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相機翻紅,最直觀的原因在於其呈現的視覺畫面。毫無疑問,該類設備自帶的“復古風”缺乏專業單反或智能手機對光影、色彩及像素的處理能力,卻反而能令人眼前一亮,感覺似曾相識。
同樣,藝術家們也對這種“復古風”難以抵抗。CCD、拍立得和膠片相機等老相機的熱度背後,是人們對高精度、高科技、高效率的出走。
圖1、2: 攝影師夏永康為王家衛執導的電影《花樣年華》和《春光乍洩》拍攝的膠片劇照
01
復古美學
所謂的復古濾鏡源於不同品牌膠捲自帶的色彩效果,從而形成清新、懷舊等視覺語言;而在閃光燈過度曝光的加持下,人像從黑暗的背景中脫穎而出,顯得更無暇、白皙。
社交平臺中明星和KOL分享的“復古港風寫真”
正如加濾鏡,藝術家們想要什麼畫面,便使用相應型號、品牌的膠捲媒介,令其也成為概念的一部分。但無論哪種膠捲,都總能將現實詮釋得如夢境一般。
圖1: 沃爾夫岡·蒂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astro crusto》,膠片攝影,2013年
圖2、3: 黃樹立《當我望向你的時候》(Will You Look At Me),超級8毫米膠片,影像截圖,2022年,該片獲第61屆戛納電影節酷兒棕櫚獎、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獎等。
森山大道充滿顆粒感和失焦的攝影作品
噪點、顆粒代表攝影與現實之間難以打破的壁壘,迫使拍攝者親自感受當下,不讓高清的鏡頭喧賓奪主。同時,噪點和顆粒也在事後極具儀式感地為瞬間記憶蒙上一層感性的面紗,更易勾起羈絆。
02
>>>滑動查看荷蘭藝術家艾力克·凱瑟爾斯(Erik Kessels)的系列作品,展出於阿爾勒國際攝影節,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