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正禮 韓雨辰
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微信公眾號
原文刊載於《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2年第12期
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因其重大理論創新、決策部署、精神風貌及深遠影響而備受關注並被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時強調,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要“同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精神結合起來,聯繫著學”。因此,放眼歷史,從歷次黨代會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代會比較視閾解讀黨的二十大的顯著特色,有助於深入學習貫徹大會精神、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
科學理論是成功實踐的先導。恩格斯曾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十分重視理論創新和善於推進理論創新的政黨。2021年2月,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的百年奮鬥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將“堅持理論創新”列為黨百年奮鬥所積累的十大歷史經驗之一,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黨的歷次黨代會報告和黨章修訂都非常注重推進理論創新,尤其善於通過總結歷史經驗並將成功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理論用以指導實踐。例如,1945年4月至5月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改革開放以來,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和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先後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理論體系和歷史地位等進行了理論闡釋,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從而指引全黨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新勝利。相比而言,黨的二十大更加強調理論創新的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創立明確為新時代十年的首要偉大變革。大會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工作的基礎上,從十六個方面系統總結、概括了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我們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堅持不懈用這一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次,把推進理論創新擺在大會報告的突出位置。大會報告第二部分以“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題,專門論述了推進理論創新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大意義。在黨的歷史上,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在全文的第七部分,曾以“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為題,闡述了“在實踐中學習和豐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任務”。此外,黨的十五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都在第三部分分別以“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為題,著重從內涵、地位等方面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而黨的二十大報告,一是在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基礎上,強調“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更加突出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性。二是不僅將“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這一旨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命題作為報告中的標題,而且將其放在整篇報告第二個部分進行闡釋。這就突出了推進理論創新在大會報告中的重要位置。
再次,指明瞭新時代新徵程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指出推進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調“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而且從堅持“兩個結合”和“三個好”兩方面指明瞭新時代新徵程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路徑。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最後,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重視和強調理論創新,而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比如,提出“三個務必”,即“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時代要求;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作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判斷,並在繼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五大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提出了“九個方面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等等。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高度重視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各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黨就領導人民發展教育事業,重視發揮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革命作用。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全面發展科教文化事業,多次編制和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科技發展計劃或規劃;20世紀60年代黨將科學技術現代化列入“四個現代化”目標;改革開放以來,黨又作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重大論斷,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相比較而言,黨的二十大更加強調和彰顯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首次對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進行集中闡釋和統籌部署。以往黨代會報告都把教育、科技、人才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等分開論述。一般將科技安排在經濟建設中、教育安排在社會建設中、人才安排在黨的建設中進行闡述。黨的二十大報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加強系統觀念的要求,第一次把三大戰略擺放在一起,不僅集中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地位,而且“強調了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繫,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其次,大會報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報告共分為十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回顧、總結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第二部分強調理論創新的引領作用,第三部分指明新時代新徵程的歷史使命,第四至第十五部分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安全、軍隊、國家統一、外交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全面部署未來工作。其中,第五部分是部署科教和人才工作,緊緊排在“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之後,可以同第四部分一起理解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最後,闡述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若干重要論斷和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等等。這些重要論斷和舉措都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視和期盼。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總結中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開創、捍衛、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7年10月和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都強調,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黨的十九大還作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分兩步走”,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展現出堅定沿著既定方向勇毅前行的定力和決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大會主題展現了高舉旗幟、勇毅前行的鮮明態度。黨的二十大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這一主題是“大會的靈魂,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集中表明和宣示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前進等根本原則。其中,旗幟方向、思想武裝、精神動力、奮鬥目標等都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一脈相承。
