區食堂解決自己的早餐,直到把那些菜吃膩了,再去挖掘新的實惠餐廳;而Alice表示之後還會踴躍參加類似的老年旅行團,省事划算又充滿歡聲笑語,她沒有理由不去。
長久的
才是最好的
在年輕人們瘋狂卷誰更窮,誰能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服務與體驗的同時,長期主義的消費理念也在悄悄滋生。買能長期使用的物品,即使貴,也比那些買來就不用的便宜貨好,他們認為這也是一種省錢的超級方法。
在雲南某企業上班的mumu,這兩年就經歷了消費觀念向“長期主義”的巨大轉變。上大學甚至剛工作那會兒,她花錢屬於典型的大手大腳,想要什麼就會馬上去買,不會考慮東西是否適合自己,價格能否承擔得起。她幾乎不會錯過任何當季的奢侈品新款,即使它們不好看,不適合自己,她也會去買。
當時就是覺得花錢去買這個舉動,就會讓我很快樂,像是被消費主義洗腦了。”
很多時候,mumu心裡很清楚,一些花大錢買來的東西並不實用,也不適合自己,但即時消費的慾望,與莫名的虛榮心,還是讓她頻頻下單,收不了手。
轉變是這兩年突然發生的,mumu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期,被裁員,親人去世,和男友分手,很多事情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出現,她整個人都陷入了不安與失落。她突然意識到,很多外物並不能給自己任何的安慰,只有提升自我,做到內在真正的強大,才能抵抗一切未知。
從那之後,mumu減少了購買華而不實的裝飾性用品,也很少再買新穎但不適合自己的名牌服飾,而是將錢投資在那些各方面都挑不出錯,可以長期使用的滿分商品上。3000塊錢買來的掃地機器人,在家裡已經兢兢業業上班了兩年,它是mumu想到這幾年買得最值的東西之一。
像mumu一樣,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踐行長期主義消費。與其花很少的錢,隨便買一些用不長久或者會被潮流淘汰的東西,她們更願意精心挑選一些能使用很久,陪伴自己很久的保值物品。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節省開支、理性消費的有效方法。她們對未來規劃考慮得更加長遠,不再只貪圖此時此刻的享樂,而是把目光投向更久之後的生活,甚至是退休後的日子。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最好的告別》,講的是人在衰老之後,如何面對身體的病痛。我會想,如果我退休之後,我的花銷怎麼辦?我需要提前預支多少錢?我現在就想把那些錢存夠。”
現在的mumu,和很多奉行長期主義的年輕人一樣,不會因為“自己擁有什麼,別人沒有什麼”而感到快樂,她們更專注自我的長期規劃,並因此感到人生變得井井有條,充滿幸福感。
mumu說,現在聊起“幸福”,她腦海裡最先浮現的畫面,是在一個下午。陽光特別好,她一個人獨自在家裡坐著,透過窗戶,望向外面的藍天,好像那一刻,她和大自然產生了連接。
歡迎投票
撰文 安然
插畫 Ys
編輯 Sissi Hua
排版 良樂
校對 Jiayi Cui
先生推薦
為了解決精神內耗,年輕人開始“斷親”
做AA制情侶一年後,我們差點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