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琴醫案丨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容忽視

趙紹琴醫案丨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容忽視

中醫書友會
第346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冬春之交是肺炎的高發季節,看似簡單的肺炎常常可能給高齡老年人帶來致命的一擊,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或者本身患有肺部疾病的人。老年人肺部感染起病隱匿,老年人全身和局部反應性降低,自覺症狀輕微,症狀不典型。尤其應當引起家屬的重視和警惕。對於膀胱術後伴肺部與尿路感染,昏迷不醒者,趙紹琴以養陰回津,滌痰開竅之法力挽狂瀾。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昏迷(尿路感染合併肺炎)

作者/趙紹琴  編者/彭建中、楊連柱

趙紹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醫之後,幼承家學,後又拜師於太醫院御醫韓一齋、瞿文樓和汪逢春。曾任北京中醫學院溫病教研室主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等。
學術著作有《溫病縱橫》《文魁脈學》《趙紹琴臨證400法》《趙紹琴臨床經驗集》《趙紹琴溫病精選》《趙紹琴內科精要》《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等。

王某某,男,79歲。

  • 病史


持續性尿頻尿急已兩個月,近兩週加重,於1980年2月8日入院。患者1977年9月忽然出現無痛性肉眼全程血尿,經膀胱鏡檢查診為膀胱癌,1977年12月行膀胱部分切除術。
近兩個月來尿頻,兩週前發燒39.5℃,五天後體溫才有所下降,但咳嗽加劇,痰黃粘,呼吸不暢,診斷為肺炎。同時尿頻愈甚,排尿困難,以膀胱癌術後尿路感染收入院。有高血壓病史二十餘年,過去血壓經常在200/100mmHg(26.7/13.3kPa)。1963年曾患右手麻木。
  • 入院情況

入院時體溫37.5℃,脈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壓134/70mmgh。發育營養中等,神清合作,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肝脾未觸及,前列腺兩側葉增大,中間溝消失,表面光滑。

  • 化驗


白細胞:4500/mm【3】(4.5×10【9】/L)

中性細胞:72%(0.72)
桿狀核細胞16%(0.16)
單核細胞9%(0.09)
血紅蛋白11.3g/dl(113g/L)
血鈉134mmol/L
血鉀3.67mmol/L
氯化物165.9mmol/L
血糖127mg/L(7.05mmol/L)
二氧化碳結合力21.1mmol/L
非蛋白氮46mg/dL
尿檢:蛋白(++)
糖(+-)
白細胞50~60個/高倍視野
紅細胞2~3個/高倍視野

  • 心電圖提示

間歇性頻發性房性早搏,左前束支阻滯,瀰漫性心肌改變。X線檢查:有慢性支管炎伴感染表現。

  • 入院診斷: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術後肺炎、冠心病。
  • 治療經過

入院後給抗感染治療,先後用紅黴素、白黴素、萬古黴素及中藥清熱解毒,但感染未能控制,白細胞增至9400~11000/mm【3】(9.4×10【9】/L~11×10【9】/L),中性細胞82%(0.82),尿檢結果也未見改善,神志不清,重病容,心率130次/分,有停跳,血壓不穩,忽高忽低,肺部病變亦未改善,2月17日在痰裡找到酵母樣菌,病情重篤,於2月17日邀趙師會診。

  • 初診

身熱不退,面色黧黑,形體消瘦,神志昏沉,咳嗽痰黃,氣喘氣急,脈象細小沉弦按之不穩,且有停跳。舌絳乾裂中剝,唇焦齒燥,七八日未進飲食,全靠輸液輸血維持。

辨證:


患者年逾古稀,下元已損,熱病已久,陰津大傷,痰熱內追,熱邪深入營分。


浦所服藥物全屬寒涼,氣機被遏,肺失宣降,鬱熱內迫,營陰重傷,致使昏迷譫語,舌絳唇焦,咳喘痰鳴,形消脈細,諸症叢起。


咱們來做個題吧,請根據趙老的辨證思路,擬定治法治則,然後點擊下方空白處,查看趙老的治法治則及處方

(點擊空白處查看內容)

暫以養陰之法,求其津回而脈復,用宣氣機開疲鬱之藥,以冀營熱外透。

處方:


生白芍15克,天麥冬各6克,沙參20克,元參15克,石斛10克,前胡6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黛蛤散12克(包),川貝粉3克(衝),羚羊角粉0.5克(衝),服二劑。

  • 二診:


服藥後喘咳輕,神志蘇,知飢素食,脈搏80次/分,患者欣喜萬分,吃麵湯兩碗,蛋羹兩份,西紅柿加糖一碗。入晚病情突變,嘔吐頻作,頭昏目眩,血壓上升,陣陣汗出,遂陷昏迷,舌絳中裂,兩脈細弦滑數。
辨證:此屬食復。

