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年人經常膝蓋疼痛,一旦蹲下去,就站不起來?是缺鈣嗎?

人不是鐵打的,骨骼更不是。

每一項身體活動,都需要骨骼的參與,隨著時間推移,骨骼便會磨損。好似家裡的門一樣,用的時間長了,軸承以及門框等部位都會破損,到了時間就要換。人的骨骼和門不一樣,不好換新,一旦壞了,麻煩不斷。

老年人經常膝蓋疼痛,蹲下去後站不起來,不是缺鈣了,而是關節磨損過度了,行話叫做“骨關節炎”。關節壽命大約60年,60歲以上的人多半會出現骨關節炎,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骨關節炎發生的幾率高達50%。

為什麼老年人發生骨關節炎的概率如此高呢?

生理性磨損是無法避免的因素,每個老年人,關節都存在磨損,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有些老年人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也就不存在炎症問題。有些老人則不一樣,本就存在一些關節外傷,加上長期磨損,就會形成炎症。也就是說,沒有炎症是幸運,得炎症是普遍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骨關節損傷,和肝臟一樣,早期是沒有信號的,也沒有症狀可言。可磨損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和過度運動,比如走路步數過多有很大關係。由於沒有症狀,無法及時發現,以至於磨損程度不斷加深,直到軟骨損傷已經無法修復,並且存在裂縫,產生疼痛感過後,才會被發現。

到了這個時候,關節炎症已經存在,老年人就會出現膝蓋疼痛,蹲下去無法站起來的情況。嚴重的老年人,還能在安靜的環境下,聽到關節的摩擦聲。

骨關節炎在發展過程中,還可能伴隨肌肉萎縮,關節邊緣長有骨刺等問題。在骨刺的刺激下,關節部位會產生刺痛感,並形成“帳篷效應”,走路時所產生的疼痛感會更為強烈。

由於隱蔽性較強,患者在感受到膝蓋疼痛,已經下蹲後難以站起,或者上下樓梯時關節有刺痛感時,應該做CT或者X線檢查,弄清楚關節是否存在問題,或者問題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了。

患者不能焦慮,也不能拒絕運動,骨關節炎是一個進展比較緩慢的疾病,適當的運動有利於肌肉保持力量,能夠增強關節的穩定性。平時可多散步、游泳以及騎行,通過這些運動,能遲緩病情,並可減輕疼痛等症狀。

生活中要有忌諱,早期骨關節炎患者,要避免高強度的運動,尤其不能做彈跳等運動。這些運動會增加關節壓力,對關節形成衝擊。走路的步數以及速度也都要進行控制,速度過快,步數過多,同樣會加速關節磨損。

平時上下樓梯不能太著急,條件允許時應該儘量做電梯,給關節減輕壓力。老年人還需注意多休息,不要過分操勞,要給關節更多休息時間。已經發生疼痛,或者下蹲時難以站起時,更需要休息,不能硬撐。

關節是支撐人體各項運動的基礎,關節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個人能否正常活動。老年人也確實會存在缺鈣問題,但是膝蓋經常疼痛,下蹲後站不起來,並非都是缺鈣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骨關節炎,要及時檢查,排出隱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