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藝術頻道每月特別呈現:
“月度精選藝術品” 欄目,
定期推薦平臺月度上新的
編輯力薦藝術佳作。
類別涵蓋油畫丙烯、國風水墨、
點擊海報,查看本期3月上新精選作品
本期精選3月上新的作品50件,
包括陳魚、吳澤堅、呂喆、
梁姝妮、小野、望川等青年藝術家佳作。
隨本月香港巴塞爾藝博會落幕,
本期精選還收錄有張曉剛、嶽敏君、
丁乙、張恩利、煙囪等
本屆及往屆巴塞爾藝博會參展藝術家限量作品。
希望大家在其中感知藝術之美,
並收穫到自己的心儀藏品。
藝術作品的魅力往往來自於創作者自由的心境。
藝術家陳魚的創作,就來源於對童年記憶中的神奇彩光,並在多年中通過對漆藝材料的不斷試驗,追尋讓漆顏料在作品中保持流動性與透明性的方法,運用這樣獨特的手法繪畫出一片流淌自內心的絕妙色彩。
繪畫《花色波瀾》上的紅,濃烈又不失輕透,仿若一朵盛放之花,也像是一場表現主義式的光與色彩的狂歡。
陳魚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繪畫是一氣呵成的,就如同樂曲一般,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藝術形式。畫面中因流動而形成的色塊,也幻化成了一方靈性空間,與超現實的想象、自然的創作形式融為一體。
藝術家煙囪以天真日常的漫畫題材構成自己的獨特畫風,輕鬆明快、充滿趣味性的畫面敘事讓觀眾在第一時間就能引起代入感。
近日新入駐一條藝術的青年藝術家吳澤堅帶來的布面油畫作品,很是推薦給關注新銳當代藝術的朋友。
吳澤堅的作品以人作為描繪主題,以舊照片、插圖以及日常捕捉到的生活圖像作為靈感,通過其細膩敏感的筆觸以及鮮明大膽的用色,塑造出一種熟悉又疏離、沉默及欲言又止的畫面觀感,以此反映當代人共通的情感經驗。
繪畫《夢》中,一人一狗緊緊相依,充滿了安全感溫暖依偎著對方的描繪,親密無間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
吳澤堅出生於1993年,先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與意大利卡拉拉國立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於深圳。他的作品被光谷美術館、交通銀行、華中師範大學等機構收藏。
早在1999年,嶽敏君便受邀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並在之後頻繁亮相於包括巴塞爾藝博會在內的全球各大展會。他的“大笑”系列在威尼斯首度引起世界關注,並讓中國當代藝術在當時以全新的、不同以往的面貌示人。
2007年,嶽敏君被《時代週刊》作為封面人物報道,並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嶽敏君是當年唯一一箇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藝術家。《時代週刊》如此評價嶽敏君:“如果你認為中國與這個世界的現狀和未來息息相關,那這位藝術家就是描繪出中國的人”。
近日三款《微笑主義》系列版畫上新一條藝術,為嶽敏君在2006年製作,展現了其標誌性的“大笑的人臉”,版畫右下均有嶽敏君親筆簽名,值得收藏。
1991年出生的青年藝術家望川,會為他的每一幅畫寫作詩一般的創作自述。
憑著對繪畫和文學的熱愛和堅持,非科班出身、曾經是白領的望川成為了全職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木木美術館、寶龍藝術中心等地參展,還於2020年在北京舉辦了個人展覽。
繪畫《鳶尾》中點點可愛的鳶尾雪青色、鵝黃色映襯在新綠色之間,穿梭其中的色彩猶如藝術家注入的柔軟又充沛的情感,讓人流連忘返。
藝術家呂喆的作品,基於對日常物體、建築等場景的關注進行敘事性表達,創作中飽含他的理性思考以及少年時期的熟悉回憶,以及多年離家工作生活的箇中滋味情感。
呂喆1985年出生于吉林,2009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他認為“對藝術作品的闡述無非是一種現象,觀眾通過這個現象對應其他對象,產生共鳴或聯想,從而產生精神滿足,或者心理上達到某種指引。”
作為藝術家活動以來,他在南京、北京、上海多次舉辦個展,並在嘉德藝術中心、上上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宋莊美術館等機構參與群展。
本次3月上新中,不乏價位友好、尺幅較小的抽象作品。藝術家詹琦《面龐》就是其中很是吸引目光的一件。
畫面上輕盈的紅色塊、綠色塊似是具有動感,在互相交織與對比中形成猶如萬花筒般的抽象景觀。
李梁晨出生於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理論專業,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水畫創作專業碩士在讀;他曾多次在中國美術館、保利藝術博物館、重慶美術館等公共機構參與群展,並在《美術》、《美術界》、《中國美術》等期專業期刊上發表作品和論文。
在2021年的“製圖員”系列,藝術家梁姝妮化身為“製圖員”身份,藉助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塑造被忽視的社會現象,讓看似矛盾的各個碎片化圖像調和成一個可觀看的微觀世界。
背景中的弧形邊緣,讓人意識到這是放在圓桌上的塑料杯,雖然畫面交代了位置,但也不再多給一絲關於場景的線索,這是藝術家張楊彪希望帶給觀眾的反思:我們以為掌握了自己的生活,卻連最熟悉的周遭事物都常常視而不見。
1990年出生於成都的藝術家張楊彪,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油畫系,曾在上海和成都多次參與展覽及藝術項目;其中包括了多次在工作室畫廊的個展以及斯沃琪和平飯店駐地項目等。3月工作室畫廊攜張楊彪等多位青年藝術家入駐一條藝術,精彩佳作不容錯過。
在此次3月上新的《Nuanced Demiurgy》系列中,藝術家在自我意識的指引下,將人為創造的文字,過渡轉換為具有詩意的自我表達的過程,淡綠色的畫面上洋溢的筆觸是具有情感與張力的。
黃龍,Nuanced Demiurgy#6,2022
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純藝專業的藝術家黃龍,曾在倫敦、愛丁堡、上海、馬德里多次參與群展;目前其原作繪畫價格友好,一條藝術僅有3件在售。
知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作品就曾多次出現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上,就有張曉剛作品的身影。
“大家庭”是張曉剛的代表性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及專業機構收藏,也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史重要的圖像記憶之一。可以說張曉剛作品也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在此係列創作中,藝術家運用嫻熟的臉譜化肖像,以“家庭”為單位出發,傳達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體現了強烈富有中國語境的時代特點。
繪畫《館長》是張恩利近年來對肖像畫的抽象化探索。這一系列表達了藝術家眼中的人物印象與感覺,在抽象的畫面中,除了豐富的色塊和靈動的線條,觀眾難以辨識出任何具體的人形和麵孔。
在創作中,張恩利開始拋棄符號化的描繪,而是徹底走向了“感覺”,而非再現人物的身體。例如《館長》,畫面上只有抽象的形狀,對比具象的文字標題,以此表達藝術家主觀意識下對人物的感知。
近年張恩利作品在市場中的熱度只增不減。公開數據顯示,過去36個月中,張恩利作品成交價平均超出底價33%,成交率90%。
2022年12月的中國嘉德拍場上,其早年作品《盛宴4號》以人民幣1725萬的高價成交,並刷新其個人拍賣紀錄。
知名藝術家丁乙,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人物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他將視覺符號“十”字以及變體“X”作為結構和理性的代表,在繪畫中以細密繁複的抽象圖案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其作品被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級機構收藏,更是頻繁亮相於巴塞爾等世界級藝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