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故老中醫,留給晚輩的幾點臨床箴言

一位已故老中醫,留給晚輩的幾點臨床箴言

中醫書友會
第346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本文作者列舉了很多臨床感悟,有醫德方面,有臨床方面,雖然只是隻言片語,但字字珠璣,背後的道理值得我們晚輩深思。希望大家閱讀後能有收穫。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用藥如用兵,杜絕醫源性疾病

作者/嶽景林

作者簡介:嶽景林,1935~2003,吉林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擅長中藥辨證治療高熱不退、急性胰腺炎、中風等病,療效顯著,在腫瘤病和血液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頗有建樹,主張扶正祛邪治療腫瘤病和血液病。

我臨床多年,深感患者不易,有因治病傾家蕩產的,有治病不效喪失信心的。醫者父母心,要為患者著想,切不可留有私心雜念,以醫傷人,以醫害人,以醫謀私,以醫求利,萬萬不能。

希望晚輩,診病時要心態平和,情緒穩定。要將病情如實地交代給病人,不要誇大事實,也不要忽視病情,必須掌握分寸。診斷疾病要力爭準確,治療要及時恰當。特別是在用藥上要以治療需要為原則,用藥精準,治方嚴謹。
能吃藥不打針,能單方不復方。能用低檔藥物的不要用高檔藥物,切忌加重患者的負擔。我深惡不懂裝懂,不能治而強治的惡習,若遇不懂,不妨直言相告,推賢任能。切不可不知為知,強立名目,亂投雜治,誤人害己。

為減少用藥不當而引起的醫源性疾病的發生。中藥處方藥味儘量少,藥量儘量小。用藥如用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希望晚輩臨證時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一見發熱就投給新雪丹、安宮丸之類的苦寒藥,這是錯誤的。

對於外感所引起的發熱,必須要以解表為治則,過早的應用苦寒藥,會使邪熱內陷,變生它病,使病程變長,更難治癒。有外感表證者,必須以解表為主,應用發汗的方法,使外邪從表而解,不得過早的應用苦寒清熱藥。

2、實熱之證,需用苦寒清熱、苦寒瀉下劑時,用藥劑量宜輕、時間不宜過長,中病即止,否則易損傷脾胃及正氣。

3、切忌不分青紅皂白,亂用補藥。正如張子和所說:“夫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醫者與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見用,不若順病人之心而獲利也。豈復計病者之死生乎?”

我認為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認為補不好也補不壞的想法是十分錯誤的。
對於虛證需要應用補藥時,在滋補藥中要配伍理氣藥,防止滋膩太過有礙胃氣,以至於虛不受補。對於虛中夾實者,則要攻補兼施。

4、在組方原則上,強調藥物組成要主次分明,即有君、臣、佐、使之分。
在處方用藥味數上不宜過多,一般在10一12味藥左右,最多不超15味,在用量上要根據病情當多宜多,當少宜少,不必拘泥。
例如:在治療高血壓時,夏枯草、菊花、鉤藤、草決明等藥用量可用到50g;在治療風溼病時,川烏、草烏、南星等藥的用量一般不超過10g;細辛的用量一般為5g,但是在治療面癱時,如患者身體較強壯者,從5g用起,逐漸加量,最多可用到15g。

切不可拘泥,一切從病情出發。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吉林省名中醫·醫話卷》丨主編/邱德亮作者/嶽景林丨薦稿/雲衝丨編輯/居業、思含丨校對/姜春顏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