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藥、桃仁各等分。
圖:茯苓
【主治病證】
瘀血留阻胞宮證。婦人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死胎不下,或產後惡露停滯,舌質紫暗,脈澀。
【加減化裁】
子宮肌瘤酌加水蛭、血竭、當歸、蒲黃、延胡索、川芎、紅花;卵巢囊腫可加澤瀉、瞿麥、三稜、莪術、皂刺;前列腺肥大可去桂枝,加烏藥、皂刺、王不留行、懷牛膝;盆腔淤血綜合徵酌加當歸、澤瀉、白朮、乳沒、益母草等。
【原方證治】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血不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瘀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現代運用】
主要用於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卵巢囊腫,胎盤殘留,子宮內膜異位症,前列腺肥大,盆腔淤血綜合徵,宮外孕,婦女不孕症,死胎不下,子宮息肉,瘀血頭痛等。
【助記方歌】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和牡丹;
等分為未蜜丸服,緩消癥塊胎可安。
親驗病例
任某,女,46歲。初診:2002年4月24日。
經來量多,顏色紫暗,淋漏不止已半年。數家醫院做婦科彩超,均診斷為:子宮肌瘤(黏膜下層),2.8cm×2.5cm×3.0cm,近來足跟疼痛,久坐下地時更甚,伴雙下肢抽掣,酸困作痛,舌淡胖、邊齒痕,苔白潤、右邊小瘀點,脈寸尺均弱。此為氣滯血瘀,日久成癥,傷及陰分。
治宜活血化瘀,養陰散結為主。慮其癥積既成,非旦夕可除,故用散劑,以漸消緩散之。
桂枝茯苓丸:
肉桂 8g,雲苓 25g,桃仁 10g,牡丹皮 12g,赤芍 15g,血竭 20g,當歸 15g,蒲黃 10g,延胡索 12g,生地黃 20g,黃芪 12g,龜甲膠 12g,炮山甲 15g(現用替代藥),三七 15g,皂刺 12g,以此比例,磨成細面,每服 4g,黃酒衝下,每日兩次。
圖:三七
兩個月後來診,述足跟痛減輕,上月經來量少,顏色變淺。效不更方,繼服兩個月。
8月16日複診:左腿及左足跟微痛,舌淡白,邊有齒痕,中心裂紋,苔白潤,根部厚膩,脈細弱,尺無力。經量續減,近乎正常,原方加山茱萸肉 12g,繼服三個月。
半年後來診,雲:B超證實肌瘤縮小,約 2.0cm×1.8cm×1.5cm,諸症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