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營養充足的孩子,會安心、自信地學習和探索,思維積極樂觀,生命力旺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成長潛能。
天底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愛的方式不對,把自以為好的事物強加給孩子,卻忽視了孩子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看似平靜如常的孩子,可能內心正在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和痛苦。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困擾。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在“最希望家長關注的”選項中,青春期孩子除了“興趣愛好”以外,最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和精神世界也在不斷地發展、更新,家長給足孩子心理營養,他才能夠保持一種健康、積極的狀態。
心理營養充足的孩子,會安心、自信地學習和探索,思維積極樂觀,生命力旺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成長潛能。
如果缺乏心理營養,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處在尋找和索取的狀態,容易緊張焦慮、敏感自卑、思維消極,不利於個人成長髮展、親密關係的建立。
尤其是以下3種心理營養,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未知的,他們通過父母的表情、神態、語言、反應,一點點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其中,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尤其是0-3歲這一階段,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
在這段時間,如果孩子能夠受到父母或其他看護人的良好照顧,尤其是母親,如能對孩子採取慈愛的態度,並且這種慈愛是經常的、一貫的和可靠的,孩子就會感到舒適與滿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且穩定的孩子,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並對周圍的人和外部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成長過程中更有勇氣和膽量對外探索。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會懷疑自己的存在,不能確信自己是被愛的,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還會覺得外部世界是危險的,容易緊張焦慮、膽怯退縮。
給孩子安全感,父母最好在孩子3歲前,自己帶孩子,給他高質量的陪伴和親密互動。
嬰幼兒時期,餓了、渴了、困了、害怕了,及時識別到孩子表達的信息,積極滿足和回應他的需求;
多和孩子肢體接觸、親密互動,如撫摸、擁抱、親吻、做親子游戲;
用充滿愛和溫柔的語氣和孩子交流,不要對孩子冷漠、語言暴力、拿“拋棄”威脅孩子;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創造一個舒適、溫暖、愉悅的家庭氛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只有成績好,表現好,才會誇我、對我好,他們愛的只是那些外在的表現,是他們的面子,而不是真正的我自己。”
“跟父母無法溝通,他們根本不願意聽我的真實想法,只會否定我,想用他們的道理說服我。”
“從小開始,不能生氣、不能哭,他們罵我說這是沒出息,會讓他們心煩。”
這往往是因為,家長們愛的方式不對,沒有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隨著孩子的成長,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會越來越強。
而不少家長卻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忽視、否定、命令、逼迫孩子。
缺少尊重和理解的教育方式,孩子最直接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挑剔和不滿,覺得自己不被愛,自我價值感低。
而當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時,他們的內心會得到治癒,孤獨和痛苦大大減少,他們對父母的愛也會更深。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家長陪伴孩子成長,不光是有愛就夠的,還要學會正確愛孩子:重視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有了尊重和理解,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更緊密,父母更瞭解孩子,孩子也更願意和父母談心,遇到問題願意求助父母。
第一,注意說話方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用正面的語言、商量的語氣與孩子溝通,避免諷刺、反問、直接下命令。
第二,不管孩子鬧情緒、犯錯,還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要第一反應就是批評、否定、說教。
第一步應當是接納孩子,對他的情緒和想法表示理解,這會促進親子之間的瞭解和信任。
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了,感到很沮喪,回家說不想上學了。如果家長此時大動干戈,責怪他不該有這樣的想法,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傷心、失望,甚至憤怒。
首先應該平靜、溫和地表達關心:“發生什麼事了?願意跟媽媽說說嗎?”
在孩子告知原因後,對他的情緒表示接納和理解:“原來是這樣,被老師批評,你一定很難過,還有點生氣,對嗎?”
情緒和感受被看見、被理解的感覺,會讓孩子更快地平靜下來。
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循循善誘,給出有指導性的幫助或建議,就會既讓孩子感覺到愛,又能學到規矩,得到成長。
第三,相比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家長更應該關注背後的原因。多傾聽,耐心和孩子溝通,瞭解他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孩子膽小內向,是不是因為疏於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瞭解原因後,再來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反思和調整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能夠獲得充分的肯定和欣賞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內心充滿激情和快樂,有信心去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問題,有勇氣和膽量去創造人生的精彩。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信任、最重要的人,因此更加渴望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和欣賞,尤其是0-12歲的孩子,這種需要更加強烈。
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高、要求苛刻,經常指責、否定孩子,很少對孩子表達認可。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會受損,感覺自己很差勁。
許多厭學、沉迷遊戲的孩子,正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得不到認可和欣賞,於是就從遊戲、網絡中去尋找;
還有一些叛逆、行為不良的孩子,正是因為父母給了他太多否定和差評,於是破罐子破摔,故意“報復”父母······
如果一個孩子,在現實世界得不到認可和欣賞,又無法從別處尋得,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越來越找不到生活的希望,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獨特的優點和閃光點,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懂得欣賞孩子,不要總是挑剔、盯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給他誇獎和肯定。
認可和欣賞,不只是在語言上表達,最重要的是行動上的信任和放手,孩子才能不斷提高能力,內心獲得力量感和掌控感。
因此,家長還要多給孩子獨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機會,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合適的就表示認可、積極採納。
在這個過程中,既滿足了孩子被認可的心理需求,又能讓孩子鍛鍊各方面能力,獲得真實穩固的自信。
有人說,家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幫孩子發展出健康的自我。深以為然。
家長給足孩子這3種心理營養,孩子的自信、樂觀、抗挫能力等良好的品質,都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更容易收穫幸福、充實的人生。
如果你也認為這3種心理營養很重要,請點個【在看】並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給派媽點個“在看”吧~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