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中醫藥

郵票上的中醫藥

小編導讀

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是濃縮的歷史畫卷,也是展現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本文選取新中國成立以來公開發行的具有中醫藥元素的代表性郵票,從中感受中醫藥悠久的傳承發展和獨特的認知歷程。

古代醫家

在我國發行的古代科學家郵票中,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蘇頌、李時珍等,就是中醫藥界的典型代表。

1955年8月25日,我國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四枚,其中《李時珍》,生動展示了李時珍的肖像,肖像下寫有“李時珍(公元1518-1593),醫學與藥物學家,輯成《本草綱目》,書中載有中國藥用植物1892種”。李時珍是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他以畢生精力編纂成書《本草綱目》,該書系統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中醫藥學的豐富經驗,使本草學始集大成,是我國中醫藥學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1962年12月1日,我國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紀念郵票八枚,其中《孫思邈》《醫藥》,生動刻畫了藥王孫思邈的肖像和他製藥的場景。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藥王”,他系統總結了唐代以前我國醫藥學成就,結合自己臨床經驗,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書列婦女、幼兒疾病,並倡立髒病、腑病分類,為我國醫學作出重大貢獻。

2002年8月20日,我國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四組)》紀念郵票四枚,其中《扁鵲》《蘇頌》,生動刻畫了神醫扁鵲、蘇頌的肖像。扁鵲又名秦越人,是戰國時期醫學家,因其醫術高超,人們便借用上古神話中黃帝時候的神醫“扁鵲”來稱呼他。扁鵲年輕時師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還反對唯心主義的巫術迷信,提出“六不治”的思想。蘇頌既是北宋著名天文學家,也是藥物學家,他對醫藥學方面的重大貢獻是組織校訂《神農本草》《靈樞》《素問》《外臺秘要》等醫書,從文理與醫理兩方面增補唐本草,使文獻記載與實物標本互相驗證。他編著了圖文並茂的藥物百科全書《本草圖經》。

2018年5月26日,我國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一)》紀念郵票四枚,其中《李時珍》,畫著李時珍身披斗笠,一手舉著藥草,一手拿藥鋤,正在仔細端詳手中的三七藥草;另一枚《本草綱目》,畫著擺放在書案上的《本草綱目》和一盞油燈、一隻茶盞,背景採用了金陵本《本草綱目》的序言部分和三七、硃砂根、千年艾、綠毛龜等四種具有代表性的藥物。我國曾兩次公開發行過李時珍的郵票,以強調他在中國科學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2020年8月19日,我國發行的《華佗》紀念郵票三枚,其中《發明麻沸散》《編創五禽戲》,表現了華佗為患者施用“麻沸散”,準備進行外科手術的場景和教人練習五禽戲的場景;《華佗》,通過描繪撰寫醫書的場景展現了華佗形象。華佗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因醫術高超被人們稱為“神醫”,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尤其精於外科,史書記載他能做腹部外科手術,首創了中藥麻醉劑“麻沸散”。華佗還長於養生,在前人導引、吐納之術的基礎上,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特性,結合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規律,編創出五禽戲。

2022年10月22日,我國發行的《張仲景》紀念郵票三枚,其中《坐堂行醫》,表現了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開放公堂為百姓治病的場景;《撰書立著》,表現了張仲景編撰《傷寒雜病論》、著書研醫的生動場景,背景運用《<傷寒雜病論>序》,突出主題;《張仲景像》,人物線條挺勁流暢、形象刻畫生動,塑造了張仲景施仁術、濟蒼生的大醫氣度,畫面背景襯以小柴胡湯方原文,凸顯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張仲景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他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成年以後,因舉孝廉而官拜長沙太守,一生勤求古訓、博採眾方,集前人之大成,攬四代之精華,寫成了中醫藥學的重要著作《傷寒雜病論》,這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備的經典,堪稱里程碑式的著作。

藥用植物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公開發行了三批藥用植物郵票。

1978年9月15日,我國發行的《藥用植物》特種郵票五枚,有《人參》《曼陀羅》《射干》《桔梗》《滿山紅》。人參屬五加科植物,為名貴中藥,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曼陀羅屬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植物,以葉、花和種子入藥,花名“洋金花”,性溫、味辛,功能麻醉止痛、平喘。射干屬鳶尾科植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桔梗屬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平,味苦、辛,具有祛痰、利咽、排膿的功效。滿山紅屬杜鵑花科植物,性寒,味辛、苦,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這套郵票圖案選取的五種常見又具有代表性的藥用植物,既具有重要的藥用功能,又具有花型、色彩等外在美的欣賞價值。

1982年5月20日,我國發行的《藥用植物(二)》特種郵票七枚,有《萱草》《貝母》《烏頭》《百合》《天南星》《芍藥》《鳶尾》。萱草屬萱草科萱草屬植物,性味甘涼,具有清利溼熱、涼血解毒的作用。貝母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的作用。其中川貝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較強,入心肺經,功能潤肺。浙貝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功能解毒。烏頭屬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主根入藥。烏頭含烏頭鹼,有劇毒,但經加工炮製後,毒性降低,性大熱,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百合屬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火、潤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鱗狀莖均可入藥,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花卉。天南星屬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以球莖入藥,性溫,味苦辛,有毒,功能祛風化痰。芍藥屬芍藥科芍藥屬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藥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更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芍藥塊根入藥,根掘出後颳去外皮進行加工,稱“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調肝脾、和營血。鳶尾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花卉,以根狀莖入藥,性寒,味辛、苦,功能活血祛瘀、祛風利溼、解毒消積。該套郵票選取這七種藥用價值大、觀賞價值高、民眾素喜培植的中草藥作為圖案,在普及中藥知識的同時,也讓世人欣賞到這些野花、野草特殊的清新之美。

