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科學性、藝術性和創新性三個維度的綜合評分後,大賽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名,一等獎5名,二等獎18名,三等獎28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在致辭中說,醫學絕不僅僅是單純的自然科學,而是自然科學與技術、社會科學與方法、人文科學與文化的集合。作為醫學基礎的解剖學,既是最物質的,也是最“精神”的;既是最科學的,也是最藝術的。
奈特(Frank H.Netter)是美國外科醫生、著名醫學插圖畫家,他一生共創作4000多幅醫學插圖,獲得諸多醫學獎項。1989年,他出版的《人體解剖圖譜》是最重要的解剖學教科書之一。“比奈”大賽的名稱正是源於奈特的名字。
王辰說:“希望大賽能為醫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思想與才藝的平臺,讓大家堪比奈特、比肩奈特、比過奈特。各學校的醫學及相關專業的同學們,都可以在學習解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領悟力、想象力、表現力,基於對構造和功能、物質與精神、真實與美妙的追求,大膽記錄和表達自己對人體的認識、感悟及思考。”
曹雅寧是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級的學生,她的作品《擊鼓之後》順利進入決賽,並榮獲一等獎。
“這次比賽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鍊。作為醫學生,雖然平時課業繁重,但還是需要保持創造力和想象力。”曹雅寧認為,“比奈”大賽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窗口,不僅鍛鍊了醫學生們的專業能力,更使大家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比奈’大賽並不希望大家簡單模仿。通過醫學與藝術的結合,我們希望醫學生能展現醫學的廣博深刻與人性的善良悲憫。”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楊濤說。
自2020年創立以來,經過3年的發展,“比奈”大賽已經發展為多校聯合、醫藝共賞、多元包容的解剖繪圖大賽。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等院校的百餘名同學和老師參與大賽,並來到決賽現場。
優秀作品賞析:
冰刀之下 特等獎 北京協和醫學院 謝佩佩
冬奧賽場上,花樣滑冰是集力量和藝術於一身的比賽項目。本作品捕捉了俄羅斯花樣滑冰運動員安娜·謝爾巴科娃在冰場上極具美感的瞬間。冰刀之上是藝術,是展現;冰刀之下,是力量,是付出。
知音 一等獎 北京協和醫學院 浦軍
解剖學是人對於自身的祛魅。在科學萌芽前的時光裡,人們在想象中撥動心絃,聆聽心聲,在抽象的空間裡尋找回音。而解剖學在圖譜上重建瓣膜,連接腱索,用它們還原了真實的心音。圖中二尖瓣和腱索是部分第一心音的來源,相關病變也會因心音的異常而得以體現。過去,我們試圖聽懂靈魂;今天,我們試圖聽懂疾病。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真正的知音。
思萬物 一等獎 首都醫科大學 王雪嫣
“人是萬物的靈長”,腦血管滋養出感受萬物的大腦。本作品分別用線條和顏色勾勒出兩個不同的腦血管,用類似錯版的形式表現出大腦的複雜與神秘。作者模仿中國傳統技法繪製山水,致敬有海水般廣博的思維和火山般自我燃燒精神的醫學前輩。
擊鼓之後 一等獎 北京協和醫學院 曹雅寧
海子的詩《亞洲銅》中有一句: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作月亮。“月亮”和“大地”經常被放在一起,有陰柔、滋養哺育的含義。此外,月亮引起的潮汐和心臟的泵血也有一些類似。在我的觀念中,月亮是溫柔乃至悲憫的,有一種接納和安撫的能力。就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小小的月亮”在跳,默默地安撫一切、治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