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齋續·古方今用
今之病,與古有異。而古之方,治療今之病,怪病、不可名狀病,是今之醫者之任。
譬如傷寒第一方桂枝湯,治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治近視、弱視,治飲冷貪涼(空調等)之頸椎病、發熱等,還有網球肘、腱鞘炎等。日本漢方大家大冢敬節則有桂枝加苓術附湯治癒腦出血所致半身不遂。
白薇湯,見於許叔微《普濟本事方》,主血厥之證。冉雪峰老用於高血壓病和中風等腦血管疾病,重在益陰斂陽,柔暢經隧。餘以之用於眩暈不可名狀者,頗得效驗。
曾經和醫院一位外科同事探討四妙勇安湯,古人用治脫疽,相當於今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金銀花、玄參各90克,當歸60克,甘草15克的大劑量令人疑惑。臨證運用則非得原方劑量而不效。後來讀陳士鐸《石室秘錄》,此方比坊間公認的《驗方新編》更早,而陳士鐸《青囊秘訣》之清腸飲,也有此方之形,劑量如出一轍。當今有人用此方來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曾用大劑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嘔吐不食之腎絞痛,飲食恢復而排除0.8釐米結石。
大承氣湯,《傷寒》陽明腑實之主方。曾用大承氣湯愈肥胖便秘之椎間盤突出所致臥床不起。
黃土湯, 原是《金匱》為“遠血”而設,餘臨證中用治胃潰瘍出血。《張氏醫通》用治產後下痢。今人則有用於脾虛失血諸證,血液病,皮衄、肌衄、鼻衄等。
地黃飲子,金代劉完素《宣明論方》。重在燮理陰陽,交通心腎,斡旋氣機。現今腦血管病後遺症運用廣泛。餘曾經用治腦溢血後遺症言語不利,偏癱,歷經二月,能行走,能對話,生活質量大為改觀。其組方藥對,相輔相成,升降相因,剛柔相濟,妙處橫生。在失眠、卵巢早衰、更年期綜合徵等方面也有效例。
時代發展,天翻地覆,古今差異,千差萬別。經典當傳承,古方當發揚。醫者不斷面對新問題、新病人、新病種,在古方新病之間創建一座融會貫通的橋樑。
小中醫與老先生(張武大夫)
(本文作者為荊州市知名中醫張武先生,居重慶近十年,在同仁堂、銘醫堂醫院、合道堂、生和堂等中醫館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