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血管堵了靜悄悄?身體有這2個異常,十有八九是血管堵了!拖久了大病小病齊上門

誰說血管堵了靜悄悄?身體有這2個異常,十有八九是血管堵了!拖久了大病小病齊上門

俗話說,“血管堵,百病生”。此言確實不虛。

人體的血管,好比條條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一旦發生堵塞,便很容易引起“交通癱瘓”。

血管作為人體血液的運輸通道,一旦堵了,血流就會變慢,身體器官就可能出現缺血,這樣勢必會引起各種不適,大病小痛也隨之而來,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那麼,血管被堵究竟會導致哪些疾病呢?

血管一堵,百病叢生!

我們的血液流動到身體各處,都是靠血管輸送,特別是動脈。動脈的內壁柔軟,富有彈性,使血液流動順暢。
一旦血管堵了,最常見的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血管硬化、狹窄後血流變慢,心臟、大腦、腎以及四肢必然會受影響。

更危險的是,血管內壁中不穩定的斑塊破裂或脫落,並在短時間即可形成血栓。血栓隨著血流運動,會造成血管突然堵塞。


堵塞如果——

發生在心臟,會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發生在大腦,可出現腦血栓、腦梗死(俗稱中風);

發生在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發生在腎臟,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發黑、疼痛、壞死、潰爛等。



雖說血管堵塞早期較難察覺,但並非完全無跡可循,只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了而已。如果你遇到以下2種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

身體出現2個異常,多半是血管堵了!


腿腳發麻、跛行


  • 發麻:當人體血液中有血栓,四肢會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因此,如果突然感到腿疼、有壓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大家務必要提高警惕。

  • 間歇性跛行:如果血管堵塞加重,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僅行走數百米,就會因腿腳疼痛而停下來,需要休息一會才可以緩解。這是因為,血栓會引起供血不足,導致肌肉痠痛。

簡而言之,腿腳發麻、跛行,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的徵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與腦梗死(簡稱腦梗)、心肌梗死(簡稱心梗)一樣,同屬血管硬化性疾病,只是發生的部位在下肢。

在早期,患者會感覺到腿腳發涼、發麻;進展到中期,就會出現上文所述的間歇性跛行;一旦病情延誤到晚期,患者就算不走路也會疼痛,每天都能抱膝而坐,夜不能寐;到了終末期,下肢會出現潰爛甚至壞死,最後只能截肢保命。

因此,大家出現上述徵兆時,千萬別以為是小事就忽略了,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下肢動脈硬化的發生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曾發生過腦梗或心梗的人,發生該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

因此,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得過腦梗或心梗的人尤其要多留心。

突發勞累性胸痛


此處所說的“胸痛”是指突發性的胸痛,這通常是因心肌血管出現了狹窄阻塞,血液不暢所致。

當冠狀動脈或主動脈出現堵塞時,就很有可能導致慢性心肌缺血,進而引起突發性的胸部心區不適,或者一側肩膀、手臂不適,有壓痛感。


這種突發性的胸痛具有“動痛靜止”的特點,多發於勞累、運動或夜間,休息不動後疼痛就會緩解或消失。

一旦胸痛發作頻繁,還伴有不明原因的乏力、頭暈、噁心嘔吐等,常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保護血管,做好4件小事!

1、調整飲食

高油、高鹽、高糖等“重口味”炮製出來的飲食,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負擔。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少吃煎烤油炸類食物。


此外,多喝水有助於降低血液的黏度,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預防血栓形成。建議成年人每天應補充1500~1700ml的水。
2.堅持運動
堅持適度的運動,不但可增加脂肪消耗,減少體內膽固醇沉積,降低血脂,加速血液循環,還能把血液中的“壞”物質代謝掉。

像慢跑、散步、柔軟體操、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3.遠離菸酒

菸酒是血管的“剋星”。


有研究發現,長期吸菸會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形成;過量飲酒則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可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從而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遠離菸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遠離二手菸。
4.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也是一種不錯的防病手段。

建議有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家族病史人群、絕經前後的女性、“三高”或肥胖人群、生活習慣不良或壓力大的人群,以及沒有任何症狀的6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管篩查(如動脈超聲或血管造影)。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考考你眼力!

下面哪個水桶會最先裝滿?

編輯:李所當然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