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陳都靈在各大古裝劇中頻頻亮相,可謂是實打實地演繹了一把白月光照進現實,最近有關她白月光的話題也引得大家熱議,嘟嘟自帶清冷書卷感,穩穩拿捏了白月光本光的氣質!

《蓮花樓》裡,陳都靈是江湖路遠,歸來紅顏如故的“喬婉娩”,素衣溫婉,略施粉黛,眼眸噙著淚水,恰到好處地拿捏了白月光般的驚豔與清純。
在《雲之羽》中飾演的“蘭夫人”,出場便一身藍衣,於漫天飛雪間,神情清冷憂鬱,光一站,撲面而來的皆是回憶中滿滿的故事與破碎感。
不僅能輕鬆駕馭古典淡雅,具有疏離感,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形象,陳都靈對於明豔大氣的角色塑造也可圈可點。
《長月燼明》中的反派“葉冰裳”,一顰一笑皆是嫵媚動人,一步步走向黑化的歷程讓觀眾看得十分過癮。

角色反差呈現地鮮活突出,不同形象塑造得立體多面,在這其中,妝面的精心雕琢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或深或淺的描畫彷彿在訴說人物各異的性格。

而在浩若煙海的歷史詩卷裡,關於美人妝的描繪也俯拾皆是,“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精煉幾句便點出了古時妝畫文化的淵源流芳。
在古時女子紛繁的妝面組成中,唇間那抹點染開的紅色往往讓人一眼驚豔,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

紅唇齒白,櫻桃小嘴便生動體現出女子們對於唇妝的情有獨鍾的審美情結。

唇脂輕淺描畫,或濃或淡,皆能把中式傳統的唇妝演繹得如此精彩,沉澱千年後在今天仍然歷久彌新,散發出濃郁的古典中式美,不妨一同走進古典唇妝,領略這抹古典紅的獨特魅力吧~
北宋秦觀在《南歌子》中歌道:“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這裡描摹的便是歷來深受女子們喜愛的唇妝樣式——點絳唇。
點絳,顧名思義便是點紅色,上唇只在內側有稍微的延展甚至不塗,只塗下嘴唇中間一點點,使唇部呈“上唇小、下唇大”的形狀暈開,其餘部分用妝粉裝飾。
在妝面中,與技法相生相伴,起畫龍點睛作用的便是“唇脂”,漢代《釋名》中解釋:“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由此可見,最初的唇膏是以丹砂(即硃砂)為原料,用來模仿和修飾嘴唇天然的紅潤色澤。
我們耳熟能詳的點絳唇,晉代就十分流行,晉代崔豹《古今注》載:“今人以重絳為胭脂,非胭脂花所染也,胭脂花所染,自為紅藍爾。”此時人們用紫草作為染色劑製作絳色唇脂,描畫鍾情的點絳唇妝。
至於清代,宮女們往往用胭脂將上唇塗滿,或者略有削減,下唇則僅僅點染中部如櫻桃一顆,還有在上下唇中間點一下的,呈花瓣形。



這樣細細看來,點絳唇妝與時下十分流行的咬唇妝有著神似之處,沒想到老祖宗的審美這麼超前~
唇間紅暈漸染,咬唇妝繼承了點絳唇的精髓並加以改良,為含蓄雅緻的古典情調注入現代審美風格。

它不僅十分出挑,日常出妝也容易上手,自由玩轉妝面,不同的咬唇畫法隨心打造,不妨一起學起來吧~
Step 1:淺色口紅打好底後,上遮瑕時需要強調位置,上唇線點三點,下唇線點四點,輕輕向外拍開,遮住原有外唇周,暈染過程中可以DIY調節顏色過渡的程度哦。

Step 2:最後在塗唇蜜時,輕輕點在有顏色處,微做提亮效果,記得不要塗到遮瑕上哦~
除了基礎的暈染步驟,這裡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實用小技巧,分分鐘get秋冬專屬溫暖感的咬唇妝!
只需在咬唇妝最後一步從下唇中央蘸取一點點紅色,抿起嘴輕輕塗在上唇峰暈開,妝效不僅小巧飽滿,形成由內而外的紅潤過渡感也超好看。
我們推薦:YSL 全新方管口紅#裸色繆斯將低飽暖杏色和裸感色奇妙融合,日常出妝顯色又溫柔,使用感絲滑,還特別添加護唇精華,貼心呵護嬌嫩唇部。

PERFECT DIARY 「仿生膜」精華口紅妥妥的生物黑科技,一抹解鎖唇部仿生皮脂膜,減少唇部細紋等問題,#709茶棕是秋冬氛圍必備的紅棕色彩,黑色外殼與鏡面管身設計也十分前衛。

唇妝要想好看,唇部狀態也得保養,fresh 新款經典滋潤護唇膏主打蔗糖、蔓越莓籽油成分,維持唇部水潤平滑好狀態,還有若隱若現的蔗糖檸檬混合香,日常唇妝選#Papaya番木紅色,顏色明豔有活力,提氣不挑皮~
CLARINS 沁潤奇肌保溼護唇霜是實打實的保溼滋潤,睡蓮和可可提取物蘊含天然蠟質和抗氧化活性成分,為唇部細膩水嫩保駕護航,嘴巴時刻保持Q彈質感~

點點絳色漸染詩情畫意,巧手纖纖繪出玲瓏紅唇,唇間紅暈的魅力還在延續,期待新中式審美下大家別樣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