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中醫裡常有句話叫“氣虛則麻”,你看,我們的手腳之所以非常靈活,是因為有氣血在滋潤著,氣血在身體裡流動,就像河流一樣,每一條河流都有其深深的源頭,氣血的源頭是脾胃,換句話說,氣血是怎麼來的?脾胃化生出來的,脾胃強健,運化能力好,氣血就飽滿。
當脾胃虛時,生氣生血的能力就會變弱,氣血不足,我們身體裡的“河流”水量不斷減少,出現了斷流的現象,手腳得不到滋潤,就會發麻。
中藥裡面,白朮是最能補脾的,脾虛的時候,往往就會用到白朮。
《本草崇原》載:“凡欲補脾,則用白朮。”
《本草通玄》載:“白朮,補脾胃之藥,更無出其右者。”
以白朮為代表的,能夠治療手腳麻的方子,補中益氣湯算一個,補中益氣湯的應用範圍很廣,作用很多,這個方子有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服用起來很方便。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方子就是《辨症錄》裡的助氣解麻湯,這本書的作者是陳士鐸,陳士鐸的這個方子專門解決這類問題。
助氣解麻湯:白朮15克、黃芪15克、人參9克、當歸6克、麥冬15克、柴胡2.4克、荊芥6克、附子0.3克、半夏0.9克、烏藥2.4克
接著上文,脾胃是氣血的源頭,所以補脾,也就是在養人體的氣。白朮最擅長補脾,讓脾胃更好地運化,從而生成氣血。
黃芪、人參直接補氣,氣作用於脾胃,又能夠給脾胃的運化提供動力。
白朮、人參、黃芪加在一起,共同起到益氣補脾的作用。
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藥,入脾、胃二經,能夠化脾胃裡的痰,脾虛則生痰,當脾胃裡積累了很多的痰,脾胃的運化功能就會受影響,所以我們用半夏把痰化掉。
半夏偏溫燥,包括前面的白朮、人參、黃芪也都是偏溫燥的,溫燥就會傷津,損傷津液,所以又用了麥冬潤燥生津,補充一下津液。加了麥冬,這四個藥的溫燥之性就得到制約。
再用當歸補血,血是有形的,氣是無形的,要想氣不散,就必須有足夠的血去承載它。沒有血的承載,氣就散了,即使用了補氣的藥,把氣補起來了,也還是虛的。
柴胡疏肝理氣,在肝的疏洩下,氣不容易壅滯,就是說光讓氣血充足還不夠,還要讓氣血運行起來。
氣血運行的另一個條件是溫暖適宜的環境,這個很好理解,我們說氣血就像河流,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河流是不是就會冰凍。附子是熱性的,大辛大熱,有補火助陽的作用。附子從溫陽的角度,柴胡從疏肝的角度,再加上烏藥,一是行氣,二是溫通,氣血就能很好地運行起來。
荊芥質輕,善於升散,能把藥性帶到頭面,所以這個方子不僅對手腳麻有效,對頭面麻也有效。
這就是助氣解麻湯,以補氣血,建中焦脾胃為主,除了有麻的感覺,還常常感到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畏寒怕冷,就可以用了。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