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在家就能復原的滋補“古方菜”——《飲膳正要》補益食療方二則

導讀

翻閱歷代醫籍,經常能看到很多“食譜”——有各種食療效果的藥膳方。藥膳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將中藥與某些藥食兩用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飪方法制作而成的菜品,很是體現了我國中醫食療文化的特色。但不少人應該都在看“菜譜”的過程中有過疑問,“這菜到底要怎麼做出來啊?”“這樣做能好吃嗎?”還別說,有的藥膳成品還真不錯,色、香、味、形俱全。今日的推送就給大家介紹幾道補益肝腎的藥膳,讓感興趣的各位朋友們也能自己復原來自醫籍的“古方菜”。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是藥膳,因此如果患者要服用的話需有執業醫生的指導,以免與正在服用的藥物衝突,延誤病情。

《飲膳正要》補益食療方二則

作者/餘瀛鰲,陳思燕

《飲膳正要》是元忽思慧所撰的營養學專著,成於元代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是我國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

羊脛骨湯

【出處】

《飲膳正要》:“羊骨一副,全者,捶碎。陳皮二錢,去白;良姜二錢;草果二個;生薑一兩;鹽少許。加水三鬥,慢火熬成汁,濾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湯亦可。”

【功效】

補腎填精,壯骨補虛,用於肝腎兩虛、陽衰精虧、貧血羸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牙齒不固。

【材料】

羊脛骨 250g,蔥段、薑片、草果各 15g。料酒、鹽、陳皮各適量。

【做法】

羊脛骨洗淨,捶碎後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蔥段、薑片、草果和調料,煮 1 小時即成。

【功效】

羊脛骨可療體虛,補氣血,填精髓,壯筋骨,抗衰老,適合肝腎兩虛、陽衰精虧所致貧血乏力、腰膝痿弱無力、筋骨冷痛、皮膚毛髮憔悴、牙齒鬆動的老年人補益。《本草綱目》中說:“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除溼熱,健腰腳,固牙齒……治筋骨攣痛。”《日用本草》:“脛骨,治牙齒疏活,疼痛。”

【禁忌】

體熱火盛者不宜多吃。

櫻桃煎

【出處】

《飲膳正要》:“櫻桃五十斤,取汁。白沙糖二十五斤。”

【功效】

補益氣血,滋潤皮膚,美人顏色,用於氣血不足所致貧血、面容憔悴、乾枯不澤。

【材料】

櫻桃 100g,龍眼肉 10g,枸杞子 5g。白糖適量。

【做法】

將櫻桃洗淨,去核取肉,切成小丁。鍋中放入龍眼肉、枸杞子,加適量水燒開,改小火煮 20 分鐘後,放入櫻桃丁和白糖,再繼續煮 5 分鐘即可。

【功效】

櫻桃是補益氣血的佳果。《滇南本草》說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證類本草》說它“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龍眼肉可養血安神;枸杞子能滋補肝腎。《攝生秘剖》中記載杞圓膏(枸杞子與桂圓熬製)可以“安神養血,滋陰壯陽,益智,強筋骨,澤肌膚,駐顏色”。

【禁忌】

外邪實熱、溼盛中滿、內有痰火者及孕婦不宜多吃。

登場書籍

(↑因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瞭解圖書詳情)

本叢書為簡易古食方護佑全家人叢書,是一套家庭食療書,以古方為依據,偏“食”不偏“藥”。本書有專家指導用法,每個食療方均有“專家箴言”,對食方來源、食材特性、食療效果、宜忌人群、食用量等作詳細說明,讓食療更具針對性,效果更顯著。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古方中的保肝家常菜》,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餘瀛鰲,陳思燕 ◎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全部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