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作為一種集美味和營養於一身的食物,一直是餐桌中的“常客”。
老話更是有“無魚不成席”的說法,可見魚在人們心中地位。
如今春分已過,天氣逐漸變暖,魚兒的食物變得豐盛起來,這時的魚兒的肉質變得異常肥美,非常適合大快朵頤。
春分後吃3種魚最養人,
比甲魚滋補、比鱸魚鮮美
鱖魚
鱖魚也叫桂魚,據說是因為魚體不能屈曲、如同僵蹶而得名的,別名又叫石桂魚、錦鱗魚、鰲花魚等,“桃花流水鱖魚肥”中說的就是這種魚。
《本草綱目》中記:“鱖,生江湖中,扁形闊腹,大口細鱗,有黑斑、彩斑,色明者為雄,稍晦者為雌,厚皮緊肉,肉中無細刺,亦啖小魚。夏月居石穴,冬月偎泥。”
鱖魚外表美麗,肉質細嫩,是當之無愧的“春令時鮮”,以三月份桃花盛開時最為肥美,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鱸魚草魚壓根比不過它。
《本草綱目》記載鱖魚“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很適合體弱無力、脾胃氣虛、營養不良的人群食用。
現代營養學表明,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
鯧魚
漁民們常說“三月鯧魚熬蒜心,四月鰳魚勿刨鱗”,三月是吃鯧魚的好時節。
鯧魚,又叫車扁魚、鏡魚,它味道鮮美、肉質肥厚,在營養方面也絲毫不遜色。
中醫認為,鯧魚歸脾、胃經,具有通經養血、滑利關節、柔筋利骨、補胃益精等功效。
現代營養學表明,鯧魚富含優質蛋白,每100克蛋白質含量約為18.5克,鉀325毫克,且富含DHA、EPA等不飽和脂肪酸、鎂、磷等營養素,對於心腦血管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鯧魚同樣是刺少肉厚的魚類,基本上只有中間的一排骨頭,吃起來方便不費勁,尤其適合不擅長吐刺的人群、老人、小孩食用。
鯽魚
此時不宜多食羊肉、牛肉等溫熱之品,容易辛溫太過,肝木過旺,反傷脾土。相反,味甘性平、不易上火的鯽魚,更適合大家食用。
中醫認為,鯽魚有健脾溫胃、除溼利水、溫中下氣之效。《本草綱目》中載:“諸魚屬火,唯鯽魚屬土,故能養胃。”
做法:將處理乾淨的鯽魚放入鍋中,用少許油煎至淡黃色;然後與芡實、淮山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魚富含優質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是營養界備受推崇的白肉。但這魚肉雖好,吃的時候還是要避開一些禁忌——
春天吃魚雖好,但3個禁忌別犯
大家都聽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的說法吧?這是水生環境中典型的食物鏈。
體型越大的食肉魚,在食物鏈中的等級越高,體內蓄積的有害物質就越多,吃進人體對健康的影響也越大。因此,國際權威健康機構都建議不要吃鯊魚、劍魚、旗魚、方頭魚等大型魚類。
實際上,如果魚太大,要麼是處於生物鏈較高端,要麼就是魚的年齡較大。年紀比較大的魚,可能富集更多環境汙染物,肉質也多半較粗糙。所以,買魚時不要總挑個頭大的買。
現代人喜歡原生態食物,野生魚因此成了很多人的新歡。
然而,因為環境汙染的存在和不確定性,野生魚更容易富集一些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質。
比如,很多魚類會因為捕食含有毒素的海藻、小魚、小蝦而在體內蓄積毒素,常見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一旦食用,很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一味迷戀野生魚類。常規的養殖魚營養又安全,味道還鮮美,吃起來更有健康保證。
很多人是淡水魚生的愛好者,尤其到了天氣熱的時候,清爽可口的魚生可太開胃了。
因為寄生蟲常常會寄居在淡水魚生裡,人在吃了後容易感染肝吸蟲。
而且,有人僅吃過一回就中招,嚴重感染者晚期還會出現肝硬化、腹水。
此外,這些食物也容易被寄生蟲盯上:醉蝦醉蟹、帶血豬牛排、荸薺、菱角、牛蛙(田雞)、肥羊、肥牛等。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一起來算算~
編輯:violet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