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經歷塑造胸懷與格局,而胸懷與格局又能夠造就一個人的人生。
一個人的人生胸懷越大,成就就越大,胸懷就如同翅膀,它所飛翔的高度,都是取決於胸懷的大小。
《道德經》之中,老子說“上善若水”,人生最好的德行就是如水一樣的智慧。
水滋潤萬物,具有寬廣的胸懷,謙遜的品格,並且一切與世無爭。
水並不像人類那麼自私,也沒有去奢求任何回報,就這樣謙虛低下,處下而居,以誠待人,這也正是一種胸懷。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所以,聖人掌握萬事歸一的法則,可以自立天下,不單憑自己所見反而能看得清楚,沒有自以為是,反而受到崇敬,沒有自我誇耀,反而能見功勞,不自高自大,反而長久。
正是因為聖人不與世人相爭,所以沒有人能與他爭。
正所謂說“不爭為大”,因為不與天下人爭,所以不存在有輸贏,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是胸懷的博大。
在東晉時期,謝安在東山隱居的時候,與孫淖、王羲之等人一起出海遊玩,這個時候風起浪湧。
孫淖和王羲之他們顯得特別驚慌擔憂,就大聲喊著:“讓船趕緊調頭開回去吧。”
但是謝安卻饒有興致,一邊吟詩一邊長嘯,也沒說回去,舵公因為看到謝安神似安定,而顯得有一些愉悅的姿態,就繼續前進不停。
過了一會兒,風力更強,搖晃的更猛,很多人就更加擔心,都坐不住了,謝安緩緩的說:“如果現在亂成一團,我們就真的回不去了。”
很多人於是應聲就回到原來的座位,由此可見,謝安的氣量足以穩定天下。
我們都聽過“東山再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謝安,而故事之中的“東山”就是隱居的地方。
在當時只有心胸寬廣,氣度博大的人,才會被人稱為俊傑,孫淖和王羲之當時也算是名士,被人尊敬和稱頌。
但是面對這樣的大風大浪,表現出來的不同反應也更突出了謝安的胸懷雅量,喜怒不形於色的淡定從容,這樣的一種胸懷和格局,才真正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而相反,一個人的心胸狹窄,才是人生最大的一個錯誤。
心胸狹窄,會讓自己的人生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太過於計較的東西,反而會讓自己失去的更多。
有一個作家,在一個城市需要居住幾個月,他在那個城市租了一間房子,一來二去,和房東也熟悉了。
就在他快要離開那個城市的時候,他打算幫房東的兒子介紹一份報社的工作,因為房東兒子正處在失業的狀態。
但是當他退房子的時候,房東卻惡意苛扣了一些房租的押金,本來金額不大,但是就因為這一一件事情,作家放棄了幫房東兒子介紹工作的想法。
而對於房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因小失大,也正是因為他狹隘的格局,讓他的兒子錯失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機會。
正所謂說“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花費心思斤斤計較,只會把事情越辦越錯,一切坦然,用大的格局去對待自己的人生,用不一樣的智慧去應對任何事情,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