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逗我笑的朋友,得了抑鬱症”

01

“為了不讓別人說我矯情,

我只能拼命假裝正常”

深圳曾經做過一次發人深省的測試。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從事不同的職業的人,讀一段類似下面這樣的文字: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所有人讀的時候,都毫無例外地笑了。笑完了之後,他們緊接著就開始隨意評價:

“太年輕了”“好早熟啊”“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然而,當他們翻開紙條的反面才知道,這些文字,都是抑鬱症患者在這世界上留下的求救信號。

 

悲哀的是,這些求救信號,在很多人眼裡是“矯情”“脆弱”,甚至伴隨著嘲笑。

我們曾經發過關於抑鬱的文章,評論區有一句戳心的自述:“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其實,不僅僅是抑鬱,很多情緒、心理問題,大家持有的態度是,要麼覺得你不是病,是作、矯情,要指責你;要麼覺得你是精神病患者,要遠離你

兩種態度都很殘忍。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當思悅知道弟弟思聰有精神疾病後,絕望之中脫口而出,“你說他如果得了癌症會不會更好點……”

雖然,我們不像她弟弟那樣嚴重。但是恐慌和排斥的態度卻同出一轍:

情緒和心理問題比身體出毛病讓我們更恐慌、更難接受。因為相比起身體上的疾病,心理問題會讓我們成為一個異類。

於是,一旦我們面臨抑鬱、焦慮或者狂躁等問題時,常常會有4種反應——

  • 勸解自己說,想開一點就好了,忍忍就過去了。

  • 擔心自己得了心理疾病,恐慌害怕,不知所措。

  • 怕自己成為異類,感到羞恥和自責,不敢求助。

  • 試著調節但沒有用,不敢看醫生,也沒有靠譜渠道。

而這樣的處理方式,恰恰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因為每多一份忽視,多一絲恐慌,多一些無助羞恥,都會催化小毛病滋長為問題,讓我們被無力感和壓抑籠罩,在泥塘裡越陷越深。

02

忽視、迴避、壓抑……

讓小毛病滋長為大問題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的作者左燈,在書中記錄了她確診抑鬱後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的經歷。

2017年9月,左燈沒來由地對一切事物喪失興趣,包括她熱愛的音樂、電影、書籍。起初,她以為是天氣變化引發的倦怠,沒有太在意。

然而,隨著抑鬱加重,左燈的身體備受折磨,胸痛和頭痛侵襲,苦不堪言;非常容易疲憊,每天都感到身體被掏空。再到後來,陷入重度抑鬱後的左燈,自殺未遂後被父親送去精神病院治療。

▲左燈在精神病院度過26歲生日

如果,左燈能早一點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態,就能少些苦和折磨。

其實,不只是左燈,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心理狀態沒有想象中的瞭解,即使心靈已經給我們“預警”,但是缺乏專業知識的我們,仍然無法接收這些信號。

原北京心理危機研究和干預中心的副教授彭旭說:

“心理診斷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每個人能否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或缺乏評估工具,顯然是做不到的。”

對自己心理狀態不瞭解的人,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把問題想得糟糕,以為自己病得很嚴重,過渡緊張,造成恐慌。

二是把問題看得太小,以為忍忍過去了,自然會好。

其實,心理狀態並非只有健康和不健康兩種,更多的人是處於這兩者之間的心理亞健康狀態。

2018年《心理健康白皮書》調查顯示,我國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人存在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的人僅佔10.3%。

如果你:

  • 長期焦慮不安,經常出現胸悶、頭痛等症狀。

  • 特別容易累,經常失眠,感覺身體被掏空。

  • 過度緊張,經常出現腸胃問題……

警惕,這可能是你的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通過身體正在給你預警!如果你一味的忽視、迴避,命運真的會懲罰忽視自己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疾病並不是不可控的,任何心理問題,都不是毫無徵兆,而是有跡可循的。

我們願意花大價錢做身體健康體檢,卻總是忽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問題變得更糟糕之前,你我每個人,都該來一次全面、系統的“心理體檢”,早一步預防和改善。

  • 你的心理狀態如何?

  • 是否正在“負重前行”?

  • 抑鬱情緒、焦慮、壓力指數是否正常?

  • 又有哪些潛在心理危機尚未發覺……

如果您感到迷茫,尚不能給出準確的回覆,我們聯合壹心理向您推薦“360°綜合心理健康體檢”


本測評將從知、情、意、行4大版塊,從感覺、思維、情緒、意識、行為、睡眠等10+方面,測量抑鬱、焦慮、壓力等13個維度,給你的心靈做次全面體檢,綜合評估你的心理健康狀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