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起“風疙瘩”的原因大揭秘!教你一招,遠離春季瘙癢~

春季很多人都有皮膚瘙癢的經歷,有時皮膚上還會長出一些“大包”,讓人感到“瘙癢難耐”,家裡人總是說這是長了“風疙瘩”。

那麼,“風疙瘩”到底是什麼?

春季小心蕁麻疹

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風疹塊”“風疙瘩”學名為“蕁麻疹”。

其主要表現為皮膚突然瘙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白色風團,短時間內可自行消退。

這類風團起得快,消得也快,可謂“來去無蹤”。

為什麼會患“蕁麻疹”?

蕁麻疹是內因和外因共同導致的結果。

內因主要指身體內源性的影響因素,比如過敏體質,也和近期身體狀態有關,過度勞累、睡眠欠佳、精神緊張時,就容易出現過敏情況。

外因包括過敏原和環境因素。


如食物類造成的過敏,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是堅果類如花生、開心果等,甚至某些水果如蘋果、草莓、芒果等也會造成過敏。


藥物過敏可能由青黴素、血清製劑、各種疫苗、磺胺類藥物等造成。

如何確認自己的過敏原?
01

最簡單——觀察法

回憶一下發病前兩天到發病當天,是否接觸過什麼特別的東西。

如果懷疑飲食過敏,可以試著建立一本飲食日記,每次出現症狀的時候,翻一翻這兩天都吃了什麼,例如吃魚要細化到是什麼魚,河魚還是海魚,鱸魚還是鯉魚,要這麼具體,下次再發生過敏,通過回憶比對,如有同樣的食物,就要謹慎。

02

最直接——過敏原檢測

如果生活觀察無法弄清時,可以選擇這個方法。

此外,還有一種人工性蕁麻疹,又稱為皮膚劃痕症,是因患者對外來機械性刺激出現過強的生理反應導致,可表現為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口等處局部出現風團瘙癢。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蕁麻疹都有明確病因。

有研究表明,幾乎40%的蕁麻疹患者找不到準確的過敏原。

蕁麻疹危害莫輕視

有些人認為,蕁麻疹只是皮膚瘙癢,忍忍就過去了,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

瘙癢、風團作為蕁麻疹在皮膚上的外在表現,實質上是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侷限性水腫。

這種水腫如果發生在皮膚鬆弛部位,如嘴唇、眼瞼、手背,就會形成血管性水腫,如果發生在喉頭、消化道黏膜,還有可能發生窒息,危及生命。

蕁麻疹如何治療?

蕁麻疹的治療途徑很多,食物、藥物等誘發的蕁麻疹,祛除誘因即可。

如果是受到溫度、環境影響而發病者,可改善生活狀態。


中醫學對蕁麻疹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如中藥口服、針灸、點刺放血、耳穴貼敷、穴位埋線等均有較好療效。

部分止癢外用中成藥亦可選擇,如爐甘石洗劑、青鵬軟膏、重樓解毒酊等。

中醫藥治療不僅能祛除邪氣,還能扶助正氣,尤其是對複雜難治的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的效果。

此外,大家還可通過口服抗組胺藥物緩解高敏狀態,如撲爾敏、息斯敏、開瑞坦等。

需要注意的是,蕁麻疹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Scroll to Top