一診神清知飢,營熱已開始外透於氣,是屬佳象。然久病之軀,胃脾俱弱,飲食不慎,過食,滯於中焦,阻塞氣機,壅遏生熱。嘔吐頻頻,復傷陰助焚,且鬱熱上蒸包絡,與痰熱相搏,上蒙清竅,內閉心包,致使病情急轉,神志昏迷,舌絳中裂。

再擬甘寒養陰,滌痰開竅,兼以化滯和胃,宣展氣機仍希有透熱轉氣之機

處方:生地15克,玄參15克,麥冬10克,沙參15克,牡蠣30克,石斛10克,菖蒲6克,杏仁10克,黛蛤散10克(包),珍珠母20克,焦谷芽20克,竹茹6克,服二劑。

另:安宮牛黃丸半丸,分兩次服。

討論:趙老為什麼要加半丸“安宮牛黃丸”?點擊此中醫師眾臉懵:驚蟄與安宮牛黃丸是好朋友?救命藥豈能當保健品!,複習安宮牛黃丸

  • 三診:

藥後神志已清,體溫正常,心率不快,血壓平穩,兩目有神,舌絳有津,薄苔漸布,兩脈漸起,細數已減,咳喘皆平。此屬內竅已開,營熱開始外透,且胃津已回,痰熱漸除,再以原方進退。

處方:沙參15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遠志10克,茯苓10克,黛蛤散10克,杏仁10克,雞內金10克,服二劑。
  • 四診:

舌絳已去,薄白苔生,神色皆好,二便如常,唯皮膚作癢,心煩難寐,此乃陰分未復,虛熱擾神,擬復脈湯合黃連阿膠湯加減:

處方:白芍15克,山藥10克,阿膠10克(烊化),沙參15克,白扁豆10克,遠志10克,海蜇皮10克,馬尾連3克,雞子黃2枚(攪勻衝),服三劑。

藥後已能下床活動,飲食及二便正常,X線檢查“兩肺陰影吸收”,血常規化驗正常,調理數日痊癒出院。年後隨訪一切正常,已上班工作。

  • 原按

本案患者年逾七旬,正氣已衰。且膀胱癌手術後,氣血大傷,熱邪久羈,津液耗憊。近患肺炎、泌尿系感染,疊進中西藥,全屬寒涼,遏阻氣機,肺不宣降,津液不布,遂成痰濁。本證屬熱邪入營,營陰重傷,且肺失宣降,痰濁阻滯氣機。

所以初診即以白芍、生地、麥冬、元參、沙參、石斛等甘寒生津,即王孟英所說:“陰氣枯竭,甘寒溺潤,不厭其多”因“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本案始終抓住這一點,“刻刻顧其津液”,以保生機不絕。

以羚羊角清營分之熱,因痰濁阻滯肺失宣降,氣機不暢,入營之熱不得外達,故以前胡、杏仁、川貝、黛蛤散宣降肺氣以化痰濁,黃芩清氣分之餘熱,合以暢營熱外達之路而透熱轉氣所以服後神清知飢,均為營熱外透的標誌

二診為食復。因食滯中阻,鬱熱上蒸,不僅陰傷,且有痰熱矇蔽心包之勢,故除甘寒養陰之外,又加安宮牛黃丸以開內竅之閉,並加化滯和胃之品,宣暢氣機,導營熱外達,服後舌質雖絳有津,薄苔漸布,神志轉清,均說明營熱已開始外透。

兩診雖為同一病人,但因造成氣機不暢,營熱不能外透的原因不同,所以作為透熱轉氣的用藥也隨之而異,溫熱一旦透轉,則按其證辨證論治。

  • 編者按

趙師認為葉氏“透熱轉氣”法適用於溫病任何階段,透轉的目的是給邪氣以出路。溫熱邪所乃無形之邪,必憑藉有形而膠固難解。故欲使透熱轉氣,必分析找出不能透轉的原因,而後針對性用藥。

本案兩用透熱轉氣法,初診神昏,乃因痰濁阻滯,氣機不暢,故治用宣肺氣化痰濁以為透熱轉氣之法,服後神即轉清。

二診時患者貪食過多,以致食復,復陷昏迷,此為食滯中焦,氣機不暢,故於方中加入消食導滯之品以為透熱轉氣之用,服之熱退神清。

可見透熱轉氣用藥原無定法,但總以調暢氣機,令三焦通暢為要,則邪氣自能透轉外洩矣。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丨者/趙紹琴者/彭建中、楊連柱丨編輯/許靜茹、居業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 溫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 溫病臨床中,該抓住哪些治病的“關鍵詞”,從而一擊中的?

  • 溼溫、溼熱、溫熱、溫毒,怎麼辨清?用何方效如桴鼓?

上述疑惑在靈蘭會員課《鬱熱與虛實:抓關鍵破解溫病謎題》中都會得到解答!在本課中,範英志老師為大家詳細解讀溫病學,用兩個關鍵詞四個模型,幫助大家學透溫病,規避治病誤區,提高溫病水平!僅需¥69 

↓長按識別二維碼試聽

戳此試聽課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