2023年10月11日,我國發行的《藥用植物(三)》特種郵票六枚,有《黃花蒿》《忍冬》《三七》《白朮》《連翹》《紅花》。黃花蒿屬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辛、寒,能清熱截瘧、解暑、涼血、退虛熱。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從中成功提取“青蒿素”,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忍冬屬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性味甘、寒。其乾燥的花蕾或剛開的花入藥稱“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溫,味甘、苦。其根為止血良藥,可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其花能清熱、平肝、降壓。白朮屬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溫,味苦而帶甘。其根莖為補氣藥,可補脾健胃、燥溼化痰、利水止汗、安胎。連翹屬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微寒。其果入藥名為“連翹”,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其種子入藥名為“連翹心”,能清心火。紅花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溫。其花入藥可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其果實作中藥稱“白平子”,能活血解毒。該套郵票圖案採用科普插畫形式表現,色彩明快秀潤、構圖疏密有致,植物形態飽滿、充滿生機,科學、完整地展現出藥用植物的生長狀態和植物學特徵。

黃帝陵和中醫藥堂

黃帝陵和中醫藥堂都是蘊含著中醫藥元素的特殊建築,是傳播中醫藥文化的載體,以獨特的方式向世人講述著中醫藥故事。

1983年4月5日,我國發行的《黃帝陵》郵票三枚,分別是《黃帝陵》《人文始祖殿》《軒轅柏》。黃帝陵由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所立。人文始祖殿是黃帝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始祖”即人類文明開創者的意思。軒轅柏是黃帝陵的一株古柏樹,相傳是黃帝軒轅氏親手種植的,故稱“軒轅柏”。本套郵票較好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表現了人們對中華民族始祖皇帝的崇敬與懷念之情。黃帝,號軒轅氏,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聖人和賢明君主,又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初始文明,被尊為“人文初祖”。相傳黃帝教化民眾治療百病,傳授醫學知識,後人總結其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編撰成中醫藥學的傳世鉅著《黃帝內經》,該書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初步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2010年11月20日,我國發行的《中醫藥堂》郵票四枚。分別是《同仁堂》《胡慶餘堂》《雷允上》《陳李濟》。同仁堂是我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樂顯揚創辦,至今已經有354年的歷史。胡慶餘堂始創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我國全面配製中成藥、規模較大、創設較早的著名國藥店,有“江南藥王”之譽。雷允上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姑蘇名醫雷大升創始,創制了著名中藥“六神丸”,是吳門溫病學派治病用藥的經典體現。陳李濟創建於明萬曆年間(160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陳李濟於清初首創、製售的蠟殼丸,首開中藥包裝工藝先河。整套郵票通過描繪四座中醫藥堂的形象,向世人展現了中醫藥的巨大魅力,為弘揚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堂老字號的影響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慶餘堂、蘇州的雷允上、廣東的陳李濟被公認為我國四大著名的中醫藥堂,它們歷經了滄桑的發展歷程,具有神秘而獨特的製藥技藝、傳統民俗特色的建築店鋪以及獨具魅力的中醫藥文化積澱,集中展現了中國傳統醫藥商業文化之精華。

當代中醫藥特色與成就

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公開發行的郵票中,有兩套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特色與成就,它們分別是《赤腳醫生》和《醫療衛生科學新成就》,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為中醫藥的傳承脈絡烙下那個時代的印跡。

1974年6月26日,我國發行的《赤腳醫生》郵票四枚,其中《出診》,展現的是赤腳醫生挎著藥箱,揹著斗笠,手持手電筒,夜晚頂風冒雨涉水前去診病的場景;《採藥》,展現的是兩位女性赤腳醫生揹著藥筐,拿著鋤頭,正在崇山峻嶺間採草藥的場景;《治療》,展現的是在農村田間地頭,赤腳醫生正在用針灸為勞動中突發疾病的農民治療。“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千家。”那個年代,赤腳醫生通過“一根針,一把草”為患者治病,他們上山下鄉不畏艱難困苦、跋山涉水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深深感動著全國人民。

1976年4月9日,為了宣傳醫療衛生科學取得的突出成就,我國發行了《醫療衛生科學新成就》特種郵票四枚,其中《針刺麻醉》,展現的是用銀針刺激患者身體的部分穴位,可達到治病及麻醉作用;《中西醫結合小夾板治療骨折》,反映了中國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科疾病上取得的成功和優勢;《中西醫結合針撥術治療白內障》,展現的是在中國古代“金針撥障術”基礎上整理提高的一種手術方法,具有手術器械簡單、時間短、護理方便的優勢。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開辦“西學中”學習班,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努力發掘中醫藥學偉大寶庫,實行中西醫結合,推動了醫療衛生科學迅速發展,在針刺麻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和白內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