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症很難治?老中醫的7個診療思路,最後一個很重要

說到“疑難雜症”,你腦海裡會呈現出哪些病症?灼口症、白塞病、過敏性紫癜、銀屑病、少白頭……這些會讓你感覺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可以把你聽說過的疑難雜症在後臺留言給我們哦~)

所以坊間更喜歡喚這一類病症為“奇難雜症”,因為足夠稀奇,也足夠難治。而對付疑難雜症,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中醫。

這一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固生堂的周平龍主任對疑難雜症的治療思路。

什麼是“疑難雜症”?
周平龍主任師承首屆國醫大師、陝西中醫學院張學文教授,他對於腦科疾病以及疑難雜症的治療繼承了老師張學文教授的醫術傳承。

周主任談到,張學文教授對於疑難病的概念,其認為所謂疑難者,當以“ 疑” 或“ 難” 為其特點,而臨床主要體現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 疑” 是指診斷上對疾病發生的原因機理不明, 而“ 難”就難在疾病屢治不效或療效不佳、久治不愈。

所以概括而言,疑難病症主要是指:

①病症查無出處,難於命名,診斷不清,治療又無從下手的病症;

②臨床罕見或少見疾病,且易被醫者忽視的病症;

③病因病機複雜多變,屢治不效或效果不佳, 久治不愈的病症;

④診斷明確,病因病機不惑,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病症;

⑤因醫者辨治失當而難以奏效的病症。

疑難雜症的診治思路
1
從痰、瘀、水著手
眾所周知,痰、瘀、水既是病理產物,它們蓄積體內又成為新的致病因素。三者可單獨傷人,又多雜合為病,更能虛實交挾,是疑難病症的主要病因病機之一。

清代醫學專著 《類證治裁》有言:“ 怪病多痰”之說。痰留體內, 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其致病變化百端,離奇古怪。元代醫學家朱丹溪也曾說“ 病似邪鬼,導去滯痰,病乃可安。”因此要治療這類疑難雜症,首先就要想辦法“治痰”。

根據痰的性質,用清、 溫、 潤、 燥、 散、 開、軟等中醫治療方法,尤其要注重健脾、 益腎之理,或痰水並療,或痰疲同治,對於一些中風、癲癇、癲狂、風溼、不孕等症多有效驗。

而疑難雜症由於久治不愈,生病日久,因此又與“瘀”有著密切的關係。

《 素問》中說“ 病久人深, 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 清代葉天士也有“初氣結在經,久則血傷人絡”、“ 久病血痕”及“寮生怪病”之說。所以臨床上對於疑難雜症這些“ 久病頑疾” 的治療,還要重視活血化疲, 從寮論治

另一方面,還與“水邪”有關。所謂“血不利則為水”,血瘀日久就會形成水邪之症。這裡的“水邪”指病理性的“水”,為有形之邪。體內水液若因氣化失常而輸布障礙,停聚體內就會致病。水邪可致多種疑難病症,如病發於腦,則產生現代醫學腦水腫、 腦積水之疑難;發於全身則有膝蓋腫脹、頑固性水腫、類風溼、 肝硬化腹水、 慢性腎病等。因此治用利水化痰之法,病症就得到緩解。

2
從虛論治
疑難病症一般病情較長,遷延難愈,多經過輾轉診治,過程中還可能過用攻伐比較厲害的藥物,因此這類疾病病多存在“正虛”的情況,需要多扶正,此時宜用純補之氣,待正氣復,讓病邪自去,病證乃愈,因此選用治療的藥物需根據陰陽氣血及臟腑的虧虛進行辨證施治。

3
運用反治法
“ 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 、“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一直是中醫臨床證治的常用方法。而疑難病症病因病機繁雜,表裡陰陽、虛實寒熱,真假難辨,所以臨床治療時應謹慎“陰陽格俱” 、“至虛有盛候”、“ 大實有蔽狀” 等疑難雜症特有的病機,辨明辨證的假象再利用適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4
情志療法
精神情志既可導致疾病,又能影響疾病的發展及轉歸。祖國醫學從古至今就非常重視情志致病的重要性,並強調五志在情志病中的重要治療作用,如“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

情志致病,日益引起現代醫學的高度重視,醫學模式也已從過去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據粗略統計,在綜合性醫院就診的初診病人分類中,心理及心身疾病者高達近三分之二。

故作為醫者,應盡最大的努力,通過語言、表情、姿勢、態度及行為影響,從而力求改變患者的感受、 情緒及認識, 矯正其不良行為,以減輕甚至根除病人疾苦。

5
綜合調治
疑難病症病因病機複雜, 病種繁多, 故治療也就絕非 內服藥治之一途。對內、 外、婦、兒、骨傷、五官、皮膚等多科疾患,應在內服藥治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湯、丸、膏、丹、散及注射劑的優勢 ,結合外治、針灸、推拿、氣功、 理療、 手術等多種療法,重視燻洗、藥膳、單方的重要治療作用加強飲食及精神調理。積極開展迴歸自然及全民健身活動,利用一切可行及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開闢多種治療疑難病症的綜合有效途徑。

6
清除特殊病因
疑難病症的疑難原因之一就是病因不明,或者一時難於尋求致病因素,使得疾病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如果一旦發現其某種特殊致病因素,應當即切斷其致病源,疾病就可得到痊癒,比如如一些特異過敏性哮喘、 皮膚痰癢症等。

對此,這一類病變其致病源常常較難發現,因此看診中的四診合參很重要,詳細詢問病史,細心觀察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其周圍的生活環境,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許無需藥治,愈病立竿見影。

7
提高醫患合作
對有些病程日久、病史較長的疑難病症,如中風後遺症、類風溼、慢性乙型肝炎等其臨床證治絕非短期可愈。張學文教授曾教導,對“久病頑疾”常常要在辨證的基礎上固方守藥,切不可頻繁更弓易弦,否則欲速則不達。而從患者的角度也是,應多信任治療的醫生,提高醫患合作,這類疾病的治療調理貴在堅持。

想了解更多疑難雜症的就診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進群交流

醫生

周龍平
中醫內科  副主任醫師


(長按圖片即可預約醫生)

簡介

周平龍教授,浙江省中醫院,資深中醫全科醫學專家及膏方專家。中醫腦病專業,師從首屆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多年。擅長中醫腦病及內科疑難雜症的治療,熟諳中醫經典,辨證用藥靈活,臨床經驗頗豐,療效顯著。科教成果:主要研究中醫中藥在中風病的中風先兆期、中風期、中風後遺症期的預防和治療。在國內中醫藥期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2部。


擅長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餘年,從1981年工作至今,浙江省中醫院內科主任,中醫腦病專業,擅長中醫腦病及內科疑難雜症的治療。熟諳中醫經典,辯證用藥靈活。年門診量近兩萬人次,經驗頗豐,療效顯著。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頑固性失眠、汗症;脂肪肝、高血壓、痛風、膽石症、慢性肝病;頑固性咳嗽、慢性鼻炎、反覆感冒;慢性胃腸疾病、慢性便秘、結腸炎、原因不明腹痛;男性疾病;月經不調、痛經、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徵、乳腺增生;色變暗瘡、痤瘡皮炎、口腔潰瘍;小兒咳嗽、疳積、遺尿、驚風痘疹及中醫腫瘤康復、亞健康狀態調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

週四上午   固生堂杭州大同分院

週五下午   固生堂杭州蕭山分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千庫網

關注固生堂中醫,可獲取更多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