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從大廠辭職,她以中國美學慢跑時尚江湖

40歲從大廠辭職,她以中國美學慢跑時尚江湖

#Green Creativity綠色創造力

本土箱包品牌“Songmont山下有松”在線上的銷售不斷創造著破億的神話,但其主理人付崧卻一直堅持“慢”哲學。

和大部分創業者不同,付崧奉行長期主義——緩慢地、堅持長時間地去做一件事。在付崧看來,“慢是比快更為寬闊的詞彙,如同攀登之於翻山,跬步之於遠行”,翻山的十年間,她創立的箱包品牌“Songmont山下有松”在快時尚的消費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她說自己所做的,是跟隨了心的聲音,沿著賽道向前,與未知交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女性在時代與時間面前展現綿長女性力的故事。因為故事的主角在創業時40歲,高齡產婦,職場前景尚好。

 1 

無關快慢,跟隨內心去冒險

故事要從2020年,付崧40歲那年開始,她辭去知名互聯網公司Google UI設計主管一職,從互聯網跨入時尚產業,在北京創業。她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自己創立的品牌山下有松,想大幹一場。

山下有松於位於北京近郊的工作室,

整體設計以清淺木質感色調,配以齊整幾何型結構

付崧創立箱包品牌純屬偶然。2013年,彼時在Google上班的她常常一早跟美國同事開網絡會議,每天都得帶著一臺15英寸筆記本電腦,她特別希望能買到一個好看又能裝的隨身包袋。

那時候,市場最常見的是IT工程師的標配——黑色雙肩電腦包,她很不喜歡,屢次苦尋,都難以找到心中時髦又輕盈的電腦包。最終,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付崧為自己設計,起草了設計圖,和母親付玉蘭花了一週多的時間一塊縫製了一隻嵌有刺繡的祖母綠托特包。

付崧與母親一起縫製的祖母綠托特包

那一天,付崧將喜悅的心情和用心而造的包袋記錄在朋友圈裡,沒想到,在社交網絡意外收穫了眾人的點贊和認可,那些正向的反饋讓她一掃因產後抑鬱的陰霾心情,後來,付崧在採訪中回憶:“就像在黑暗的屋子裡突然出現了一束光,對我來說,就是救命稻草。

接下來,蜂擁而至的是來自友人們的訂單,她開始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不知疲憊地去完成大家喜歡的東西”,一時之間,手工做包袋成了她最大的愛好,也讓她意識到,“或許,我可以試著做一個自己的品牌”,這也成了山下有松揭開新篇章的伊始。

她說起40歲開闢新職場是個冒險的決定,但走到這一步,必須如此。

“確實,我之前的工作蠻有幸福感的,可以做10億用戶的產品,公司抗風險的能力稍微強一些,又擁有國際視野。當時,我決定辭職,很多人不太推薦我這麼做……雖然工作穩定、被人羨慕,但那種生活好像能一眼望到頭,我能猜想到未來十年的自己在過什麼樣的生活。”

山下有松去到山西古建築之地拍攝品牌大片

“再回想到小時候在信息閉塞的小城看到時尚雜誌的心情,這一切都促使我想去追逐兒時想要的東西,想讓自己的未來充滿更多的未知,因為只有你熱愛這件事情才能長久地堅持下來。其實,我是跟隨了心的聲音。

付崧這種關乎人生下半場的抉擇,跟社會普世價值觀的快慢無關,反而跟內心的節奏緊密相關。創業邁入第十年,她調侃自己每一天依然過得忙亂,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困難,每天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她借用張愛玲的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創業就是這樣,不斷出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陸陸續續會出現一些收穫。有時候是驚喜,是一種收穫未知的體驗,這是整個創業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像在拆盲盒,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2 

“慢美學

付崧和聯合創始人、亦是她的先生王捷來自山西,對故鄉充滿著濃郁的記憶與情感。多年來,他們的設計從未迎合過瞬息萬變的流行趨勢,反而放緩節奏去體察生活,從日常熟悉的事物中汲取靈感,在充滿禪思的東方哲學裡凝練精髓,慢慢雕刻出品牌別具一格的DNA。

