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後,小心飲食不當加重病情

中醫書友會
第345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不同食品有其不同陰陽屬性可以補益或損害不同臟腑功能,尤其是在人體生病時候更應該選擇合適的食物,否則會導致疾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長。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病人飲食宜忌的中醫觀
作者/朱曉娟  張玉蘭

一、常見飲食分類及屬性

不同食品有其不同陰陽屬性,可以補益或損害不同臟腑功能,即所謂“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常見食品特性如下。

  • 肉食類:包括牛羊豬雞魚等動物及其內臟

牛肉補脾胃益氣血;羊肉益氣血,溫中暖下;豬肉滋肝陰,補腎液;雞肉補肝腎。中醫認為動物內臟可以補益相應的人體內臟,即以髒補髒。比如動物肝可養肝滋陰明目;動物腎多可補腎。

  • 五穀類:包括米麵豆類

粳米生津明目;玉米、高梁皆益氣養血;小米和中解煩益腎;黃豆健脾寬中,潤燥利水;綠豆清熱瀉火。

  • 蔬菜類:包括各類蔬菜、菜瓜

白蘿蔔消食下氣利五臟;胡蘿蔔健脾化滯;冬瓜清熱解毒,利水消痰;南瓜補中益氣;絲瓜清熱化痰。

  • 瓜果類:


包括水果、堅果(如果核類種子)和非菜用瓜等,如蘋果、梨、蓮子、桑椹、西瓜、甜瓜等。

其中蘋果性平和,補脾胃益津氣;清熱化痰,生津潤燥;桔子開胃理氣,止渴潤肺;蓮子養心益腎,補虛損;桑椹補肝益腎,明目聰耳;胡桃仁補腎固精,養心滋陰;龍眼肉益心脾,補氣血;西瓜清熱除煩止渴。


在疾病過程中,要有選擇地服用以上食品,還要有選擇地避免以下食品。即辛辣類,生冷類,油膩硬固類,發物類等食品,其特點為:

  • 辛辣類:包括蔥薑蒜、花椒、辣椒、酒等。

性辛熱,少則通陽健胃,多則生痰動火,耗散氣血,故陰虛陽亢之體及患有血癥,溫病、痛腫瘡瘍者忌服。

  • 生冷類:包括瓜果和生冷蔬菜。

此類食品性寒,可以清熱解渴,但又損傷脾胃。故虛寒體質及腸胃病者如腹痛、嘔吐、洩瀉者忌服。

  • 油膩硬固類:包括動物油脂及油煎的硬物。

其質滑潤,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堅硬不易消失,故外感、黃疸,洩瀉及老幼體弱者應禁忌。

  • 發物類:包括香菌、磨菇、南瓜、公雞、豬頭肉及魚蝦等。

多為生痰動火助風之品。故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病人禁忌公雞、豬頭肉;腸胃病者禁忌南瓜;腫瘡瘍病人禁忌香菌、磨菇、冬筍。


二、常見疾病飲食宜忌

疾病過程是人體陰陽失調過程,利用不同飲食的不同陰陽屬性,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例如:感冒發熱是邪在肺胃,常不思飲食,此時宜吃爛軟的稀飯麵條,可以補液體,助發汗。而辛辣、生冷油膩硬固類食物應少食。

  • 咳嗽哮喘

本病在肺、脾、腎。應少食肥甘厚膩,以防化溼生痰,少食辛辣生冷,以防損傷脾胃,少食發物,以防誘發疾病。應多吃清淡、柔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品,如稀飯爛面爛菜等。

  • 胃疼嘔吐洩瀉

邪在胃腸,應食柔軟清淡食物,特別是稀飯。宋·張杲在《醫說》中指出:粥能暢胃生津液,食粥之後,滋補之氣柔膩且細。對嘔吐洩瀉病人,粥可以補液。此外湯麵條,雞蛋菜湯等亦能補脾胃津氣。辛辣生冷油膩硬固類食物傷脾胃,應少食用。

  • 黃疸

黃疸多為肝膽溼熱,故禁食肥甘厚膩,以防生溼生痰化熱,另外黃疸溼阻中焦,脾失健運,氣血化源不足,宜補充營養,培植正氣。多吃有營養而不滋膩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澱粉類食物。

  • 水腫鼓脹

大多肝脾俱病,水溼內停。因食鹽有凝澀助水之弊,故臨床上予以低鹽或無鹽飲食。正如《沈氏尊生書▪腫脹源流》所述:“先令卻鹽味,厚衣襲”。飲食宜平淡,營養豐富,少食辛辣、生冷、油膩硬固類食物,以免傷脾胃。禁食發物類。

  • 消渴

消渴主要因燥熱偏盛,陰津虧耗。飲食不可過飽,以防氣盛為火,一般以適量米類、配以蔬菜、豆類、瘦肉等為宜。禁忌辛辣,以防生痰生火,禁發物。

  • 眩暈中風癲狂癇證

此類病大多有痰作崇。特別是中風病人,大多長年嗜食肥甘、生痰生溼,故應少食肥甘厚膩。忌辛辣以防痰溼化火;禁發物,特別是癇證。

  • 虛勞

多脾胃或脾腎虛弱。宜食營養豐富食品,如肉、蛋及豆類食品、水果等補益。但須防油膩甜滯太過,阻滯脾胃。少食辛辣生冷,防傷脾胃。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文摘自《甘肅中醫學院學報》丨作者/朱曉娟  張玉蘭丨薦稿、編輯/閆奇峰、居業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