其次,一以貫之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黨的二十大在堅持和發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等方面展現了道不變、志不改的決心和意志。大會報告的標題和主題都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明確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明確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明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和遵循“五個堅持”的重大原則,包括“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再次,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舉措的守正創新。黨的二十大不僅在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方面做到了一以貫之,而且在重大戰略部署、戰略舉措方面也表明了堅定貫徹落實的鮮明態度。大會報告的謀篇佈局尤其是第四至十五部分的篇章結構,基本上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十四個堅持”設計和展開,構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分兩步走”、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安排,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等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堅持”出現了173次,僅次於“發展”(出現239次)和“人民”(出現177次),排在第3位。其中主要強調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戰略部署、決策和舉措的堅持和發展。
最後,自信回應國際社會的各種關切。黨代會籌備召開之際往往也是思想理論界活躍甚至發生爭論之際,這也需要大會適當作出回應和釋疑。例如,1997年鄧小平同志逝世後,黨的十五大籌備期間,國內外都非常關注大會怎樣對待鄧小平領導黨和人民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創立的理論、所開闢的道路。為此,黨的十五大報告在歷史上首次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大會的主題,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在改革開放即將迎來30週年之際,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國內外一些人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功過、成敗等問題上產生較大爭議。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不僅在大會主題中鮮明強調“堅持改革開放”,而且在總結過去五年工作之後的第二部分,專門以“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為題,全面總結、高度評價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黨的二十大召開前,一些人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疑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和世紀疫情深遠影響下,一些人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景議論紛紛。對此,黨的二十大明確強調“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顯示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的定力和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黨領導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歷史進程,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積貧積弱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十九大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提出了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黨的二十大對進一步瞄準和實現“強起來”作出了系列戰略部署。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新時代新徵程的使命任務明確“強起來”。黨的二十大在總結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徵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其次,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舉措咬定“強起來”。黨的二十大對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大戰略部署、決策舉措緊緊咬定“強國”目標,並進一步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把我國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目標和任務。這些“強國”目標涵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詮釋了“強起來”的豐富內涵。
最後,對外影響、國際貢獻瞄準“強起來”。黨的二十大不僅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使命任務和戰略部署,而且展現了邁向強國所應具備的大國形象。大會報告講到21世紀中葉奮鬥目標時,在繼續強調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講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時,強調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講到國際關係和外交工作時,強調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不同歷史時期和背景下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往往向全黨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出不同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風貌,並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黨的二十大充分展示了全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自信自強、團結奮鬥、敢於鬥爭等精神風貌,其中“團結奮鬥”是大會始終突出強調的精神狀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團結奮鬥”是大會報告標題和大會主題莊嚴宣示的精神狀態。黨的二十大是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深遠影響的背景下召開的。大會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而奮鬥,備受國際國內、黨內黨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大會報告的題目,尤其是“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是大會的靈魂,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兩者集中回答和展示了旗幟、道路、精神和目標等政治性、根本性和原則性問題。以往黨代會報告的標題或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多使用“為……奮鬥”,沒有使用過“團結奮鬥”,而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標題和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都明確強調“團結奮鬥”。
其次,“團結奮鬥”是新時代黨和人民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的歷次黨代會都要總結過去工作和歷史經驗、分析當前形勢和黨的狀況、展望未來前景和部署今後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新時代十年黨和人民經歷黨成立100週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的三件大事,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贏得的歷史性勝利”;報告系統總結概括了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十六個方面”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認為這“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因此,團結奮鬥是新時代黨和人民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精神動力,也是黨長期奮鬥的成功經驗。
再次,“團結奮鬥”是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內在要求。黨的力量來自黨的組織,而團結統一、奮發圖強又是黨的組織堅強鞏固、發展壯大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客觀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提出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堅持”重大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從凝心聚力的角度指出團結奮鬥對黨成為“主心骨”的內在要求。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提出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五個牢牢把握”,其中包括“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將“團結奮鬥”提升到“時代要求”的高度,充分彰顯了團結奮鬥對黨領導人民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重大意義。
最後,“團結奮鬥”是新時代新徵程黨和人民奪取事業發展新勝利的必由之路。回顧過去,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蹟,面向未來,如何創造更多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結束語”中強調,“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報告再次強調2022年3月“兩會”提出的“五個必由之路”,其中就包括“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這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
作者高正禮,系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雨辰,系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