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六小強的十一,有那麼多系列,上哪個好

當然是十一學校本尊最好,正牌六小強之一,海淀雞娃家長都認它,有本事的學霸,不做選擇題。
但云雲眾生中普娃佔絕大多數,畢竟有z(政)b(保)託底、有市三好、數學大獎加持、有出類拔萃特長傍身的孩子,不是那麼多。
本校只有一個,但十一系列灰常多,到底有多少個,姆們孩子去年小升初的時候我都沒統計過,但後來進了十一實驗,上網訂校服的時候才發現,真是太多了。

如果在玉泉路附近轉悠,放眼望去十個穿校服的學生裡,得有八個穿著十一系的kappa,還剩倆是建華的。
這時候你想起自家將要小升初的娃,就會徒然增加一層焦慮:別人家孩子都有這麼NB的學校上,我娃能不能薅上呢。
其實你看見那麼多的十一校服生,一是因為十一系列在這一片確實學校多孩子多,二是因為他們都嚴格要求必須每天穿校服,連羽絨服都是校服裝。而別的學校大多沒有這麼燒包,連學生的馬甲、打底衫都承包了。
這個系列的學校,在海淀萬壽路、永定路學區,如神一般存在,真有必要非得殺進去嗎。
對於搖號小升初的學生,經歷過的都會理解一個事實,還是離家近的學校最實惠。讓上下學不成為一種通勤似的苦累,才能把這三年堅持下來。
初中從體力到精神都不輕鬆,減負以後,初一雖說沒有早自習了,但上課前二十分鐘,就要求進入學習狀態,你再吃口早飯、喝杯水、準備個書本,都沒有時間,閒雜事都要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
到了初二,來了晚自習,夜幕降臨才放學,連晚飯都在學校解決,有的家庭實在熬不住,開始搬家,到學校附近租房子。
這一點說的是物質保障,有點兒捨本逐末了吧,難道初中擇校不是為了孩子的學業嗎。
雞娃的家長心氣都高,這一點上我不槓。要想聽順耳的,去校外教育機構,他們可以把你的焦慮煽動的一浪比一浪高,讓你覺得一個家庭除了孩子的學業,就再沒有天大的事。
作為一個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感覺國家搞教育均衡,已經把那些以前所謂的渣校,都消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搖號學校,檔次其實差不多了,只是每個學校的特色、傳統不同罷了。
就拿十一系說,這些聯盟學校,都是選課走班的教學體系,每學期的課表由每個學生自己來排,學生可以選擇一部分喜歡的課程,在學的過程中形成優勢,甚至特長。這就是十一系跟其他學校本質的不同。
至於師資、硬件,每個學校由於位置、新舊程度不同,就都不一樣了。
還是看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如果學校特點正是孩子的特點,學習的心氣兒起來了,初中沒拼進六小強,也不耽誤高中考進六小強。
有的孩子搖進了一個家長覺得還行的學校,但孩子覺得沒意思,天天抱個ipad戳,懶的連床都不想下,有時間就躺著玩。那就不是上什麼學校的問題了,家長得想其他方法啟蒙學習了。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沒進頂流中學,學習氣氛不是那麼高漲,天天也沒有很多學霸擦身而過,不利於向上的薰陶。學霸氣場確實可以薰陶人,但也可以讓普通孩子自慚形穢。
初中進入了人生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家長搞好親子關係,把持住孩子三觀正確,情緒樂觀,成績突飛猛進了,說明娃奔向了學霸之路,成績平平的,那也就是他的普通氣質了。
十一系的,除了玉泉路66號那個本校,它是掐尖的,專挑成績優異的學生滋潤它的名牌,基本招七百人,搖號五十個名額,多麼沒誠意。其他十一XX校,搖號比例都比較正常,去哪個棄哪個,可以糾結一下,但沒必要太焦慮,尤其不能當著孩子,最心儀的學校落了空,就當場嚎啕大哭,嚇的孩子以為自己將要落進什麼萬劫不復的深淵,心態先崩了。
家長要穩住,初中三年其實只是一小步。

關注 親子游生活家 公眾號

這裡有關於親子生活的一切美好可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