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如何高質量發展,醫院管理者帶來了這些思考

公立醫院強不強,關鍵看專科。公立醫院的專科建設能力是醫院發展的“硬實力”和核心競爭力。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將專科能力指數作為評價公立醫院能力提升的重要評價指標。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動臨床專科標準化建設,引導醫療機構加強專科能力建設,讓群眾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在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的“專科建設賦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及暨2023醫療機構專科標準化建設賦能行動的啟動會”上,與會嘉賓就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昂:

打造“頂天立地”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醫療機構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指要加強整個臨床專科的建設水平,通過設立標準,客觀地評價醫療機構的專科建設能力;通過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項目持續提升醫療機構的疾病救治水平,優化疾病救治流程。

“立地”指要提升醫院的醫、教、研水平。醫療方面,醫院需要切實提高醫務人員整體素質和能力,嚴格把關醫學“三基三嚴”;教學方面,需要所有的帶教醫院、教學醫院乃至附屬醫院共同努力,持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科研方面,要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加強臨床研究的轉化落地。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 董家鴻:

建立健全區域智慧健康醫療體系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要大力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而重塑以全民健康為目標的新型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就成為我國深化醫改的迫切要務。在建好建強大醫院的同時,醫療資源更應該向基層傾斜,讓大醫院牽頭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

為建立優質高效經濟可及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建立了由醫院指派醫生、護理團隊、醫政管理人員形成醫療服務的同質化、醫療管理一體化的健康醫療聯合體。根據不同的醫療機構設定不同的任務,實現從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到家庭醫生的多級聯動系統,建立以科技為支撐,以多級聯動的醫療機構為基礎的智慧健康醫療生態體系,為整個轄區的居民提供預防、診療、康復、慢病管理、高齡照顧一體化系統醫療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黃二丹:

優化專科結構 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是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高質量發展是結構性優化和改革。首先要促進優質資源的擴容和區域的均衡佈局,目的是加強重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健康管理能力、深化醫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規範民營醫院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專科能力的提升。

實現專科高質量發展分為4個層次,一是要在醫院裡面建立多學科會診模式,形成有專科群、有中心化的專科佈局;二是要建立專科專病聯盟,縱向把醫療服務體系打通,形成一個診療的閉環;三是要協同臨床服務跟教學科研,進行有效整合;四是要推進業財融合的信息化管理。

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專科的高質量發展。要實現專科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平衡專科的定位、能力和規模,以現有的規模來優化本部的規模,優化專科基礎,把握專科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和新模式,進一步把公立醫院的定位跟體系進行系統的整合,形成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幹,高水平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的公立醫院網絡,在疑難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多中心研究大數據集成、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院長 王杉:

“3+1”體系推進專科能力精準持續提升

專科能力建設有3個核心,分別是精準、可持續和提升。無論是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專科,還是住院醫師、專科醫師的高質量發展,核心都在於能力提升。
對於醫院來說,醫療水平一定是專科能力建設中排名第一位的。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才能實現專科能力提升,以及如何實現專科高水平發展是醫院目前面臨的挑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提出的評估專科能力的“3+1專科能力精準持續提升體系”能夠根據能力清單和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專科能力提升方案,其中包括專科能力清單系統、對應能力評價系統、能力提升系統以及專科能力評估機制。
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新裝備的發展日新月異,但不同的醫療機構和專科,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管理水平都不盡相同,每個專科和每家醫院所處的地域的疾病譜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醫院根據差異化制定不同的能力提升方案,發展各自的專科。

觀點薈萃

(按發言順序排序)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

薛冬:

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專科能力建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展優勢專科,利用“國考”以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瞭解目前醫院的優勢專科,實時瞭解專科的各項指標的情況,以便作出相應的舉措。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副院長

王建寧:

醫院的發展一定要契合國家的大形勢,醫院的定位就決定了醫院以後的發展結構和發展模式。理想情況來說,應該從國家層面對不同層次的醫院給予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支持方向。醫院要實現專科能力提升,需要把專科按照亞專業劃分,亞專業劃分的目的是提高專科的研發能力、科研實力、新技術的把控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才能在尖端技術領域提升專科能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郭樹彬:

提升專科能力以及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首先應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需要建立頂級的發展模式。學科建設和醫院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要有明確的發展路徑,利用資源完善學科體系建設,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進行新文化體系建設,從而進一步促進醫院發展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

顧晉:

國家級醫院應當有作為“國家隊”的擔當,應該提升對CMI(病例組合指數)值的要求。

分級診療的目的是讓疑難重症患者到大醫院治療,而一般的常見病、小病包括康復患者等在基層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目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標準是55項,雖然有CMI值,但醫院接收疑難重症患者的比例依舊較小,應該把55項醫院績效考核標準更加細化,增加CMI的比值,讓三級醫院接收更多的疑難重症患者,讓普通疾病留在基層醫院治療。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

王顯: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需要規模擴張和精細化管理共同發展。原來規模較小的醫院在實現規模擴張時必須適度,應妥善處理好規模擴張和精細化管理之間的矛盾。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

賈旺:

公立醫院運營要兼顧公益性,要提升效率,多為患者服務。公立醫院的運營需做到三點:一是達到收支平衡略有結餘;二是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三是醫院精細化管理也要做到“頂天立地”,深入基層。

文圖:張沫

編輯:姜天一

審核:張士國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