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治肺病的3大基本方

小編導讀

火神派用藥大膽,在治療肺系疾病時注重桂枝和附子,變化組合能夠治療外感內傷各類肺部症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跟隨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彭重善先生,學習一下治療肺系疾病常用的三法三方。

我們現在所遇到的病人70%~90%都是亞健康狀態,都屬於真氣虧損,陽虛的病人,對我們實際中常用的治療法,我做了如下歸納。

1
桂枝法

症狀和診斷:咳嗽,喉癢,痰不利,脈浮緊,外感證候。

基本法:桂枝尖30g,茅術15g,茯神15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生楂肉20g,法半夏20g,制南星片15g,陳皮(或廣皮)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薑60g。

法的變化:

(1)若有燥氣,脈微洪微勁,則加油厚朴15g、香白芷20g(此時,制南星片暫時不用)。

(2)若喉痛,則去制南星片,加廣紫菀15g、油厚朴15g、香白芷20g(燥氣或太陽證波及陽明,太陽陽明兼證)。

(3)若干咳,有黃坨坨痰少許,則去制南星,加浙貝母20g。

(4)若風邪甚,可加天麻15g(天麻不僅祛風邪,還可祛肺上的風;若脈洪大,說明血壓不穩,天麻和楂肉還可以穩定血壓)。

(5)若傷食,可加炒大麥芽20g(大麥芽與楂肉化頑食,還有個用意,加了大麥芽,在這個法中,還有助陽的作用。大麥芽和生楂肉幫助脾胃消化,脾胃的陽足了,全身的陽也有了)。

注:無論如何變化,基本方可服2~3劑,再變化其他法方,服1~3劑,症解停用。一俟風寒邪去,則應變法。

基本法未服2~3劑,病是去不掉的。大家在臨床實踐中一定要注意,每個法都當用2~3劑,再變其他的法。一定要把風寒去掉之後,桂枝法再變。

2
附片桂枝法

症狀和診斷:外邪證候(即風寒之邪)已基本去了(輕取膀胱脈緊象已經基本去掉,可能沉取還有緊象),或只咳嗽無外邪之證候(只是肺脈緊)。若咳,脈滯,或滯微緊,微浮(均指輕取、左手膀胱脈),或左手脈輕取不緊,但沉取緊,肺脈緊者,可用此法。

基本法:制附片60g,茅術(或貢術)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生楂肉(或炒小茴香)20g,西砂仁15g,石菖蒲20g,廣皮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薑60g。

法的變化:

(1)痰膩,加制南星片15g。膩痰,一是通過問診瞭解,是否飲食陳油;二是肺脈如果滯,痰在喉深處咳不出,就是痰膩了。

(2)肺絡不舒,自覺痰在肺更深或下部,咳痰難出,不利,加生廣紫菀15g。

(3)若咳痰帶血絲,加生廣紫菀15g、廣茜根15g。

(4)若咳,喉痛,加廣紫菀15g、油厚朴15g、香白芷20g。

(5)咳而喘,痰難咳出,加廣紫菀15g、白芥子15g(忌一切油),生薑改薑汁。

(6)痰在最深處,咳不出痰,加馬兜鈴15g。燥咳亦同,可用馬兜鈴。而這裡主要是說咳不出。如果真正很難出來,可以用皂角,去弦,燒糊,淬到藥汁裡面,我看到老師吃過這個,當時他得了重傷寒,咳得厲害,痰不出來,白芥子什麼的都用了,還是咳不出,就用了皂角,吃了兩劑就解決了。

(7)咳黃坨坨痰,去法半夏,改用浙貝母15~20g。

(8)若重在治療咳嗽,可將制附片改用制白附子,分量與附片同。制白附子熬煮法同附片。法變化,亦同。但用制白附子後,仍應用附片之法,方能升腎氣扶肺陽。

3
附片法

症狀和診斷:咳,無外邪,陽不足,或陽弱,久咳不愈者。脈滯,或弱,或細,或脈洪大、空浮無力。有陽虛之證候者,均可服用。

基本法:制附片60g,貢術(或茅術)15g,茯神15g,西砂仁15g,炒小茴香20g,石菖蒲20g,京半夏20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廣皮(或陳皮)15g,生薑60g。

法的變化:

(1)與附片桂枝法的變化,除末項外,其餘皆同。

(2)正氣不夠者,先服基本法2~3劑(即一方)後,加用黃芪20~30g。若用制黃芪,補氣更強,若用北箭芪,則效果佳。

(3)咳基本好後,用本法重在固本。固腎氣之本,加杭巴戟15~25g、上安桂15~25g;固脾陽之本,則加上安桂15~25g、補骨脂20g。

4
總的治咳嗽法則

(1)根本要求

辨證準確,分清外因內因,辨明陽虛陰虛。

若有外邪,先祛外邪。

(2)治療大體步驟

第一步:祛外邪,用桂枝法或非附桂法(可用南藿香、朱茯神或荊芥花為君藥),有撥通之意。桂枝法不僅祛風寒外邪,還能撥通氣化之通道。

第二步:扶正祛邪,用附片桂枝法。附片能昇陽,肺得腎之陽,咳邪易祛。

第三步:扶正固本,鞏固療效,用附片法。

第四步:結束藥,為補氣補血或末藥。

婦女一般是在月經過後補氣血,男同志在治療結束時也要用補氣血的法。

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帶教實錄

扶陽醫學 四代傳承

口傳心授 現場實錄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臨床應用講稿》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本書為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彭重善關於鄭盧醫學臨床應用的講稿。書中按照鄭盧醫學“先明理法,後言方藥”,“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醫學指導思想,將《易經》《黃帝內經》《傷寒論》的經典論述,結合五臟統帥全身來研究討論,提出各類疾病的治療指導思想和理法來源及依據,並通過具體應用鄭盧醫學之醫學理法及病歷病案,解密五臟各類疾病的治療理論和系統方法。全書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總述,第二至八章分述如何運用鄭盧扶陽醫學的理法藥治療具體的五臟和其他特殊病證。全書以彭重善給弟子的講授課程錄音整理而成,原汁原味地體現了老中醫的帶教實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