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節,別忘“做6事”,傳承孝與念!

十月初一寒衣節,別忘“做6事”,傳承孝與念!

祭奠祖宗,以示孝敬,不忘本;

十月初一,送上寒衣,願安好。

“十月一,送寒衣。”寒衣節,俗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北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在這一天祭掃,紀念親人,謂之,送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佛弟子在寒衣節應該怎麼做

寒衣節一切儀式和規矩是孝道的一種體現,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孝親是人類的本能,緬懷是後輩的天性。《中阿含經》雲“佛言:若人於父母所,作少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罪亦無量。”

在寒衣節這天,為表達對已故親友的懷念,可以選擇持齋、禮拜、誦經、唸佛、供養、放生、佈施等,以此迴向給我們的七世父母以及六親眷屬,願他們離苦得樂,早登蓮邦,並以此表達對歷代祖師大德的無限感恩和緬懷之情。

諷誦《地藏經》或者唸誦地藏菩薩聖號,以此功德迴向給歷代宗親,已故親友,使他們得到地藏菩薩護佑,早登蓮邦,積無量陰德,福澤子孫後代。

關於寒衣節民俗由來

 據考證,周朝就有十月一日進行臘祭的習俗。《禮記.月令》載: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裡祭五代祖先。

《詩經·豳風·七月》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故十月一日又叫授衣節。到唐代,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民孝恩。”這就從帝王層面肯定了庶民送寒衣的風俗。

到了宋代,送寒衣風俗已經在農村普及。據《東京夢華錄》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賣冥衣,靴鞋,席帽,衣緞,以十月朔日(十月一日),燒戲故也。”到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做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說明在明代寒衣節的祭祀活動已有了固定的程序和方式。

寒衣節習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