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把不同種類的糧食放在一起熬煮,營養充足、香氣四溢、口感豐富,合理的水米配比,使粥熬得濃稠又易於消化。
因此,在傳統醫學萌生之初,粥也常被當做藥物來使用,輔助調理身體。
滋養身體常飲粥
經常喝粥,有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
但是,僅喝一碗白粥可能有點單調,最好給它“加點料”,下面推薦幾款適合冬季的養生粥——
三種粥不宜喝
太燙的粥
剛盛出來的粥往往都比較燙,但很多人都吃的很急,總是三下五除二地往下吞。如果喝多了滾燙的粥,可能會傷了食管,招來癌症。
醃菜配粥
醃菜中的鹽分含量都比較高,長期食用不僅可能誘發高血壓、損害胃黏膜、加重心臟負荷、使人發胖,還會增加老年痴呆的發生風險。
喝粥可以搭配一些新鮮的蔬菜、肉食、穀物,不僅嚐起來更美味,也增加了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
每天都喝粥
胃是一個“用進廢退”的器官,長期喝粥這種半流質食物,會減少胃部的蠕動鍛鍊,反而會削弱它的消化和處理食物的能力。
普通人群不能三餐都喝粥,一天一次還算適宜。
小貼士:有基礎疾病者該如何喝粥?
✦消化不良者——煮粥時宜多用對腸道刺激較小的糙米、大黃米、小米、山藥、粘高梁等容易消化的食材,少用或不用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煮粥時雜糧所佔比例不超過米量的三分之一。
✦胃酸過多者——煮粥時少加大黃米、糯米等粘性食材,也不要加紅薯塊和玉米等產氣食材,可試試芸豆、紅小豆之類能煮軟的豆類食材。
✦“三高”患者——煮粥時最好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因為它們的餐後血糖反應特別低。燕麥粒、大麥粒、小麥粒、蕎麥粒等全谷,以及蓮子、百合、芡實等澱粉種子,也都是血糖反應較低的煮粥食材。但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用棗和葡萄乾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