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煎滋養肝腎,可治療“肢體疼痛、肌肉跳動、脅痛”等肝系疾病

一貫煎滋養肝腎,可治療“肢體疼痛、肌肉跳動、脅痛”等肝系疾病

中醫書友會
第36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一貫煎中有五味藥都滋養肝腎陰血,川楝子一味助肝氣調達。肝主筋,筋失柔潤,就會引起“筋”痛或者肝經巡行部位的疼痛,如文中的肢體疼痛和脅痛。肝陰不足易生肝風,風主動,文中的肌肉跳動也屬於“風”。這些都適合使用一貫煎加減治療。(導讀/依伊)

—本文約2400字,預計閱讀6分鐘—

論一貫煎的臨床應用

作者/朱承漢

簡介:朱承漢(1917—1990),湖州人。14歲開始學醫。1934年秋,考入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並在故里獨立行醫。抗戰期間,發起組織中醫學術研究社,同時擔任《吳興醫藥月刊》學術編輯。抗戰勝利後,吳興縣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和《吳興醫藥》雜誌主編。建國後,先後任湖州市東街聯合診所主任、湖州聯合中醫院副院長、湖州市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湖州市委主任委員、浙江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等職。

一貫煎方來源於清代魏之琇《柳州醫話》,是臨床卓有療效的方劑之一。本方重用生地、甘杞子滋養肝腎為君,沙參、麥冬益肺胃之陰為臣,當歸行血補肝為佐,川楝子苦而不燥、洩肝通絡為使藥,諸藥合用,具有養肝陰、疏肝氣等功用。
原方臨床運用,尚有較多的加減。筆者常用一貫煎為基本方,隨證略作加減以治肝陰不足,胃液虧耗,肝氣橫逆諸證,用之多驗。
01
左中括號
用於老年肢體疼痛證
左中括號
人到老年,臟腑氣血功能日趨衰弱,尤其是腎中精氣漸衰,肝經陰血不足,每遇勞累或煩惱之事,常致肝氣乘虛流竄經絡,發生少腹、肢體、經脈等處疼痛,痛無定處,採用“一貫煎”滋養肝腎陰血,配伍順氣搜風之品,可獲佳效。
  • 案例:
壽××,女,72歲。1979年8月31日出診。
少腹正中有筋抽痛,腰及肩胛部痠痛,偏左頭痛,時輕時重,病已多年,最近症狀又發作,苔根薄膩,中光,脈小滑。老年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肝氣流竄經絡,經用“一貫煎”加味,症狀減輕,原方再服。
甘杞子、北沙參、炒麥冬、生地、當歸、川楝子、橘核、荔枝核、焦川斷、桑寄生、東白芍、炒甘菊各10克,小茴香5克。7帖。
又今年春天,患者蔡××,女,65歲,因左側坐骨神經痛入院治療,兼有頭痛、失眠、心煩易怒等症,苔光質紅口乾,脈象細數。辨證為肝腎不足,氣火有餘,絡燥作痛,亦以一貫煎加味,增大生地用量至30克。藥後坐骨部疼痛減輕,餘症好轉而出院。
02
左中括號
用於肌肉瞤動證
左中括號
肌肉瞤動又稱“筋惕肉瞤”,論其病因,有血虛生風,陽虛飲邪,肝腎陰虛等,治法方藥差異較大,結合臟腑經絡辨證,雖有脾主肌肉的理論,但肝主筋,當肝陰虛不能濡養筋脈。故有筋惕肉瞤之證。常用“一貫煎”治療。取得一定療效。
  • 案例:
趙氏,女,76歲。1979年8月27日門診。
每天夜裡肌肉瞤動,筋骨間有煩熱感,已有多年,頗以為苦。白天出汗多,苔薄黃糙,尖紅,脈滑。老年腎陰虛弱,不能育肝,肝風內動。因夜屬陰,病屬陰虛,故交夜發作。擬益腎柔肝,熄風。
甘杞子、北沙參、炒麥冬、雞血藤、淡鱉甲、東白芍、桑葉、鉤藤(後下)、青木香各10克,大生地12克,生牡蠣、珍珠母各30克。7帖。
第二次複診,症狀明顯減輕,原方又服7帖,以後隨訪,諸症均愈。
按:
肝陰不足,肝氣橫逆流竄經絡為之痛,故於甘寒滋養肝陰藥中佐入川楝子洩肝通絡,本病案以肌肉瞤動為主證,肉瞤為風,肝風宜熄不宜疏,故減去川楝子。
03
左中括號
用於積聚脅痛
左中括號
肝脾腫大,脅腹間疼痛,為積聚脅痛。其病早期,溼熱或蠱毒阻於肝脾之絡,致氣滯血瘀,不通則脅腹間隱痛,其證多實,可用化瘀破積之法。久病之後,肝腎之陰受損,肝絡失養,絡脈拘急而痛,其證多虛中夾實,藥宜滋養肝腎,軟堅化積,亦以“一貫煎”為主方加味。
  • 案例:
項××,男,40歲。1979年9月14日門診。
右上腹部隱痛,乏力,頭昏,耳鳴已10多年,牙衄,面色萎黃,小便色黃,胃納不佳,午後腹脹,大便稠粘,苔薄黃糙,脈滑。西醫診斷:血吸蟲病、肝硬化。此肝脾積聚,溼熱內蘊未清,肝陰不足,脾氣虛弱,前用“一貫煎”加味,齒衄明顯減少,其他症狀略好,原方佐入益脾之品。
甘杞子、北沙參、炒麥冬、炒當歸、川楝子、淡鱉甲、炒扁豆、炒谷麥芽(各)10克,淮山藥、大生地各12克,紫丹參15克,生牡蠣30克。7帖。
以上所舉運用一貫煎治癒的病案,主訴證候各不相同,通過審證求因,均有肝陰虛弱的共同病理,故用一貫煎為基本方,並視兼證的不同,結合主症辨證隨證加減,取得不同程度的療效。
對老年肝腎陰虛患者不僅要用川斷、桑寄生等以資先天,更要注重健全和保養脾胃功能,用炒扁豆、淮山藥、谷麥芽等以悅脾舒胃,培補後天,相互為用,方能提高療效。
且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肝腎精血不足,則肝氣相對偏盛,氣鬱阻於經絡,不通則痛,即出現諸痛之證,氣性善動,痛無定處,故在滋養陰血時,還需要配伍小茴香、橘、荔核等理氣止痛之品。若兼有瘀凝、積塊的,應佐入活血祛瘀,軟堅散結藥,如丹參、生牡蠣、淡鱉甲等。

張山雷雲:“柳州此方,原為肝腎陰虛,津液枯涸,血燥氣滯,變生諸證者設法。”

但《續名醫類案》認為本方可統治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今經臨病驗證,顯然以張說為是。若不分肝病之虛實,逕投一貫煎,必然鮮效。
又上海中醫學院編《方劑手冊》列本方於止痛劑中,雖本方對肝腎不足,肝絡拘急的疼痛,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去川楝子之理氣,加鉤藤、桑葉等熄風藥又可治肝風內動之症,可見本方功用在滋養肝腎,並不侷限於止痛,運用本方之經驗可作借鑑。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醫林薈萃 浙江省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第12輯》(1989)丨編者/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州市中醫院編作者/朱承漢
•本文編輯/王勤莉薦稿、審核/居業排版/十三丨校對/周能漢丨二校/安華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邀請您來領禮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