付崧和聯合創始人、愛人王捷在工作室的一角,

在這處空間內佈滿了品牌標誌性元素——松

從山下有松推出的十週年紀錄片便能窺見一斑:鏡頭對準了蜿蜒磅礴的黃河、粗獷敦厚的黃土高原和瀰漫著時光質感的古建築,這些充滿人文質感和時間肌理的山河風土,在後來的設計裡,被他們巧妙轉化成新的語言。

動畫導演陳蓮華為山下有松製作的十週年

動畫短片《尋松》部分截圖

山下有松十週年藝術展「翻山·尋松」現場

就像標誌性的雲吞扣設計,承載著對黃河的想象,寓意生生不息的河流和宇宙。

以中國美食雲吞、黃河為靈感的雲吞包

屋簷包提煉了山西古建築南禪寺的屋簷形制,在設計中用現代語言再現了出來,共同無聲地講述著人與情感有關的故事。

以山西古建築為靈感的屋簷包

“山下有松的內核是真誠地以用戶為導向來做產品,以及如何極簡化來自中國的美學。”付崧說。作為事業和生活中的最佳拍檔,付崧專注設計那些在她看來好看又好用的產品;而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執教多年、創立“身外之物”的王捷則負責如何抽象化傳統中國美學,讓其現代化。

兩人分工明確,搭檔默契。

付崧常常一再複述“好用”這個詞。她把好用看得很重,“能夠長時間陪伴用戶,在陪伴用戶的過程中,考慮到它是否百搭,是否有辨識度,是否適用於每一個使用場景”,這是她在意的事,也是設計包袋的原則。

山下有松十週年藝術展「翻山·尋松」現場

付崧擁有16年外企一線設計師工作經驗,負責設計產品Gboard在世界範圍擁有12億用戶。過往的職場經驗和訓練出的互聯網思維都讓她明確知道:“一定要以用戶為中心。”這個觀念幾乎貫穿了山下有松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


“我們希望做一個為大眾服務的品牌,不只是為小眾。這是互聯網的基因,互聯網總是希望能夠為世界更多的人服務。”互聯網的核心是口口相傳,回望山下有松走過的成長路徑,幾乎也是如此。從一批少量的天使用戶裡慢慢起步,不斷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真實正向反饋後,它逐漸吸引到更多有著相同特質的人前來。

山下有松去到山西丁村探訪非遺文化

付崧一直習慣給自己設計的產品覆盤,不斷地內測。誕生已四年的經典系列菜籃子包,迄今仍在修改。為了設計一款軟而不塌、解放雙手的包袋,她修改過不計其數的方案。

不斷迭代的菜籃子包

她時常深夜刷社交網絡,讀用戶發佈的真實反饋,再根據用戶反饋迭代產品。“考慮新的顏色、材質、比例,或讓菜籃子變得再輕一點。如果每年都輕50克,十年下來也會輕了很多,它總是可以變得更好。”

付崧承認自己是一個非常挑剔的人,挑剔的性格會造就她不斷去優化。

“設計來源於對日常的不滿和需求,這算是一種驅動力。”付崧說,“人只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他人,所以,我會不斷向內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不斷修正,也不斷變化。”

“為什麼每個品牌不同?是因為每個品牌的主理人不同,品牌是她的個性使然,也是她個性的延展……你成長的環境會決定你的世界觀,世界觀會決定你喜歡什麼,你就會把你喜歡的東西轉換成另外一種形式,即品牌的形式。做品牌,就是一種自我表達,透過你的自我表達去尋求更多的人認同你。這個時候,就看我們能不能做到特別的、讓人記住的表達。

除了工作以外,付崧唯愛植物,在工作室的不同空間內

都能隨處看見她種植的植物

她從一開始就很清晰自己將要去往的方向。“包一直不是一個簡單的功能性容器,還是承載著情感與記憶的物件。包的款式的變遷,需求的變遷,不僅藏著個人的成長曆程,也體現出一段社會歷史的變遷。”

