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黃帝內經·三部九候論》
黃帝說審察的方法怎樣。這個候《素問集註》裡邊講∶“侯者,侯三部九侯之脈而刺之也”。也就是他的身體的狀況。“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也就是我們先判斷一下患者是胖還是瘦,身體是形盛還是形虛,瞭解患者的正氣的虛實,還有邪氣的盛衰,若是邪氣比較盛叫做實則瀉之。正氣虛就虛則補之,用補瀉的方法來進行調整。(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叫做“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以平為期”。這就是《黃帝內經》的一個治療原則,也是我們養生治病保健,還有我們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一定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老子也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黃帝內經》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這個人邪氣比較實,我們就瀉之。當然《黃帝內經》用的瀉法和補法,大多數都是針法,就是針灸當中的針刺,用這種方法。用中藥也是一樣,要是寒邪比較實,我們可能用麻黃湯、葛根湯來開太陽。如果是正氣比較虛的話,我們可能用人參來補虛。總而言之就是扶正祛邪。
再往後一句話挺重要,“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也就是說先把血脈當中的凝滯去除了,然後再調補氣血的不足。“無問其病,以平為期”,不管是什麼病,無論是你治療或者是調理什麼病,都以達到氣血平衡為準則。這就是整段話的含義。
我們看看古代醫家的註解。《素問集註》裡邊講∶“肥人者,氣血充盈,皮革堅固,其氣澀以遲。刺此者,宜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宜淺而疾之”。刺這種患者就不能深而留之,就不能用非常重的手法了,不能深刺,不能留針時間太長。就得刺的淺,而且刺完了之後迅速起針,不要留針時間太長。“實者,邪氣盛也。虛者,精氣奪也。宜瀉者,迎而奪之。宜補者,追而濟之”。其實就邪氣盛的人我們要“迎而奪之”,就是把他的邪氣消掉。精氣奪的這種需要補的人,我們要給他補回來,要“追而濟之”,也就是說幫助他恢復元氣。《素問直解》裡邊講∶“此雖以針法為言,而用藥者,以可類推”。雖然講的是針刺的方法,但是用藥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裡我就需要提醒一下,我們的臨床的中醫同仁,我們在門診的時候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有的人氣血充盈,膚革堅固,這種人是長什麼樣呢?其實大家去找找小說裡邊的人物,比如張飛、李逵就是這種人物,鬍子非常粗硬,毛髮很充盛,氣血非常充實,聲音也宏大,皮膚非常粗糙,感覺腠理非常密實,然後皮膚黑黑的,就是這樣的人,得了外感性疾病之後容易發不出汗來,渾身痠疼,燒的特別高,而且不出汗。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實而瀉之,這是實病。這時候你就需要給他進行解表散寒發汗,把寒氣散出來,表一解的話,就相當於把大門解開,把邪氣排出去,一出汗之後燒就退了,熱就退掉了,身體就靜下來,叫做脈靜身涼,身體則愈。所以遇到這種人給他用這些解表的藥,比如麻黃、桂枝、葛根等等這些藥,你可能用量就會大一些,為什麼呢?身體比較充實。
另外一類人是什麼呢?另外一類是“皮薄色少,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這樣的人什麼表現呢?就有點像林黛玉,皮膚比較薄,氣血不足,臉色也白,叫做皮薄色少,血清氣滑,身體氣血不足,血也特別清,身體沒有那麼多的渾濁的東西,皮膚也比較光滑,氣血也有點弱。(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肥人者,他們可能就血脂高、血粘稠度高這種情況。氣血不足的人,他可能就沒有血脂高,從來也不會粘稠度高,氣血也非常薄,因為皮膚比較薄,所以容易受風,受風之後容易出汗,出汗之後還燒不了那麼高,這種情況就叫做血清氣滑。但這些人雖然得不了外感實證,但是容易一會兒就累了,工作一會兒就累了。如果前段時間睡眠不好,第二天還沒勁,氣血也不足,血不足的話可能頭髮掉的也多,氣色也不太不充盈,語聲低微,感覺這個人好像手機的電池一樣不禁用。
有很多患者都說彭博士,我一上午剛上班沒多久就感覺累了,剛說話沒多久就感覺氣不足了,就得緩著,上午一直緩到下午,下午好不容易有點精氣神,看電腦不到一小時又累了,然後一開會一動腦子又不行了,或者稍微一活動又沒勁了。他這就相當於電池的儲備量不夠,稍微一用氣就虛了,血就虛了。
像這一類的人咱們要以補為主。因為這個是正氣虛,所以就需要補,該補氣就補氣,該補血就補血。這就是臨床中我們所遇到的這種情況,叫做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這是我剛才舉的兩個比較典型的,一個是李逵、張飛那種體質,另外一個是林黛玉這種體質。但是生活中還有很多種體質,還有少陽病人,還有陽明病、厥陰病、少陰病等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以後有時間再慢慢跟大家去分析,不同人的體質,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治,這就是這段話的意思。(未完待續)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