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疸 | 心中時時懊憹,熱不能食,嘗欲嘔吐,胸腹作滿

《辨證錄》

 原文 

酒疸之證,心中時時懊憹,熱不能食,嘗欲嘔吐,胸腹作滿,然清言了了,人以為酒食作疸也,然而酒溼之成疸,由於內傷飢飽勞役也。

夫人之善飲者,由於膽氣之旺也。夫膽非容酒之物,而能滲酒,酒經膽氣之滲,則酒化為水,入於膀胱而下洩矣。惟其內傷於飢飽勞役,則五臟受損,髒損而腑亦損矣。五臟六腑俱已受損,寧膽氣之獨旺乎?膽氣即衰,則飲酒力不能滲。無如人之縱飲如故,則酒多而滲亦多,更傷膽氣。

膽損不能滲酒,酒必留於脾胃之間;而脾胃不及從前之旺,則酒肉不能受,傳之膀胱;而膀胱又不及從前之健,則水入不能消,下既不行,必返而上吐,而下洩又艱,中州又不可久留,於是溼熱之氣,蘊隆衝膈,懊憹而發於心。由是遍漬周身,分佈四體,盡發為黃也。

夫心至懊憹,其心神之昏亂可知,何又能清言了了耶?不知酒氣燻蒸於一時,則見懊憹;懊憹者,欲痛不痛之狀,非心中之神至於妄亂不寧也。

治法宜解其酒之毒,而兼壯其膽;膽氣旺而酒氣自消,酒氣消而水氣自洩,水氣洩而黃自解矣。

方用旺膽消酒湯

柞木枝(三錢) 山梔子(三錢) 桑白皮(三錢) 白茯苓(三錢) 白芍藥(一兩) 竹葉(一百片) 澤瀉(二錢)

水煎服。

二劑而膀胱利,四劑而黃色輕,八劑全愈。

夫柞木專能消酒毒於無形,酒毒既消,則拔本塞源矣。至助膽之藥,舍白芍、山梔無他味也。其餘之藥,不過分消溼熱之氣。世不知治法,或吐或下,皆操刀而殺之也,可不慎哉。

此證用郁李歸芍湯亦效。

白芍(一兩) 當歸 茯苓(各五錢) 郁李仁(五分) 甘草(三分) 黃連(五分) 車前子(二錢)

水煎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