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黃帝內經·寶命全形論篇》
再往後叫做“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也就是說還有還有一個層次,叫做能掌握八風的變動和五行的盛衰,這就是更具體了,八風指的是乾坎艮震巽雷坤兌,這指的就是八卦八個方位。(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五勝更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這樣一個循環的道理。
再往後叫做“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這種能徹底領悟虛實變化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也就是這個人他既能掌握八風的變動,還有五行的盛衰,也就是說這些人對於傳統文化,陰陽五行,八卦九宮,這些都非常熟悉,他就有獨到的見解,境界能達虛實之數,能知道虛實變化。
達到這個境界之後就怎麼樣?叫做“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其實是很微小的病變。呿指的是打哈欠,吟指的是呻吟,古人經常說吟詩作對的吟,其實他的嘴是不動的,他慢慢的在身體裡邊發音,吟詩是一個低聲的吟唱的概念。對應到身體上來的話,就是人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聲音,有的是哎喲,有的是難受的那種感覺,這種是代表著不同的疾病在身體上的反應,這種細微的反應,都會怎麼樣,叫做秋毫在目,能一目瞭然的知道這個人是什麼病。
岐伯就回答黃,黃帝說,我要想為這些老百姓治病,怎麼辦?(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岐伯就告訴他,整體你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識結構,首先你要知道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人相應道理,同時你還要應四時之萬物,知十二節,然後不失四時,然後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虛實之數,就告訴黃帝你得學會這些自然界的這些規律,這些規律它有一個節奏,有的是以陰陽,十二節為節奏,有的是八風,有的是五勝,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進行詳細的研究,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傳統文化的核心方法論,它不僅是適用於中醫學,古代的建築學,還有水利、天文、地理都會用到,那就是陰陽五行,河圖洛書這樣一套思維模式,其實就是它的核心方法論,這個掌握了之後就非常容易,這就是像拉鎖一樣,一下就全都鎖上,一下就全都拉開了,其實它就是一環一環相扣的。
咱們在這裡學《黃帝內經》其實某種意義上也是非常系統的在學習核心方法論,學了核心方法論之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你再看其他的傳統文化的這些書就很容易看懂了,這就是我們學習《黃帝內經》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