她和背後的團隊想去實現的是:做一個蘊含東方哲學的、影響世界的箱包品牌。

 3 

慢的溫情

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付崧從小喜歡畫畫,腦子裡有無數天馬行空的想法,喜歡設計一些小玩意。

這種對手工的痴迷能追溯回老一輩人的影響,付崧的姥姥是民間手藝人,不識字,但愛琢磨,一雙巧手製作出來的虎頭帽在家鄉遠近聞名。

付崧姥姥在山西老家中做虎頭帽

母親付玉蘭是退休近20年的工程師,擅裁縫,總能把付崧在圖紙勾勒的假想化為現實,後來,她成了山下有松的零號員工。在品牌剛剛起步的階段,崧媽集結了山西省萬榮縣裡望村裡一群擅長手工藝活兒、平均年齡超過六旬的姐妹組成“姥姥團隊”,拿出一針一線的巧活兒來幫助生產製作包袋。

付崧母親付玉蘭在山西老家中手工做包袋

隨著品牌逐漸擁有了呈規模的專業化製作團隊,“姥姥團隊”並未功成身退,反而從一線的手作包袋轉向幕後,從事維修和小件產品的製作。

在認真討論包袋製作的“姥姥團隊”

年紀大了不一定就得閒下來,倘若擁有熱愛,依然可以擁有更廣闊的人生選擇。付崧試圖提供這樣一種現代的女性生活範本。

“剛開始的時候,我媽媽找到的這群人都是熱愛手工的人,會納鞋底、做嬰兒帽和中式盤扣……她們在一起的時候,很少說家長裡短,常聊工作,討論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看見她們一塊討論的感覺,我彷彿看到了Google工程師在解決問題的畫面。

在認真討論包袋製作的“姥姥團隊”

在她看來,能把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人集結在一起,這種精神的力量會一直激勵自己並且持續到現在。

當加速度成為無數創業者錨定座標的軸心,付崧卻有意慢行。山下有松今年只推出一個系列,產品的更新頻率相對緩慢。她介紹到產品研發的速度沒有因消費者的需求改變週期,依然保持以前的節奏。

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產品研發週期從原先的180天變成300天,每一個打樣的款經過200次的設計稿後才會去打版。打版需推敲50次左右,最終需要經歷無數次內測才能上市。”

主理人王捷位於山下有松工作室露臺空間

創業以來,付崧和王捷有意選擇慢一點的方式。

“每一個國家都有走得快的時候,我們正處在快的階段,但如果往前推,會發覺在中國傳統的美學和哲學裡,最重要的是農耕文化的二十四節氣,它快不了,必須按照自然法則來跟自然協作才能做好事情。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從這兒來的。”

在王捷理念裡,他們做了中國的品牌,吻合這種傳統精神,才能更長線地從中獲得支持,也能做得更精確一些。

這是主理人王捷打造的待客區,

室內的音響、沙發都是他親自去淘的

急性子的付崧承認自己常常著急,能做的是從動作上去彌補。“作為商業品牌,我們需要投資回報。但你面對心裡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不要擰巴。如果因外界都很快,我不得不快,這樣的事只能短期做,如果長線去做,會很難受。心跟你想要做的事情在大方向上儘量統一,才能持久……也許,快可能是常態,但它不是永遠的狀態。我們只需要去解決用戶在慢的時候的狀態就可以了,不可能有品牌會解決所有的問題。”

並且在付崧的消費觀裡,她喜歡買少而精的東西。“所以我會告訴消費者不必買那麼多,而是買需要的,買使用時間長的,這也是一種環保行為。對物質的慾望低一點,去感知每個物質帶給我們的喜悅會更多一點。”

從山下望松到翻山見松,步履不停的十年,從未登頂。“攀爬了十個小山丘,才發覺有一些被雲層遮住的山丘尚未抵達,在即將到來的歲月裡,我們想去看一看。”

出品

Green BAZAAR

芭莎文化創新部

總編輯:沙小荔

出品人:董雲燕

監製:徐寧

編輯:Rita Hu

撰文:許璐

人物攝影:餘秉強

編輯助理:鄧鈺璇

合作

[email protect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